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带压强检测补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279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带压强检测补气装置,包括上位机、压缩机、外支撑板、内支撑板、左支撑架、右支撑架、立杆、后支撑板、横杆、伸缩杆及补气阀;横杆穿过立杆的上侧,横杆的一端插入于左支撑架内,横杆的另一端插入于右支撑架内,左支撑架的后端及右支撑架的后端均固定于后支撑板上,左支撑架的前端及右支撑架的前端均固定于内支撑板上,过流部件夹持于内支撑板与外支撑板之间,伸缩杆的上端与立杆的下端相连接,补气阀设置于伸缩杆的下端,立杆上设置有检测装置,上位机与压缩机及检测装置相连接,该装置检测及消除涡带。该装置检测及消除涡带。该装置检测及消除涡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带压强检测补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涡带压强检测及补气领域,涉及一种涡带压强检测补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力发电技术尤其是抽水蓄能技术快速响应的优点使其在电网系统中承担着主要的调峰调频作用。为满足不同时段的用电需求,机组的出力随系统负荷的要求经常变化,因此,水轮机经常运行在一个相对宽广的工况范围内。一旦偏离最优工况就会在转子出口处形成涡带,其会对转轮、顶盖、导叶等重要部件产生作用,从而引发过水部件及机组颤抖、共振、强噪音等的恶劣运行工况严重时甚至导致叶片裂纹、止漏环磨损等问题,会直接危及电站的安全运行。
[0003]因此,对易产生涡带区域的压强进行检测及补气,对提高关键机组安全运行周期,避免突发事故、避免重大经济损失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涡带压强检测补气装置,该装置检测及消除涡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涡带压强检测补气装置包括上位机、压缩机、外支撑板、内支撑板、左支撑架、右支撑架、立杆、后支撑板、横杆、伸缩杆及补气阀;
[0006]横杆穿过立杆的上侧,横杆的一端插入于左支撑架内,横杆的另一端插入于右支撑架内,左支撑架的后端及右支撑架的后端均固定于后支撑板上,左支撑架的前端及右支撑架的前端均固定于内支撑板上,过流部件夹持于内支撑板与外支撑板之间,伸缩杆的上端与立杆的下端相连接,补气阀设置于伸缩杆的下端,立杆上设置有检测装置,上位机与压缩机及检测装置相连接。
[0007]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压力检测装置及高速摄像装置。
[0008]还包括旋转轴、固定扣、摆动板及旋转台;伸缩杆的下端与固定扣相连接,摆动板上设置有两根支撑杆,固定扣位于两根支撑杆之间,旋转轴设置于两根支撑杆之间,且固定扣套接于所述旋转轴上,旋转台固定于摆动板的底部,补气阀位于旋转台上。
[0009]压缩机固定于外支撑板上。
[0010]左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右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横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在第一滑槽内行进的第一行进机构,横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在第二滑槽内行进的第二行进机构。
[0011]立杆上设置有用于供横杆穿过的通孔,横杆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横杆在所述通孔中移动的第三行进机构。
[0012]所述第一行进机构、第二行进机构及第三行进机构可以均包括电机以及固定于电机输出轴上的行进轮,其中,第一行进机构中的行进轮位于第一滑槽内,第一行进机构中的电机固定于横杆的一端,第二行进机构中的电机固定于横杆的另一端,第二行进机构中的
行进轮位于第二滑槽内,第三行进机构上的行进轮为齿轮,第三行进机构中的电机固定于立柱上,横杆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0013]固定螺栓穿过内支撑板、过流部件及外支撑板,将内支撑板、过流部件及外支撑板相连接。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所述的涡带压强检测补气装置在具体操作时,先通过检测装置对涡带的位置进行检测,再启动压缩机,压缩机产生的压缩气体经补气阀上的气孔喷射高压气流对涡带进行消除,具有设计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及整体布局合理的特点,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立杆6、横杆9及伸缩杆10的侧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立杆6、横杆9及伸缩杆10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旋转台15及补气阀16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压力检测装置8

1及高速摄像装置8

2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为压缩机、2为固定螺栓、3为外支撑板、4为内支撑板、5

1为左支撑架、5

2为右支撑架、6为立杆、7为后支撑板、8

1为压力检测装置、8

2为高速摄像装置、9为横杆、10为伸缩杆、11为旋转轴、12为固定扣、13为支撑杆、14为摆动板、15为旋转台、16为补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技术公开的概念。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0025]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所述的涡带压强检测补气装置包括压缩机1、固定螺栓2、外支撑板3、内支撑板4、左支撑架5

1、右支撑架5

2、立杆6、后支撑板7、压力检测装置8

1、高速摄像装置8

2、横杆9、伸缩杆10、旋转轴11、固定扣12、支撑杆13、摆动板14、旋转台15及补气阀16;
[0026]横杆9穿过立杆6的上侧,横杆9的一端插入于左支撑架5

1内,横杆9的另一端插入于右支撑架5

2内,左支撑架5

1的后端及右支撑架5

2的后端均固定于后支撑板7上,左支撑架5

1的前端及右支撑架5

2的前端均固定于内支撑板4上,过流部件位于内支撑板4与外
支撑板3之间,且固定螺栓2穿过内支撑板4、过流部件及外支撑板3,伸缩杆10的上端与立杆6的下端相连接,伸缩杆10的下端与固定扣12相连接,摆动板14上设置有两根支撑杆13,固定扣12位于两根支撑杆13之间,旋转轴11设置于两根支撑杆13之间,且固定扣12套接于所述旋转轴11上,旋转台15固定于摆动板14的底部,补气阀16位于旋转台15上,压缩机1固定于外支撑板3上,立杆6上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8

1及高速摄像装置8

2,压缩机1的出口与补气阀16的入口相连通;
[0027]左支撑架5

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右支撑架5

2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横杆9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在第一滑槽内行进的第一行进机构,横杆9的另一端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带压强检测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机、压缩机(1)、外支撑板(3)、内支撑板(4)、左支撑架(5

1)、右支撑架(5

2)、立杆(6)、后支撑板(7)、横杆(9)、伸缩杆(10)及补气阀(16);横杆(9)穿过立杆(6)的上侧,横杆(9)的一端插入于左支撑架(5

1)内,横杆(9)的另一端插入于右支撑架(5

2)内,左支撑架(5

1)的后端及右支撑架(5

2)的后端均固定于后支撑板(7)上,左支撑架(5

1)的前端及右支撑架(5

2)的前端均固定于内支撑板(4)上,过流部件夹持于内支撑板(4)与外支撑板(3)之间,伸缩杆(10)的上端与立杆(6)的下端相连接,补气阀(16)设置于伸缩杆(10)的下端,立杆(6)上设置有检测装置,上位机与压缩机(1)及检测装置相连接;固定螺栓(2)穿过内支撑板(4)、过流部件及外支撑板(3),将内支撑板(4)、过流部件及外支撑板(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带压强检测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压力检测装置(8

1)及高速摄像装置(8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带压强检测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轴(11)、固定扣(12)、摆动板(14)及旋转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晨原刘茜庞宏强梁法光于在松聂思聪谢贝贝梁舒婷雷旭乐牛利涛张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