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步行康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251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步行康复器,包括腰部固定装置、小腿固定装置及助动装置,所述助动装置包括助力机构、连接机构及转向机构,所述助力机构设置于所述腰部固定装置上,所述助力机构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上设置所述小腿固定装置,所述助力机构用于为所述连接机构及所述转向机构提供摆动助力,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转向机构之间转动连接。通过将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转向机构的转动连接,在患者行走的过程中,需要转向时,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转向机构之间可发生相对的转动,提升所述步行康复器的柔韧性,避免扭力直接作用于所述助动装置上,影响所述步行康复器的使用寿命,且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用户的使用感知。感知。感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步行康复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步行康复器。

技术介绍

[0002]偏瘫又叫半身不遂,其主要为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见于脑外伤、脑肿瘤、颅内感染等脑部病变,亦可见于脊髓外伤、脊髓压迫、多发性硬化以及运动神经元病等疾患。
[0003]偏瘫表现为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抬腿无力,无法正常行走。
[0004]现有的辅助行走设备通常将固定装置设置于患者的腰部及患部一侧的小腿部,在两者之间连接连杆,通过腰部的固定装置上设置的助动器,带动连杆运动,改善患者下肢无力的情况。但偏瘫患者在行走时,经常遇到需要进行转向的情况,因腰部与腿部之间通过连杆直连,转向的扭力直接作用于连杆上,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且患者的使用感知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步行康复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偏瘫患者在穿戴康复设备行走时,遇到转向的情况下,扭力直接作用于设备上,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及患者的使用感知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步行康复器,包括腰部固定装置、小腿固定装置及助动装置,所述助动装置包括助力机构、连接机构及转向机构,所述助力机构设置于所述腰部固定装置上,所述助力机构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上设置所述小腿固定装置,所述助力机构用于为所述连接机构及所述转向机构提供摆动助力,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转向机构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撑杆及连接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助力机构,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座内,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座,所述连接座朝向所述转向座的一面内凹形成螺纹孔,所述转向座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面凸起形成螺纹柱,所述螺纹柱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内。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所述助力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及所述转向机构,将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转向机构的转动连接,在患者行走的过程中,需要转向时,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转向机构之间可发生相对的转动,提升所述步行康复器的柔韧性,避免扭力直接作用于所述助动装置上,影响所述步行康复器的使用寿命,且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用户的使用感知。
[0009]进一步,所述连接座朝向所述支撑杆的一面内凹形成滑动槽,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助力机构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
[0010]更进一步,所述连接座朝向所述转向座的一面凸起形成限位柱,所述转向座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面内凹形成限位槽,所述限位柱插接于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限位槽的宽
度大于所述限位柱的直径。
[0011]更进一步,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向座上,所述旋转轴上固定连接所述小腿固定装置。
[0012]更进一步,所述步行康复器还包括辅助固定装置,所述辅助固定装置连接于所述小腿固定装置上。
[0013]更进一步,所述小腿固定装置包括转动座、延展臂及第二绑带,所述转动座套设于所述旋转轴外,所述转动座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延展臂,所述延展臂远离所述转动座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上设置所述第二绑带,所述辅助固定装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座上。
[0014]更进一步,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延展杆、第三固定片及第三绑带,所述转动座的外侧壁凸起形成第一支撑块及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及所述第二支撑块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块与所述第二支撑块之间连接连杆,所述延展杆的一端套接于所述连杆外,所述延展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片,所述第三固定片上设置所述第三绑带。
[0015]再进一步,所述助力机构包括摆动部及储能部,所述腰部固定装置上设置所述摆动部,所述摆动部弹性转动连接所述储能部,所述储能部连接所述连接机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步行康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助力机构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连接机构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中转向机构、小腿固定装置与辅助固定装置之间的拆解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1]腰部固定装置10第一绑带110第一固定片120小腿固定装置20转动座210延展臂220第二固定片230第二绑带240第一支撑块250第二支撑块260连杆270助力机构30摆动部310摆动板311椭圆盘312连接轴313储能部320盖板321压缩管322弹性压缩部323连接机构40支撑杆410连接座420滑动槽421螺纹孔422限位柱423转向机构50转向座510螺纹柱511限位槽512旋转轴520辅助固定装置60
延展杆610第三固定片620第三绑带630
ꢀꢀ
[002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步行康复器,包括腰部固定装置10、小腿固定装置20及助动装置,所述腰部固定装置10用于固定患者的腰部,所述小腿固定装置20用于固定患者的一侧小腿部。
[0027]所述腰部固定装置10包括第一绑带110及第一固定片120,所述第一绑带110的一面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片120,所述第一绑带110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片120的一面设置第一粘接部,所述第一绑带110背向所述第一固定片120的一面设置第二粘接部,通过将所述第二粘接部粘接于所述第一粘接部上,以将所述腰部固定装置10固定于患者腰部,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粘接部的面积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粘接部的面积,当所述第一粘接部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粘接部时,通过将所述第二粘接部粘接于所述第一粘接部的不同位置,以调整所述第一绑带110的围合大小,当所述第一粘接部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粘接部时,通过将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步行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腰部固定装置、小腿固定装置及助动装置,所述助动装置包括助力机构、连接机构及转向机构,所述助力机构设置于所述腰部固定装置上,所述助力机构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上设置所述小腿固定装置,所述助力机构用于为所述连接机构及所述转向机构提供摆动助力,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转向机构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撑杆及连接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助力机构,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座内,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座,所述连接座朝向所述转向座的一面内凹形成螺纹孔,所述转向座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面凸起形成螺纹柱,所述螺纹柱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行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朝向所述支撑杆的一面内凹形成滑动槽,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助力机构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行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朝向所述转向座的一面凸起形成限位柱,所述转向座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面内凹形成限位槽,所述限位柱插接于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限位柱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行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贤刘千千付林思雨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形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