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信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393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信息系统,涉及智能安防技术领域,解决了安防系统只针对固定的场景进行监控,却无法对行迹可疑的人员进行判定并监视的技术问题;依次对进入人员的脸部信息进行获取,并对脸部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处理得到不同的特征点和不同的特征值,并将特征值以及人脸脸部信息进行捆绑,生成捆绑数据包并存储,再根据动态监测单元,对图像内部的动态物体进行追踪,对追踪视频图像进行处理,对头部晃动幅度以及行径幅度进行获取并进行处理,通过处理得到相匹配的行径值,将行径值与判定阈值进行比对,通过比对结果生成不同的信号,并对形态可疑的人员进行追踪。并对形态可疑的人员进行追踪。并对形态可疑的人员进行追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信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安防
,具体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信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化安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和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的腾飞已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智能化安防技术与计算机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步消失,没有安防技术社会就会显得不安宁,世界科学技术的前进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112002100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基于5G的智能安防系统,包括AI云平台、主动监测模块、被动监测模块、5G无线通信模块、智能穿戴模块、轨迹监测模块、综合控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若干巡检无人机和若干高清摄像头;本专利技术设置了5G无线通信模块,该设置保证了数据传输的速度,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本专利技术设置了被动监测模块,该设置针对被动监测信号获取目标区域的高清视频,有效降低了系统的工作内容,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设置了主动监测模块,该设置根据主动监测方案对目标区域的进行实时监测,该设置通过预先设置的监测方案对目标区域进行监测,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安全。
[0004]在进行智能安防过程中,只是针对固定的场景进行监控,却无法对行迹可疑的人员进行判定,同时对行迹可疑的人员进行信息存储标记,同时,未针对行迹可疑的人员,对安防人员进行调遣,对行迹可疑的人员进行监视,查看是否存在盗窃或者其他违规行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信息系统,用于解决安防系统只针对固定的场景进行监控,却无法对行迹可疑的人员进行判定并监视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信息系统,包括信息获取端、监控端、适配手环和处理终端;
[0007]所述信息获取端,设置于入口处,且信息获取端内部设置有对应的监测探头,监测探头获取进入入口的人员人脸信息,并将人脸信息输送至处理终端内;
[0008]所述处理终端对人脸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分析结果生成捆绑数据包,且捆绑数据包存储于处理终端内,所述处理终端包括计数单元、处理中心、扫描单元以及阈值单元,所述监控端对指定场景进行监控,并将监控获得的图像传输至处理中心内;
[0009]所述处理中心根据监控图像,对存在行迹可疑的人员进行追踪,根据行迹可疑人员的位置信息,启动扫描单元,所述扫描单元对适配手环的位置信息进行获取,根据获取信息,对安保人员进行调遣。
[0010]优选的,所述处理终端对人脸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其中分析处理的步骤为:
[0011]处理中心内部设置有对应的比对坐标模板,将人脸信息匹配至比对坐标模板内,提取人脸信息的特征中心点,获取特征中心点位于比对坐标模板的坐标值(X
k
,Y
k
),其中k=
1、2、
……
、5,k代表不同的特征点;
[0012]采用得到特征值ZX,将特征值ZX转换为特征标记,与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捆绑,生成捆绑数据包,存储于对应的处理中心内。
[0013]优选的,处理中心,对监控端监控所得的图像进行接收并处理,其中处理步骤为:
[0014]处理中心内部设置有动态监测单元,动态监测单元用于将图像内部的动态物体进行追踪,并将追踪视频图像标记为待处理视频图像;
[0015]处理中心对处理视频图像内部的动态物体进行动作获取,在t时间段内,每间隔1s,获取头部状态,查看头部晃动的频率次数并将频率次数标记为Z,动态物体的行径幅度标记为FD;
[0016]采用得到行径值XJ,每间隔时间段t,再次对行径值XJ进行获取,获取三个时间段t内的行径值XJ,采用XJ1代表第一组行径值XJ,其中XJ2以及XJ3则代表第二组以及第三组的行径值,采用得到行径平均值PXJ;
[0017]阈值单元内部设置有对应的判定阈值P,当行径平均值PXJ≤P时,则生成形态正常信号,用标记0表示,不进行处理,当行径平均值PXJ>P时,则生成形态可疑信号,用标记1表示;
[0018]通过形态可疑信号1对可疑人员的脸部信息进行提取,并同时提取对应的特征值ZX,并向监控端发送监控信号,监控端通过监测信号对监测图像进行获取,处理中心对监测图像进行实时处理,通过特征值ZX比对,实时对存在形态可疑信号1的可疑人员进行追踪。
[0019]优选的,处理中心内部设置有正常行走幅度图像,将动态物体的行径幅度图像与正常行走幅度图像进行比对,生成比对相似度,所生成的比对相似度便是动态物体的行径幅度FD。
[0020]优选的,所述扫描单元用于对适配手环的位置信息进行扫描,适配手环佩戴于对应安保人员的手部,扫描单元设置于固定的扫描点,对应楼层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扫描点,扫描点由操作人员进行安装。
[0021]优选的,所述处理中心对可疑人员进行追踪方式包括:
[0022]获取特定H时刻内可疑人员的位置,并将此位置标记为待处理位置,从待处理位置中获取特定楼层L;
[0023]获取特定楼层L的扫描点,扫描单元启动,扫描单元与适配手环之间无线连接,扫描单元对指定楼层的适配手环进行获取,获取数据为0时,直接启动相邻楼层的扫描单元,对适配手环进行获取,直接获取得到三组适配手环时;
[0024]获取适配手环与待处理位置之间的距离数值,并标记为JL;
[0025]通过可疑人员的位置信息,监控端对可疑人员的图像信息进行获取,计数单元便对图像信息的人脸信息进行计数,并将计数信息标记为JS,阈值单元内部设置有阈值X,当JS≤X时,则生成监视信号,处理中心根据监视信号,向获取得到的适配手环发送追踪数据,且追踪数据包括人脸信息以及可疑人员的位置信息,当JS>X时,则生成拦截信号,处理中
心将拦截信号发送至适配手环内。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依次对进入人员的脸部信息进行获取,并对脸部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处理得到不同的特征点和不同的特征值,并将特征值以及人脸脸部信息进行捆绑,生成捆绑数据包并存储,再根据动态监测单元,对图像内部的动态物体进行追踪,对追踪视频图像进行处理,对头部晃动幅度以及行径幅度进行获取并进行处理,通过处理得到相匹配的行径值,将行径值与判定阈值进行比对,通过比对结果生成不同的信号,并对形态可疑的人员进行追踪;
[0027]处理中心,再根据不同的信号,对可疑人员进行监视或者进行拦截,根据对应区域人员的数量,对安保人员进行不同信号的调遣,便可对可疑人员进行监视,避免可疑人员追踪失败,提升安防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原理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获取端、监控端、适配手环和处理终端;所述信息获取端,设置于入口处,且信息获取端内部设置有对应的监测探头,监测探头获取进入入口的人员人脸信息,并将人脸信息输送至处理终端内;所述处理终端对人脸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分析结果生成捆绑数据包,且捆绑数据包存储于处理终端内,所述处理终端包括计数单元、处理中心、扫描单元以及阈值单元,所述监控端对指定场景进行监控,并将监控获得的图像传输至处理中心内;所述处理中心根据监控图像,对存在行迹可疑的人员进行追踪,根据行迹可疑人员的位置信息,启动扫描单元,所述扫描单元对适配手环的位置信息进行获取,根据获取信息,对安保人员进行调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终端对人脸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其中分析处理的步骤为:处理中心内部设置有对应的比对坐标模板,将人脸信息匹配至比对坐标模板内,提取人脸信息的特征中心点,获取特征中心点位于比对坐标模板的坐标值(X
k
,Y
k
),其中k=1、2、
……
、5,k代表不同的特征点;采用得到特征值ZX,将特征值ZX转换为特征标记,与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捆绑,生成捆绑数据包,存储于对应的处理中心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处理中心,对监控端监控所得的图像进行接收并处理,其中处理步骤为:处理中心内部设置有动态监测单元,动态监测单元用于将图像内部的动态物体进行追踪,并将追踪视频图像标记为待处理视频图像;处理中心对处理视频图像内部的动态物体进行动作获取,在t时间段内,每间隔1s,获取头部状态,查看头部晃动的频率次数并将频率次数标记为Z,动态物体的行径幅度标记为FD;采用得到行径值XJ,每间隔时间段t,再次对行径值XJ进行获取,获取三个时间段t内的行径值XJ,采用XJ1代表第一组行径值XJ,其中XJ2以及XJ3则代表第二组以及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翔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丰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