一种可穿戴式吸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403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可穿戴式吸乳器,属于母婴用品技术领域。该吸奶器由主机组件和一体化机芯组件两部分接合构成;与众不同的是,设置包括有蝶形状气囊、单向阀片和负压通道槽的一体化功能组件,形成了负压的缓冲气路,吸乳罩内负压气流方向为水平流动,负压对乳房的挤压压力比较均衡,哺乳者使用时舒服感增加。利用长条扁平状的负压通道槽将所述负压腔与出奶口连接起来,负压作用于人体乳房的方向是从护乳垫向出奶口,且护乳垫的厚度也是从两端向中间渐变变薄,在负压作用下,护乳垫中间较薄的区域会更容易发生形变,挤压按摩人体乳晕部分,与人体自然泌乳的条件反射弧保持一致,使电动吸乳能更加接近自然泌乳。使电动吸乳能更加接近自然泌乳。使电动吸乳能更加接近自然泌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式吸乳器


[0001]本技术涉及母婴用品
,具体地说,涉及到一种吸乳器。

技术介绍

[0002]吸奶器是帮助哺乳期女性吸乳的重要工具。早期的电动吸乳器,一般由主机和应用部件构成,且其主机与应用部件是通过柔性气管件连接。这类吸乳器因组成部件较多,且主机与应用部件是分体式结构,故而体积较大,只能适用于家庭、哺乳室等固定场所,隐蔽性、便携性均较差。随着目前国内母乳喂养理念的推广,女性哺乳期逐年延长,越来越多女性在重新步入职场后还处在哺乳期,急需要一种隐蔽性较好,适应在公共场合使用的吸奶器,以便及时排出哺乳者乳房分泌的乳液。近几年来,适用于上班一族女性的穿戴式吸乳器产品应运而生。
[0003]CN 213964594 U公开了一种“吸乳泵系统”,包括至少部分形成以配合在胸罩内部的壳体和压电空气泵,压电空气泵配合在壳体内且形成闭环系统的一部分,压电空气泵驱动单独的可变形隔膜以生成负气压,隔膜可拆卸地安装在吸乳罩上。
[0004]上述“吸乳泵系统”的技术方案存在的缺陷是:(1)由于穿戴式吸乳器的结构非常紧凑,负压源与吸奶罩及排乳的乳房的距离很短,未设置有负压的缓冲气路,极易造成吸乳罩内负压气流方向不对称,因而造成负压对乳房的挤压压力不均衡,哺乳者使用时感觉不舒服。(2)该系统仅仅是把壳体和奶瓶容器做成了可以适配人体乳房形状,在技术特征和机理上与传统电动吸奶器并无不同。(3)吸乳罩采用硬质塑料,在穿戴该系统吸奶时,乳房的舒适度不高。 (4) 机芯组件与外机壳分离时,需要先卸下储奶罐后,才能卸去机芯组件。在卸储奶罐的过程中,储奶罐的奶水很容易从储奶罐溢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式吸乳器,该吸乳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设置了负压的缓冲气路,吸乳罩内负压气流方向为水平流动,负压对乳房的挤压压力比较均衡,哺乳者使用时舒服感增加。机芯组件与外机壳分离时,不需要先卸下储奶罐,储奶罐的奶水不会从储奶罐溢出。且结构简单便捷、整机成本较低,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可穿戴式吸乳器部件较多、结构复杂以及组装较为困难等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穿戴式吸乳器,由主机组件和一体化吸乳组件两部分卡扣接合构成;其中,主机组件包括有控制电路、电池、负压泵和外壳,所述的一体化吸乳组件包括有:护乳垫和乳液容器;与众不同的是,所述的一体化吸乳组件还包括有气路支架和一体化功能组件;其中:
[0007]a.所述气路支架为喇叭状,包含有:位于气路支架顶部的负压腔,位于气路支架的下端的出奶口;所述负压腔与出奶口之间连接有一条长条扁平状的负压通道槽,所述负压通道槽系向下凹的沟槽,该沟槽将负压腔和出奶口导通。
[0008]b.所述一体化功能组件由三个区域构成:上部区域设置有用于气液分隔的蝶形气
囊,中间区域设置有一长条扁平状的负压密封条,下部区域设置有单向阀;所述一体化功能组件为一体化注塑结构。
[0009]c.所述一体化功能组件与气路支架相嵌接;其中,一体化功能组件的蝶形气囊嵌纳于气路支架顶部的负压腔内,一体化功能组件的负压密封条包裹住气路支架的负压通道槽,一体化功能组件的单向阀则卡接于气路支架的出奶口处的下方。
[0010]所述一体化功能组件从蝶形气囊沿着负压密封条设置有向上隆起条状突起物,所述条状突起物嵌入到气路支架的负压通道槽的沟槽内,与负压通道槽紧密接触。
[0011]所述气路支架负压通道槽的沟槽深度小于一体化功能组件的条状突起物的高度。
[0012]所述护乳垫厚度从前后端向中间部位径向渐变,厚度逐渐变薄。
[0013]所述主机组件设置有用于实现实时检测乳液容量的红外检测装置和用于吸乳过程的乳液动态检测的姿态检测的三轴微机械数字加速度计,以实现乳液液位的控制和报警。
[0014]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式吸乳器,具有以下特点: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最大之差别是设置负压的缓冲气路,即一体化功能组件。所述一体化功能组件把蝶形状气囊、负压通道槽和单向阀片注结成一体,其突出的优点是:由于所述负压腔与出奶口之间连接有一条长条扁平状的负压通道槽,有意增加气路的长度,同时也使出奶口的位置降低,与护乳垫的出口保持在接近水平的位置。因此,吸乳罩内负压气流方向为水平流动,负压对乳房的挤压压力比较均衡,哺乳者使用时舒服感增加。
[0015]另外,该一体化功能组件的设计也缩小了机芯组件的体积,减少了零部件及其注塑模具的数量,进一步简化了生产过程中的装配工艺环节。
[0016]2、CN 213964594 U“吸乳泵系统”结构中,储奶盒与机芯组件并没有密封连接;并且,机芯组件与外壳组件分离时,须先移去储奶盒,才能拿出机芯组件,乳液容器的奶水很容易从储奶罐溢出。而本技术的一体化机芯组件与外壳组件分离时,奶液容器仍然与一体化机芯组件的三通出奶口密封连接。从根本上避免了分离过程中乳液容器中的奶液与空气接触,杜绝了奶液溢出的缺陷。
[0017]3、本技术的乳房容纳部分结构独特:护乳垫的厚度从前后端向中间部位径向渐变,厚度逐渐变薄。且与乳房接触的内套护乳垫使用软质柔性材料制作,外套支架采用硬质塑料制作。哺乳者穿戴在身上,柔软的护乳垫与乳房相接触,舒服感倍增。另外,当负压吸力产生时,护乳垫本身由于内外气压差较大,会引起自动收缩,而在负压释放时会自动恢复原本的形状。于是,护乳垫贴于乳晕处并对乳晕进行揉捏,起到有效的按摩作用,从而产生催乳的效果。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外套支架起到刚性支持的作用,防止罩杯边沿的翻转,并引导加强内套护乳垫的侧面向中间处收缩。其次,在现有技术中,护乳垫与三通吸取器的过渡腔室对接的连接口一般位于内套护乳垫中轴线上,在负压将乳汁导入贮奶瓶后,会在内套护乳垫内滞留一定量的残余乳汁。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述护乳垫与支架对接的偏心连接口位于内套护乳垫中轴线的下端位置,使乳液流出口的位置处于整个内套护乳垫的最低点,从而在恢复常压时不会在护乳垫上滞留残余乳汁。
[0018]4、由于可穿戴式吸乳器固定在哺乳者的胸部,哺乳者在走动或吸奶过程中,都会直接影响到乳液容器的稳定性。因此,主机组件还设置有用于实现实时检测乳液容量的红外检测装置和用于吸乳过程的乳液动态检测的姿态检测的三轴微机械数字加速度计,以实
现乳液液位的控制和报警。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吸乳原理应用了人体仿真学,根据婴儿吮吸母乳时,对哺乳女性乳房的负压路径和刺激泌乳的方式保持一致。利用长条扁平状的负压通道槽将所述负压腔与出奶口连接起来,负压作用于人体乳房的方向是从护乳垫向出奶口,且护乳垫的厚度也是从两端向中间渐变变薄,在负压作用下,护乳垫中间较薄的区域会更容易发生形变,挤压按摩人体乳晕部分,与人体自然泌乳的条件反射弧保持一致,使电动吸乳能更加接近自然泌乳。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的部件分解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一体化功能组件的立体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式吸乳器,由主机组件(1)和一体化吸乳组件两部分卡扣接合构成;其中,主机组件(1)包括有:控制电路、电池、负压泵和外壳;所述的一体化吸乳组件包括有:护乳垫(6)和乳液容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化吸乳组件还包括有气路支架(5)和一体化功能组件(2);其中:a.所述气路支架(5)为喇叭状,包含有:位于气路支架(5)顶部的负压腔(51),位于气路支架(5)的下端的出奶口(53);所述负压腔(51)与出奶口(53)之间连接有一条长条扁平状的负压通道槽(52),所述负压通道槽(52)系向下凹的沟槽,该沟槽将负压腔(51)和出奶口(53)导通;b.所述一体化功能组件(2)由三个区域构成:上部区域设置有用于气液分隔的蝶形气囊(23),中间区域设置有一长条扁平状的负压密封条(22),下部区域设置有单向阀(21);所述一体化功能组件(2)为一体化注塑结构;c.所述一体化功能组件(2)与气路支架(5)相嵌接;其中,一体化功能组件(2)的蝶形气囊(23)嵌纳于气路支架(5)顶部的负压腔(51)内,一体化功能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彪蔡业滨陈昌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好女人母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