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度濒危植物荔波杜鹃的组培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335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度濒危植物荔波杜鹃的组培繁殖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杜鹃花科荔波杜鹃的组培快繁,属植物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当年发枝的当年新发嫩茎段,通过外植体消毒、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壮苗及生根一系列步骤,有效解决了极度濒危植物荔波杜鹃种群稀少,引种驯化难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培快繁方法,在1个月内增殖系数为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度濒危植物荔波杜鹃的组培繁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生物技术中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濒危植物荔波杜鹃的组织培养快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荔波杜鹃隶属于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是在 1997 年首次被发现,2003年正式发表的一个杜鹃花科新种,其分布在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有杜鹃种类,据陈正仁等报道该种仅分布在保护区内洞化山,总数约 37 株,在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2013 年出版的《The Red List of Rhododendrons》中,将荔波杜鹃列为极危(CR)等级,《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中也将其列为极危等级。
[0003]目前,组培快繁已成为中药材、花卉、濒危物种苗木生产的重要手段。据研究报道杜鹃花科植物对培养基的适应性与其基因型密切相关,不同品种的杜鹃对培养基的适应程度不同。对于杜鹃花科植物,目前已经报道适合组织培养使用的基本培养基有Read,WPM,1/2MS,1/4MS等,但由于杜鹃花科植物种类丰富、种间差异较大,应用时还需结合不同的杜鹃花亚属甚至亚组进行元素调整。
[0004]迄今,荔波杜鹃没有相关生物技术方法繁殖的研究与报道,为了使荔波杜鹃能免于走向灭绝的危险,解决荔波杜鹃自然匮乏、种子萌发率低、引种驯化难、濒危情况严重的问题,以更大的量和更快的速度提供大量的回归小苗,实行抢救性的保护,需要研究该种的组织培养,并形成一套专门的组织培养繁殖技术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荔波杜鹃的组织培养方法,在极度濒危的情况下实施抢救性的保护,加快种苗繁殖,提供大量的回归小苗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
[0006]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改良的WPM培养基的制备:改良WPM培养基是将原培养基中NH4NO
3 400mg/L减少为330mg/L,原培养基中KNO3由990mg/L减少为780 mg/L,其余元素保持不变。
[0007]一种荔波杜鹃的组培繁殖方法,包括外植体的选择、消毒、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壮苗及生根步骤,取荔波杜鹃的开花后的当年新发嫩茎段为外植体,消毒先在自来水下冲洗30s,然后再用3ml洗洁精定容于1L水溶液中进行浸泡清洗3

5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无菌水冲洗至无泡沫后转移至超净工作台,用75%的酒精消毒20s,无菌水冲洗3

5遍后,用0.1%升汞溶液(0.1g升汞固体溶解后定容至100ml水中)进行表面消毒8

12min,无菌水冲洗3

5遍后,进行如下培养:1)愈伤组织诱导:愈伤诱导培养基为改良WPM +1.5mg/L 2

iP(2

异戊烯腺嘌呤)+0.5mg/L 2,4

D(2,4

二氯苯氧乙酸) +1.0mg/L IAA(吲哚乙酸),pH5.8,蔗糖30g/L,1800强度的琼脂7g/L, pH5.8,暗培养7天后进行光照培养30

40天,光暗周期为10h/14h;
2)分化培养:将上述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转移至改良WPM +0.8mg/l 2

iP +0.1mg/L IAA+0.1mg/L IBA(吲哚丁酸),蔗糖30g/L,1800强度的琼脂7g/L,pH5.8,分化培养30
ꢀ‑
40天,光暗周期为12h/12h;3)壮苗及生根培养:将上述分化苗经切割后转接至壮苗及生根一体培养基,即改良WPM +2mg/L IAA,蔗糖35g/L,1800强度的琼脂7g/L,pH5.8,光暗周期为14h/10h。
[0008]上述培养条件均在光强度为2500LUX

3000 LUX,温度为20

23℃。
[0009]移栽时,小苗在瓶内生长至3cm高,茎粗达到1.5mm

2mm,有浓密须根后自来水下冲洗小苗根部后进行移栽。移栽基质为1份珍珠岩+1份腐殖土+1份进口泥炭土+1份红土。大棚温度为20

30度,湿度为40%

60%。
[00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提出是基于下述的研究基础:荔波杜鹃为杜鹃花科在贵州省仅有的且为极度濒危植物,该种在1997年首次被发现,2003年正式发表为新种,据陈正仁等报道仅分布在保护区内洞化山,总数约37株,在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2013年出版的《The Red List of Rhododendrons》中,将荔波杜鹃列为极危(CR)等级,《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中也将其列为极危等级。荔波杜鹃种群数量少,种子萌发率低,濒危状况严重,人工引种驯化难。为解决其濒危现状,达到大量繁殖,实行抢救性保护,保育和回归种植,故此专利技术荔波杜鹃的组织培养技术。
[0011]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此专利技术建立了有效的荔波杜鹃组培快繁方法,解决了其濒危状况严重,种子萌发率低,人工引种驯化难的现状。
[0012]2.此专利技术通过组培快繁得到的幼苗,大大缩短育苗时间,成苗容易,保持了木本优良的性状,可提供大量的回归种苗延续物种,且进一步被市场开发利用。
[0013]本专利技术的组培快繁方法扩繁的荔波杜鹃1个月内增殖系数为10

20,生根率为80%

90%,移栽成活率为88%

94%,极大地提高了荔波杜鹃的繁殖系数,为该物种的保护、回归种植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繁殖方法。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但不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1. 方法实施例1:取荔波杜鹃的开花后的当年嫩茎段为外植体,消毒为常规组培外植体消毒,将取到的外植体切除两端的伤口,在自来水下冲洗30s,用3ml洗洁精定容于1L水溶液中进行浸泡清洗3min,用无菌水冲洗至无泡沫后转移至超净台,用75%的酒精消毒20s,无菌水冲洗4遍后,用0.1%升汞溶液(0.1g升汞固体用少量95%无水乙醇溶解后定容至100ml水中)进行表面消毒9min,用无菌水震荡清洗5遍,将消毒后的嫩茎段分切,每段上至少带一个腋芽。将带腋芽的茎段斜插入愈伤诱导培养基:改良WPM +1.5mg/L 2

iP+0.5mg/L 2,4

D +1.0mg/L IAA,pH5.8,蔗糖30g/L,1800强度的琼脂7g/L,暗诱导7天后进行人工辅助光诱导35天,光暗周期为10h/14h。待长出愈伤组织,将其转入分化培养:改良WPM +1.0mg/l 2

iP +0.1mg/L IAA+0.1mg/L IBA,蔗糖30g/L,1800强度的琼脂7g/ L,光暗周期为12h/12h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荔波杜鹃的组培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基改良:改良的WPM培养基是将原培养基中NH4NO
3 400mg/L减少为330mg/L,原培养基中KNO3由990mg/L减少为780 mg/L,其余元素保持不变;2)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改良WPM +1.5mg/L 2

iP(2

异戊烯腺嘌呤)+0.5mg/L 2,4

D(2,4

二氯苯氧乙酸) +1.0mg/L IAA(吲哚乙酸),pH5.8,蔗糖30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晓玲黄承玲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