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284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包括主体结构、设置在主体结构一侧的横向支架及设置在主体结构上的安装结构,横向支架与患者头部伤口的引流管出口处持平,主体结构包括第一管体组件以及第二管体组件,第一管体组件包括第一管体以及定位件,第一管体周壁上设有刻度,以供测量第二管体组件相对第一管体组件伸缩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通过第一管体周壁上的刻度,测量两管体组件之间的间距,以精准测量引流管的高度,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次,通过定位件可快速便捷地调节两管体组件之间伸缩的间距,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的引流管高度随时调整,避免引流管过高或者过低引起颅内压变化。避免引流管过高或者过低引起颅内压变化。避免引流管过高或者过低引起颅内压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外科病房中神经外科常见的外引流管包括皮下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蛛网膜下腔引流管(腰大池引流管)、侧脑室外引流管、创(瘤)腔引流管。引流高度不同,引流效果不同,需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的引流管高度随时调整,避免引流管过高或者过低引起颅内压变化;其次在护理患者过程中,患者常由于床头抬高、体位变化等导致引流管高度发生变化,护士交接班时,常用直尺、软尺对引流管高度进行测量,随意性强,但会对引流管高度产生测量误差,导致临床治疗的效果,并影响病情变化,鉴于此,有必要对该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以精确测量引流管高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包括主体结构、设置在主体结构一侧的横向支架以及设置在主体结构上的安装结构,所述横向支架与患者头部伤口的引流管出口处持平,所述主体结构包括第一管体组件以及设置在第一管体组件内且可相对第一管体组件滑动伸缩的第二管体组件,第一管体组件包括第一管体以及设置在第一管体上用以将第二管体组件固定在第一管体上的定位件,第一管体周壁上设有刻度,以供测量第二管体组件相对第一管体组件伸缩的间距。
[000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管体内部形成一滑动腔,第一管体的周壁上开设有一条纵向滑槽,所述第二管体组件包括第二管体以及设置在第二管体一侧的水平挂持杆,第二管体可伸缩地设置在第一管体的滑动腔内,且水平挂持杆一端穿过第一管体周壁上开设的纵向滑槽,用以挂持引流袋,引流袋上连接的引流管与患者头部伤口处连接。
[000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纵向滑槽置于所述横向支架上部,纵向滑槽外端的第一管体周壁上设有所述刻度,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周壁上设置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间距为1厘米。
[000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管体的周壁上还等间距地开设有若干第一螺孔,第二管体的周壁上等间距地开设有若干第二螺孔,第二管体周壁上的第二螺孔与第一管体周壁上的第一螺孔对应,使得定位件穿入对应的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将第二管体组件固定在第一管体上。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结构为贴附式结构,所述第一管体底部形成有一安装孔,以供连接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连接组件以及设置在连接组件上的磁力贴条支架,连接组件连接在主体结构的第一管体底部的安装孔处,磁力贴条支架贴附至病床床头位置处,以将主体结构固定在床头,并使得所述横向支架与患者头部伤口持平。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凸起以及形成在连接凸起上的抵持凸
起,连接凸起呈圆柱状结构、且连接凸起的直径与第一管体下部安装孔的孔径相当,抵持凸起呈圆柱状结构、且直径大于连接凸起的直径,所述磁力贴条支架设置在连接组件的抵持凸起下部,连接组件的连接凸起置入第一管体下部安装孔内,抵持凸起抵靠至第一管体底壁处。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结构为吸附式结构,包括卡持组件以及形成在卡持组件上的吸附盘,卡持组件卡设在主体结构的第一管体外部,通过所述吸附盘吸附至病床位置处,以将主体结构固定在床头,并使得横向支架与患者头部伤口的引流管出口处持平。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持组件包括连接段以及形成在连接段两端的柔性卡持段,每一柔性卡持段呈弧面状结构,且两柔性卡持段所围成的圆周的直径小于的第一管体外径,以通过卡持组件的两柔性卡持段卡持主体结构的第一管体。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盘形成在卡持组件的连接段上。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柔性卡持段的内周壁上设有防滑面,防滑面上对应地设有若干防滑凸起。
[001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通过第二管体组件沿第一管体伸缩,由第一管体周壁上的刻度,测量第二管体组件相对第一管体组件下部的横向支架之间的间距,以精准测量引流管的高度,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次,通过定位件穿入对应的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可快速便捷地调节第二管体组件相对第一管体组件伸缩的间距,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的引流管高度随时调整,避免引流管过高或者过低引起颅内压变化。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0]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包括主体结构10、设置在主体结构10一侧的横向支架20以及设置在主体结构10上的安装结构30。
[0021]主体结构10包括第一管体组件11以及设置在第一管体组件11内且可相对第一管体组件11滑动伸缩的第二管体组件12,第一管体组件11的外周壁底部位置处安装有横向支架20,第一管体组件11包括第一管体111以及设置在第一管体111上的定位件112,以通过定位件112将第二管体组件12固定在第一管体组件11上。
[0022]第一管体111内部形成一滑动腔,第一管体111的周壁上开设有一条纵向滑槽1111,且该纵向滑槽1111置于横向支架20上部,纵向滑槽1111外端的第一管体111周壁上设有刻度,以供配合安装第二管体组件12,且便于测量第二管体组件12相对第一管体组件11伸缩的间距。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11周壁上设置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间距为1厘米。
[0023]第一管体111的周壁上还等间距地开设有若干第一螺孔1112,使得定位件112穿入
对应的第一螺孔1112,将第二管体组件12固定在第一管体111上,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12为紧固螺钉。第一管体111底部形成有一安装孔(图未示出),以供连接安装结构30。
[0024]第二管体组件12包括第二管体121以及设置在第二管体121一侧的水平挂持杆122,第二管体121可伸缩地设置在第一管体111的滑动腔内,且水平挂持杆122一端穿过第一管体111周壁上开设的纵向滑槽1111,用以挂持引流袋,引流袋上连接的引流管与患者头部伤口处连接,通过第二管体121沿第一管体111的滑动腔伸缩,带动水平挂持杆122在纵向滑槽1111内上下滑动,进而通过纵向滑槽1111的外端的刻度,测量第二管体组件12相对第一管体组件11伸缩的间距,以确定临床用的引流管的高度。
[0025]第二管体121的周壁上等间距地开设有若干第二螺孔1211,第二管体121周壁上的第二螺孔1211与第一管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10)、设置在主体结构(10)一侧的横向支架(20)以及设置在主体结构(10)上的安装结构(30),所述横向支架(20)与患者头部伤口的引流管出口处持平,所述主体结构(10)包括第一管体组件(11)以及设置在第一管体组件(11)内且可相对第一管体组件(11)滑动伸缩的第二管体组件(12),所述第一管体组件(11)包括第一管体(111)以及设置在第一管体(111)上用以将第二管体组件(12)固定在第一管体(111)上的定位件(112),第一管体(111)周壁上设有刻度,以供测量所述第二管体组件(12)相对所述第一管体组件(11)伸缩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11)内部形成一滑动腔,第一管体(111)的周壁上开设有一条纵向滑槽(1111),所述第二管体组件(12)包括第二管体(121)以及设置在第二管体(121)一侧的水平挂持杆(122),第二管体(121)可伸缩地设置在第一管体(111)的滑动腔内,且水平挂持杆(122)一端穿过第一管体(111)周壁上开设的纵向滑槽(1111),用以挂持引流袋,引流袋上连接的引流管与患者头部伤口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滑槽(1111)置于所述横向支架(20)上部,纵向滑槽(1111)外端的第一管体(111)周壁上设有所述刻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11)的周壁上还等间距地开设有若干第一螺孔(1112),第二管体(121)的周壁上等间距地开设有若干第二螺孔(1211),第二管体(121)周壁上的第二螺孔(1211)与第一管体(111)周壁上的第一螺孔(1112)对应,使得定位件(112)穿入对应的第一螺孔(1112)与第二螺孔(1211),将第二管体组件(12)固定在第一管体(111)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30)为贴附式结构,所述第一管体(111)底部形成有一安装孔,以供连接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凡朱明珂林雪莹李小倩李小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