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文龙专利>正文

一种岩土干湿循环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265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岩土干湿循环实验装置,包括主支框,所述主支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搭接底框,所述主支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实验承载基板,所述实验承载基板顶面角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安装有岩土材料容纳框,所述岩土材料容纳框侧壁贯穿并固定插接有干湿循环连通管。通过减速电机驱动螺纹轴转动,使得内螺纹管通过支吊条和支吊轴带动滑动衬板和滑动衬框在主支框内滑移,从而使得滑动衬板向下滑移至万向轮支撑地面,并顶起搭接底框即可推动整个装置,而通过万向轮的滚动即可进行移动,从而提供了可进行调节的滚轮结构以辅助移动,达到了便于移动的效果,实现了省事省力的目标,而且方便了调节。而且方便了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土干湿循环实验装置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土干湿循环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3]岩土工程是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体制,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岩土的干湿循环实验是指岩土物质在反复干燥、湿润状态下进行某种指标的试验过程。
[0004]目前现有用于岩土干湿循环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应用中,由于装置通过固定结构提供支撑,而承载岩土进行实验使得整个装置重量很大,使得移运位置非常不方便。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岩土干湿循环实验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岩土干湿循环实验装置,解决了现有用于岩土干湿循环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应用中,由于装置通过固定结构提供支撑,而承载岩土进行实验使得整个装置重量很大,使得移运位置非常不方便的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岩土干湿循环实验装置,包括主支框,所述主支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搭接底框,所述主支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实验承载基板,所述实验承载基板顶面角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安装有岩土材料容纳框,所述岩土材料容纳框侧壁贯穿并固定插接有干湿循环连通管,所述干湿循环连通管位于岩土材料容纳框内部的一端螺纹套接有封盖,所述干湿循环连通管位于岩土材料容纳框外部的一端螺纹套接有内螺纹连接环,所述内螺纹连接环内壁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连接环,所述支撑连接环的表面套接有管道轴承,所述支撑连接环的表面通过管道轴承转动套接有波纹连接管,所述主支框内壁侧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横条,所述支撑横条顶面固定安装有支撑纵管,所述支撑纵管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滑动套管,所述滑动套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滑动衬板,所述滑动衬板顶端的边缘固定安装有滑动衬框,所述滑动衬板和滑动衬框均纵向滑动连接在主支框的内部,所述滑动衬板底面固定安装有轮柱,所述轮柱底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滑动衬板板面中部纵向贯穿并固定插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螺纹轴,所述实验承载基板底面固定安装有支吊轴,所述支吊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吊条,所述支吊条的侧端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环管,且内螺纹环管螺纹套接在螺纹轴的表面。
[0009]优选的;所述封盖的侧表面开设有防滑槽,所述防滑槽为剖面呈内凹圆弧状的直槽体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防滑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防滑槽等距环绕设置于封盖的侧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横条的侧端与主支框内壁侧面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且支撑横
条不与万向轮接触。
[0012]优选的;所述滑动衬板侧表面顶端和滑动衬框侧表面底端重合。
[0013]优选的;所述轮柱和万向轮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四个轮柱分别位于滑动衬板底面的四角。
[0014]优选的;所述螺纹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挡塞,且限位挡塞为圆柱状结构。
[0015]优选的;所述支撑纵管和滑动套管均为圆管状结构,且支撑纵管和滑动套管的数量均为两个。
[0016]优选的;所述支吊轴和支吊条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支吊条分别位于内螺纹环管表面的两侧。
[001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岩土干湿循环实验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岩土干湿循环实验装置;通过减速电机驱动螺纹轴转动,使得内螺纹管通过支吊条和支吊轴带动滑动衬板和滑动衬框在主支框内滑移,从而使得滑动衬板向下滑移至万向轮支撑地面,并顶起搭接底框即可推动整个装置,而通过万向轮的滚动即可进行移动,从而提供了可进行调节的滚轮结构以辅助移动,达到了便于移动的效果,实现了省事省力的目标,而且方便了调节。
[0018]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立体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局部结构立体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局部结构立体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局部结构立体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局部结构剖解立体视图。
[0020]图中标号:1、主支框;2、搭接底框;3、实验承载基板;4、支撑台;5、岩土材料容纳框;6、干湿循环连通管;7、封盖;701、防滑槽;8、内螺纹连接环;9、支撑连接环;10、管道轴承;11、波纹连接管;12、支撑横条;13、支撑纵管;14、滑动套管;15、滑动衬板;16、滑动衬框;17、轮柱;18、万向轮;19、减速电机;20、螺纹轴;2001、限位挡塞;21、支吊轴;22、支吊条;23、内螺纹环管。
[0021]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1:请结合参阅图1

5;一种岩土干湿循环实验装置,包括主支框1,主支框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搭接底框2,主支框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实验承载基板3,实验承载基板3顶面角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台4,支撑台4的顶部安装有岩土材料容纳框5,岩土材料容纳框5侧壁贯穿并固定插接有干湿循环连通管6,干湿循环连通管6位于岩土材料容纳框5内部的一端螺纹套接有封盖7,干湿循环连通管6位于岩土材料容纳框5外部的一端螺纹套接有内螺纹连接环8,内螺纹连接环8内壁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连接环9,支撑连接环9的表面套
接有管道轴承10,支撑连接环9的表面通过管道轴承10转动套接有波纹连接管11,主支框1内壁侧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横条12,支撑横条12顶面固定安装有支撑纵管13,支撑纵管13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滑动套管14,滑动套管1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滑动衬板15,滑动衬板15顶端的边缘固定安装有滑动衬框16,滑动衬板15和滑动衬框16均纵向滑动连接在主支框1的内部,滑动衬板15底面固定安装有轮柱17,轮柱17底端安装有万向轮18,滑动衬板15板面中部纵向贯穿并固定插接有减速电机19,减速电机19的输出端安装有螺纹轴20,实验承载基板3底面固定安装有支吊轴21,支吊轴2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吊条22,支吊条22的侧端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环管23,且内螺纹环管23螺纹套接在螺纹轴20的表面。
[0024]本专利技术中:支撑横条12的侧端与主支框1内壁侧面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且支撑横条12不与万向轮18接触。
[0025]本专利技术中:滑动衬板15侧表面顶端和滑动衬框16侧表面底端重合。
[0026]本专利技术中:轮柱17和万向轮18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四个轮柱17分别位于滑动衬板15底面的四角。
[0027]本专利技术中:支撑纵管13和滑动套管14均为圆管状结构,且支撑纵管13和滑动套管14的数量均为两个。
[0028]本专利技术中:支吊轴21和支吊条2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支吊条11分别位于内螺纹环管23表面的两侧。
[0029]实施例2:请结合参阅图1

5;一种岩土干湿循环实验装置,包括主支框1,主支框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搭接底框2,主支框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实验承载基板3,实验承载基板3顶面角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台4,支撑台4的顶部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土干湿循环实验装置,包括主支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搭接底框,所述主支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实验承载基板,所述实验承载基板顶面角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安装有岩土材料容纳框,所述岩土材料容纳框侧壁贯穿并固定插接有干湿循环连通管,所述干湿循环连通管位于岩土材料容纳框内部的一端螺纹套接有封盖,所述干湿循环连通管位于岩土材料容纳框外部的一端螺纹套接有内螺纹连接环,所述内螺纹连接环内壁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连接环,所述支撑连接环的表面套接有管道轴承,所述支撑连接环的表面通过管道轴承转动套接有波纹连接管,所述主支框内壁侧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横条,所述支撑横条顶面固定安装有支撑纵管,所述支撑纵管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滑动套管,所述滑动套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滑动衬板,所述滑动衬板顶端的边缘固定安装有滑动衬框,所述滑动衬板和滑动衬框均纵向滑动连接在主支框的内部,所述滑动衬板底面固定安装有轮柱,所述轮柱底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滑动衬板板面中部纵向贯穿并固定插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螺纹轴,所述实验承载基板底面固定安装有支吊轴,所述支吊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吊条,所述支吊条的侧端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环管,且内螺纹环管螺纹套接在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文龙郭长江赵世俊杜家均甄培圆
申请(专利权)人:姜文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