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高效连接的预制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380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高效连接的预制柱结构,包括下部预制柱和上部预制柱,在下部预制柱内预埋有下部预留钢筋,在上部预制柱内预埋有与下部预留钢筋对应的上部预留钢筋,在上部预留钢筋下端固定连接有灌浆套筒,在灌浆套筒的侧壁上部及下部分别开设有溢浆孔,在溢浆孔处固定连接有伸出上部预制柱侧面的L型透明PVC管,在上部预制柱的底部设置有喇叭口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预制柱施工的特点,采用定位钢板的方式提高了预留钢筋连接时的准确率,在预制柱中部设置灌浆管的方式进行集中灌浆,代替传统单个套筒灌浆的方式,减少了现场作业工序,提高了施工工效。提高了施工工效。提高了施工工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高效连接的预制柱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便于高效连接的预制柱结构,属于主要结构装配式施工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装配式建筑在各地逐步推广和应用,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必然趋势。装配式分体框架结构具有构件质量好、节省工期和成本、节能环保等优点,但是存在较多的连接节点,预制柱常用的连接方式为套筒灌浆连接。在预制柱施工时,将预制柱吊起后与预留钢筋对位安装,在将斜撑固定好之后进行预制柱垂直度调整,在预制柱底部与楼板面缝隙处采用坐浆料进行封仓,再对每个套筒进行灌浆。在施工过程中钢筋预留精准度是预制柱安装的关键,同时,单个预制柱套筒较多,传统工艺对单个套筒进行灌浆,工序繁复,降低施工效率,在灌浆完成后,浆料可能因为底部封堵不严或浆液中空气排出造成灌浆不饱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施工便捷、可提高施工效率、提高预制柱连接质量的便于高效连接的预制柱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便于高效连接的预制柱结构,包括下部预制柱和上部预制柱,在下部预制柱内预埋有下部预留钢筋,在上部预制柱内预埋有与下部预留钢筋对应的上部预留钢筋,在上部预留钢筋下端固定连接有灌浆套筒,在灌浆套筒的侧壁上部及下部分别开设有溢浆孔,在溢浆孔处固定连接有伸出上部预制柱侧面的L型透明PVC管,在上部预制柱的底部设置有喇叭口结构,在上部预制柱内还分别预埋有金属波纹管和PVC排气管,所述金属波纹管和PVC排气管的下端均与喇叭口结构连通,其上端上部预制柱的侧面伸出。
[0005]进一步,所述下部预留钢筋上套有定位钢板,且定位钢板的底部焊接有支杆,且支杆的长度为20mm。
[0006]进一步,所述金属波纹管上端的伸出位置高于灌浆套筒顶面500mm,PVC排气管高于金属波纹管100mm。
[0007]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根据预制柱施工的特点,采用定位钢板的方式提高了预留钢筋连接时的准确率,在预制柱中部设置灌浆管的方式进行集中灌浆,代替传统单个套筒灌浆的方式,减少了现场作业工序,提高了施工工效。另外,采用L型透明PVC管进行封堵溢浆孔,可清晰观察灌浆套筒内浆液情况以及浆液回落情况,以便于及时补浆;同时,灌浆完成后,预制柱中部灌浆管内浆液高度高于灌浆套筒内浆液高度,对灌浆套筒内浆液以微重力的形式起到稳压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下部预制柱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的上部预制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1]本技术的实施例:便于高效连接的预制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下部预制柱1和上部预制柱5,在下部预制柱1内预埋有下部预留钢筋2,在上部预制柱5内预埋有与下部预留钢筋2对应的上部预留钢筋12,在上部预留钢筋12下端固定连接有灌浆套筒9,在灌浆套筒9的侧壁上部及下部分别开设有溢浆孔10,在溢浆孔10处固定连接有伸出上部预制柱5侧面的L型透明PVC管11,在上部预制柱5的底部设置有喇叭口结构8,在上部预制柱5内还分别预埋有金属波纹管6和PVC排气管7,所述金属波纹管6和PVC排气管7的下端均与喇叭口结构8连通,其上端上部预制柱5的侧面伸出。所述下部预留钢筋2上套有定位钢板3,且定位钢板3的底部焊接有支杆4,且支杆4的长度为20mm;所述金属波纹管6上端的伸出位置高于灌浆套筒9顶面500mm,PVC排气管7高于金属波纹管6100mm。
[0012]在预留钢筋施工时,采用钢板根据下部预留钢筋2位置进行开孔制作定位钢板3,并将其套在下部预留钢筋2上,用于固定下部预留钢筋2,防止其偏位。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采用支杆将定位钢板3固定在梁主筋上,保证定位钢板3的高度高于混凝土完成面20mm;然后将上部预制柱5吊装至下部预制柱1,使下部预留钢筋2穿入灌浆套筒9,再通过L型透明PVC管11灌注浆液,直至浆液将上部预制柱5底部的喇叭口结构8填满。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根据预制柱施工的特点,采用定位钢板3的方式提高了下部预留钢筋2和上部预留钢筋12连接时的准确率,在预制柱中部设置灌浆管的方式进行集中灌浆,代替传统单个套筒灌浆的方式,减少了现场作业工序,提高了施工工效。另外,采用L型透明PVC管11进行封堵溢浆孔10,可清晰观察灌浆套筒9内浆液情况以及浆液回落情况,以便于及时补浆;同时,灌浆完成后,预制柱中部灌浆管内浆液高度高于灌浆套筒9内浆液高度,对灌浆套筒9内浆液以微重力的形式起到稳压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高效连接的预制柱结构,包括下部预制柱(1)和上部预制柱(5),其特征在于:在下部预制柱(1)内预埋有下部预留钢筋(2),在上部预制柱(5)内预埋有与下部预留钢筋(2)对应的上部预留钢筋(12),在上部预留钢筋(12)下端固定连接有灌浆套筒(9),在灌浆套筒(9)的侧壁上部及下部分别开设有溢浆孔(10),在溢浆孔(10)处固定连接有伸出上部预制柱(5)侧面的L型透明PVC管(11),在上部预制柱(5)的底部设置有喇叭口结构(8),在上部预制柱(5)内还分别预埋有金属波纹管(6)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江红易超李松晏周尚宪李宗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