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婷婷专利>正文

红外加热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37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红外加热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气泵、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和液体菌种培养器,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红外加热器;在所述的红外加热器的入口及液体菌种培养器的出入口的管道中均串联有断电保护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红外瞬间空气灭菌,无须提前预处理,能适应大、中、小型生产能力。接电即可连续生产,并可实现全天候生产。并可实现pH值、温度、气体流量全数字化监控,排除人为因素的误差。无须专用液体菌种,使液体菌种生产成本降低,并且将设备制造成本降低,便于向广大菇农和菌种厂推广,为广大菇农和菌种生产厂家开辟了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致富之路。使我国食用菌行业实现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体菌种培养器,具体说是采用红外加热瞬间空气灭菌、随意控制无菌空气流量、适合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液体菌种培养器,主要用于食用液体菌种的生产中对进入培养器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灭菌。
技术介绍
在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过程中,液体菌种生长的容器中绝对不允许进入有菌的空气,但在生成过程中还需要有氧无菌空气来搅拌液体菌种,为了产生有氧无菌空气,现有技术中都采用超细滤板或活性炭加棉花的多级空气滤菌器,或药物灭菌过滤。其设备体积庞大,每次生产需提前做高压、高温灭菌处理,不能连续生产。并且得采用专用液体菌种,导致生产成本增高。设备造价也高。目前,新推出了电热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因都是采用空气直吹式,加热原理不合理。在风量大时灭菌不彻底,染菌率高。由于空气直接接触电热丝,容易氧化,使用寿命低。尤其是不适应于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下工作。另外,目前在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液体菌种生长成熟与否,都是凭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凭肉眼观察或嗅其气体味道来判别,存在人为操作误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突然断电后带菌空气进入培养器造成废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加热式液体菌种培养器,以解决现有的非电热式灭菌设备体积庞大,不能连续生产,生产成本高和设备造价高的问题;现有的电热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存在的风量大时灭菌不彻底,染菌率高,使用寿命低以及不适应于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下工作的问题;以及人为操作误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和在突然断电后带菌空气进入培养器造成废品的问题。本项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气泵、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和液体菌种培养器。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红外加热器;在所述的红外加热器的入口及液体菌种培养器的出入口的管道中均串联有断电保护电磁阀。在所述的气泵出口的管道上串联有油水分离去湿过滤器。在所述的液体菌种培养器的出入口均通过分接器与前后的管道连接。在所述的红外加热器后面的管道回路中设有气体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所述的液体菌种培养器内设有PH值传感器,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PH值传感器连接的各参数显示器、气体流量计、所述的红外加热器的控制电路、气泵的控制电路以及断电保护电磁阀的控制器均安装在一个控制柜内。还可在电源回路连接漏电保护器,安装在控制柜内。所述的红外加热器包括外壳、保温层、螺旋管、红外加热管,筒形的保温层嵌于外壳内侧,螺旋管安装在保温层内,在螺旋管的螺旋孔内安装红外加热管,螺旋管的两端穿出外壳作为空气的出入口。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空气红外加热灭菌装置无须在使用前单独消毒灭菌,随时启动开关,即可得到无菌空气,确保液体菌种在培养罐内正常生长。2、本产品集红外加热空气灭菌、PH值、温度、培养时间、空气流量,稳压、防漏电、防断电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数字化控制系统,在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克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生产质量误差。3、与现行的超细滤板或活性炭一棉花垫式等多级空气滤菌器相比,本项专利技术具有没备体积小;功能全;性能可靠(通过中试);空气绝对无菌;适应南方潮湿环境下工作;使用寿命长;操作简单(启动开关即可使用);便于掌握;便于推广应用等突出特点。4、本产品能够大大缩短养菌周期(由120天缩到30天),大大提高成品率(从85%提高到95%以上)。5、生产规模可大可小,因为可调式红外加热灭菌器一机可带多个培养罐,而且可以同时生产多个品种的液体菌种,使用方便,所以适合不同生产量的用户使用,特别适合科研单位对菌种的研究。6、只需要购买一台机器,不需要停机清罐即可连续生产菌种,真正实现周年生产。7、本产品物美价廉,能耗小,即使是无经验者通过培训均能达到科学培养标准话菌种的水平。8、适宜工厂化生产,可直接用于生产菌种,也可直接用于栽培袋进行出菇,还可利用本设备进行食(药)用菌的保健品、功能食品、抗癌药物等产品的产业化开发。为食(药)用菌的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创造了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总体构成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红外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b)图是(a)图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控制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气泵1、油水分离去湿过滤器2、红外加热器3、冷却装置4和液体菌种培养器5。在所述的红外加热器3的入口及液体菌种培养器5的出入口的管道中均串联有断电保护电磁阀6、7和8。液体菌种培养器5的出入口均通过分接器9与前后的管道连接。在所述的红外加热器3后面的管道回路中设有气体流量计10、温度传感器11和湿度传感器12;在所述的液体菌种培养器5内设有PH值传感器13;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和PH值传感器13连接的各参数显示器,气体流量计10,红外加热器5和气泵1的控制电路以及断电保护电磁阀6~8的控制器均安装在一个控制柜14内。还可在电源回路连接漏电保护器,也安装在控制柜14内。参见图2,所述的红外加热器3包括外壳31、保温层32、螺旋管33、红外加热管34,筒形的保温层32嵌于外壳31内侧,螺旋管33安装在保温层32内,在螺旋管33的螺旋孔内安装数根呈圆形排列的红外加热管34,螺旋管33的两端穿出外壳31作为空气的出入口。轴心用螺栓35固定。图3示出了本技术控制电路的一个实施例,图中示出了两个外加热器3-1和3-2的开关电路、气泵1的开关电路以及液体菌种培养器5的摇床(与本技术的配套设备)的开关电路。上述的四个开关电路相同,每个开关电路由一个交流接触器、两个按钮、两个指示灯和电流表A组成。现以图中最上方的开关电路为例说明交流接触器的线圈KM1与两个按钮SB1和SB2为控制电路与电源连接,在SB2的两端并联交流接触器的一个触点KM1-2。主电路为电流表A和交流接触器的另一个触点KM1-1串联在红外加热器3-1的电源回路中,两个指示灯D1-1和D1-2分别触点KM1-1两端与红外加热器的两端之间,在指示灯D1-1的回路中串联有交流接触器的第三个触点KM1-3。在总电源回路中连接有漏电开关15和保险丝FU。该电路为常规的直接启动控制电路,其工作原理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加热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气泵、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和液体菌种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红外加热器;在所述的红外加热器的入口及液体菌种培养器的出入口的管道中均串联有断电保护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加热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气泵、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和液体菌种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红外加热器;在所述的红外加热器的入口及液体菌种培养器的出入口的管道中均串联有断电保护电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气泵出口的管道上串联有油水分离去湿过滤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液体菌种培养器的出入口均通过分接器与前后的管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红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王婷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