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型地下综合管廊智能行走外模体系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335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9
一种直线型地下综合管廊智能行走外模体系及施工方法,纵梁通过纵梁滑动装置支撑于首段管廊钢筋混凝土上方,首段管廊钢筋混凝土的前方纵梁移动方向设置有支撑纵梁的钢管支架,通过纵梁推动装置推动纵梁向前移动;横梁安装横向移动机构,横向移动机构的移动端连接外模,由横向移动机构顶推外模向外伸出或者向内回缩;由纵梁推动装置推动纵梁、横梁和外模一起同步沿管廊施工路径行走。优点是模板体系采用栓接组装而成,故易于安装及拆卸;模板系统刚度大,有利于管廊高标准的防水需要和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走行体系采用动力小车顶推行走,管廊浇筑段采用滑轮作为轨道、未浇筑混凝土段采用钢管支架+纵横梁作为轨道,便于外模系统的智能行走。的智能行走。的智能行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线型地下综合管廊智能行走外模体系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综合管廊混凝土施工领域的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直线型地下综合管廊智能行走外模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0003]目前综合管廊的施工,主要采用暗挖和明挖两种施工方法。暗挖法主要适用于埋深较深且周边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而明挖法则适用于埋深较浅的管廊,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一种施工方法,其又细分为明挖现浇与明挖预制拼装方法;由于明挖拼装施工止水工艺复杂,止水效果受制条件较多,故明挖现浇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施工方法。
[0004]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明挖现浇法,需要进行地面及土层的开挖,该方法由于造价较低,更适用于城市新城区的建设或整合建设。目前管廊施工仍然大量采用传统混凝土浇筑方式,该施工方法具有施工质量差、施工速度慢、施工场地管理难度大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智能行走,可循环使用的绿色施工的外模体系。在混凝土浇筑时它能够通过张拉外模体系拉杆及横梁、纵梁、外模、外模垫块等组成稳定的外模体系,以满足管廊混凝土浇筑所需要的刚度和强度;在模板系统滑移时,通过横梁、纵梁、钢管立柱、外模及动力小车将整个外模系统沿着管廊前进方向移动,从而做到周而复始的直线型地下综合管廊智能行走外模体系及施工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线型地下综合管廊智能行走外模体系,包括纵梁、横梁,所述纵梁通过纵梁滑动装置支撑于首段管廊钢筋混凝土上方,首段管廊钢筋混凝土的前方纵梁移动方向设置有支撑纵梁的钢管支架,所述钢管支架的顶部与纵梁底部为滑动连接,在纵梁安装纵梁推动装置,通过纵梁推动装置推动纵梁向前移动;所述横梁采用活动连接结构连接纵梁,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横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的移动端连接外模,由横向移动机构顶推外模向外伸出或者向内回缩;纵梁、横梁和外模连接为一体后,由纵梁推动装置推动纵梁、横梁和外模一起同步行走。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横梁液压装置,所述横梁液压装置的移动端连接外模,所述外模与横梁采用外模外推滑动装置连接为滑动结构,通过横梁液压装置的顶推外模向外伸出或者向内回缩。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梁连接纵梁的活动连接结构为螺栓连接结构。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模为铝拼装模板组,铝拼装模板组包括竖向长槽钢和横向铝合金模板,所述竖向长槽钢的顶部与横梁安装的横向移动机构移动端连接,所述铝合金模板横向固定于竖向长槽钢,多块铝合金模板与竖向长槽钢连接后形成外模。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竖向长槽钢的底部安装外模垫块,通过外模垫块将纵梁、横梁
和外模临时支撑固定。
[0011]作为优选方案,两侧的外模之间安装模板张拉拉杆。
[0012]一种直线型地下综合管廊智能行走外模体系的张拉方法,包括步骤:包括步骤:步骤1:根据综合管廊设计图纸开挖好工作基坑并做好基坑防护;并完成管廊底板混凝土的浇筑;步骤2:浇筑首段管廊钢筋混凝土:(2a)绑扎首段管廊的腹板的钢筋,沿拟施工管廊方向的两侧安装首段管廊的钢管支架,纵梁的一端采用滑动连接结构支撑于已施工混凝土管廊顶部,纵梁的另一端采用滑动连接结构支撑于钢管支架,并设置纵梁推动装置,形成由纵梁推动装置推动纵梁沿拟施工管廊方向移动的结构;在两侧纵梁上连接横梁,由纵梁支撑横梁,在横梁两侧分别安装横梁液压装置,所述横梁液压装置的移动端为沿横梁方向向外伸出或者向内回缩的结构;横梁液压装置的移动端连接外模,由横梁液压装置带动外模沿横梁方向向外伸出或者向内回缩;纵梁、横梁、外模连接为一体后,由纵梁推动装置推动纵梁、横梁、外模整体移动;(2b)采用辅助固定部件对外模进行固定,张拉外模体系上部和底部拉杆;(2c)安装管廊内模系统,绑扎顶板钢筋,浇筑管廊混凝土混凝土;步骤3:综合管廊外模体系的智能行走:(3a)如果首段管廊施工时安装的钢管支架不足以安装下一阶段的管廊,则继续安装钢管支架,并绑扎下一阶段管廊腹板的钢筋;(3b)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安装纵梁滑动装置;(3c)拆除外模体系上部和底部拉杆,以及辅助固定部件,保证外模通过外模和横梁间的外模外推滑动装置悬挂在横梁上;(3d)利用安装在横梁上的横梁液压装置顶开外模,使得外模与浇筑好的混凝土管廊分离脱模;利用在系统后端部的纵梁推动装置,该装置支撑在施工好的混凝土管廊上推动纵梁、横梁和外模组成的整个综合管廊外模体系在钢管支架、纵梁滑动装置的支撑下向前行走;步骤4:浇筑常规段管廊的混凝土(4a) 综合管廊外模体系到行走到下一个工位后,利用横梁液压装置(1)将外模回缩到正常工位;(4b)拆除钢管支架;再次用辅助固定部件对外模进行固定,张拉外模体系上部和底部拉杆;(4c)安装管廊内模系统,绑扎顶板钢筋,浇筑管廊混凝土混凝土;步骤5:按照步骤3与步骤4循环工作。
[0013]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2 b)步骤中,采用辅助固定部件对外模进行固定的方法是:将外模立在外模垫块上,并采用包括斜钢支撑固定的临时固定措施将外模进行辅助固定。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模板体系由小重量的构件采用栓接组装而成,故易于安装及拆卸;模板系统刚度大无需在管廊腹板中设置拉杆,有利于管廊高标准的防水需要和混凝土的施工质量;2、走行体系采用动力小车顶推行走,管廊浇筑段采用滑轮作为轨道、未浇筑混凝
土段采用钢管支架+纵横梁作为轨道,便于外模系统的智能行走;3、系统纵梁及横梁的设计,便于混凝土浇筑和模板体系行走的巧妙转换。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外模体系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进行混凝土施工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进行模板移动示意图。
[0018]图4是横梁5安装横向移动机构的示意图。
[0019]附图部件明细为:横梁液压装置1、模板张拉拉杆2、外模外推滑动装置3、纵梁4、横梁5、钢管支架6、外模7、纵梁滑动装置8、已施工混凝土管廊9、外模垫块10、纵梁推动装置11、竖向长槽钢12、铝合金模板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型地下综合管廊智能行走外模体系,包括纵梁4、横梁5,所述纵梁4通过纵梁滑动装置8支撑于首段管廊钢筋混凝土上方,首段管廊钢筋混凝土的前方纵梁移动方向设置有支撑纵梁4的钢管支架6,所述钢管支架6的顶部安装滑轮,通过滑轮支撑纵梁的底部,使纵梁4与钢管支架6形成滑动连接,减小移动摩擦力,在纵梁4安装纵梁推动装置11,通过纵梁推动装置11推动纵梁向前移动;所述横梁5采用活动连接结构连接纵梁4,本实施例是采用螺栓连接结构,以方便拆装;横梁5的两端分别安装横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的移动端连接外模7,由横向移动机构顶推外模7向外伸出或者向内回缩;纵梁4、横梁5和外模7连接为一体后,由纵梁推动装置11推动纵梁4、横梁5和外模7一起同步行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型地下综合管廊智能行走外模体系,包括纵梁(4)、横梁(5),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4)通过纵梁滑动装置(8)支撑于首段管廊钢筋混凝土上方,首段管廊钢筋混凝土的前方纵梁移动方向设置有支撑纵梁(4)的钢管支架(6),所述钢管支架(6)的顶部与纵梁(4)底部为滑动连接,在纵梁(4)安装纵梁推动装置(11),通过纵梁推动装置(11)推动纵梁向前移动;所述横梁(5)采用活动连接结构连接纵梁(4),横梁(5)的两端分别安装横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的移动端连接外模(7),由横向移动机构顶推外模(7)向外伸出或者向内回缩;纵梁(4)、横梁(5)和外模(7)连接为一体后,由纵梁推动装置(11)推动纵梁(4)、横梁(5)和外模(7)一起同步行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型地下综合管廊智能行走外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横梁液压装置(1),所述横梁液压装置(1)的移动端连接外模(7),所述外模(7)与横梁采用外模外推滑动装置(3)连接为滑动结构,通过横梁液压装置(1)的顶推外模(7)向外伸出或者向内回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型地下综合管廊智能行走外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5)连接纵梁(4)的活动连接结构为螺栓连接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线型地下综合管廊智能行走外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7)为铝拼装模板组,铝拼装模板组包括竖向长槽钢(12)和横向铝合金模板(13),所述竖向长槽钢(12)的顶部与横梁(5)安装的横向移动机构移动端连接,所述铝合金模板(13)横向固定于竖向长槽钢(12),多块铝合金模板(13)与竖向长槽钢(12)连接后形成外模(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型地下综合管廊智能行走外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长槽钢(12)的底部安装外模垫块(10),通过外模垫块(10)将纵梁(4)、横梁(5)和外模(7)临时支撑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型地下综合管廊智能行走外模体系,其特征在于:两侧的外模(7)之间安装模板张拉拉杆(2)。7.一种对权利要求1所述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步骤1:根据综合管廊设计图纸开挖好工作基坑并做好基坑防护;并完成管廊底板混凝土的浇筑;步骤2:浇筑首段管廊钢筋混凝土:(2a)绑扎首段管廊的腹板的钢筋,沿拟施工管廊方向的两侧安装首段管廊的钢管支架(6),纵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玉兵林桂武赵长威葛新广黄月芹刘凯格徐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通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华蓝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