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纳米气泡破碎作用的气溶胶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193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涉及气溶胶净化技术领域,包括敞口水箱、管道泵、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气溶胶收集装置以及直流电网,敞口水箱、管道泵以及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依次连接形成回路,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气溶胶收集装置,直流电网放置于敞口水箱的上方;敞口水箱通过管道泵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实现液体循环,液体通过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时产生负压,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自行吸入空气形成气泡,或者将气溶胶收集装置中的空气吸入形成气泡,再将液体输送至敞口水箱中,直流电网将敞口水箱上浮空气中的气溶胶进行二次过滤。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巧妙,通过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进行杀菌净化,在通过敞口水箱进行过滤,最后通过直流电网进行二次过滤,能耗低,无污染。无污染。无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微纳米气泡破碎作用的气溶胶净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溶胶净化
,具体地,涉及基于微纳米气泡破碎作用的气溶胶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这些固态或液态颗粒的密度与气体介质的密度可以相差微小,也可以悬殊很大。气溶胶颗粒的形状多种多样,可以是近乎球形,诸如液态雾珠,也可以是片状、针状及其它不规则形状。从流体力学角度,气溶胶实质上是气态为连续相,固、液态为分散相的多相流体。
[0003]目前空气中气溶胶的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过滤法和湿法过滤法,两种方法互有优劣。
[0004]物理过滤法指的是使用过滤纸、过滤棉、玻璃纤维等过滤介质对气溶胶进行吸附和去除的过程。该方法的优点为过滤效率较高,缺点为过滤介质过滤负荷低,需要经常更换和检查,不适合湿度较高工况。
[0005]湿法过滤法指的是将待净化的空气通入水箱中,使气溶胶颗粒以微纳米级气泡的形式溶入水中,当微纳米级气泡缓慢上浮至水面破碎时,气泡中携带的气溶胶颗粒留在水中这一过程。该方法的优点为吸收面积大、液相停留时间长、使用寿命长,缺点为吸收效率相对较低。
[0006]经现有技术专利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109626525A,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技术在农业养殖中的水处理方法,属于微纳米气泡
,通过安装的盖板,使蓄水池放置的时候密封性好,不会导致蓄水池中持续落灰,以及安装的电机、搅拌板和旋转杆,可以把灌注在蓄水池中与水混合的微纳米气泡破碎,从而通过微纳米气泡的空化效应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蓄水池的内腔底壁插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腔壁插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盖板上方的旋转杆,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旋转杆相连接的电机,所述旋转杆的外表面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四个搅拌板,所述蓄水池的右表面顶部插接有进水管。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微纳米气泡破碎作用的气溶胶净化系统,解决狭窄造型车灯内部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该文献与本专利技术所介绍的方法是属于不同的专利技术构思。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破碎作用的气溶胶净化系统。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破碎作用的气溶胶净化系统,包括敞口水箱、管道泵、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气溶胶收集装置以及直流电网,敞口水箱、管道泵以及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依次连接形成回路,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气溶胶收集装置,直流电网放置于敞口水箱的上方;
[0009]敞口水箱通过管道泵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实现液体循环,液体通过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时产生负压,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自行吸入空气形成气泡,或者将气溶胶收集装置中的空气吸入形成气泡,再将液体输送至敞口水箱中,直流电网将敞口水箱上浮空气中的气溶胶进行二次过滤。
[0010]一些实施例中,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直管进口段、收缩段、喉部段、扩张段、直管出口段以及进气口,喉部段的一端通过收缩段与直管进口段连接,喉部段的另一端通过扩张段与直管出口段连接,进气口安装在喉部段上,且进气口与进口收缩流道相连。
[0011]一些实施例中,收缩段的收缩角为15
°‑
27
°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段的扩张角为8
°‑
16
°

[0013]一些实施例中,直管进口段的内径与喉部段的内径比为2

6:1,且喉部段的长度与喉部段的内径比为1

3:1。
[0014]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的数量大于等于1个。
[0015]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收集装置包括空气进口腔道、第二流量调节阀以及进口收缩流道,空气进口腔道连接进口收缩流道,进口收缩流道上设置有第三流量调节阀,进口收缩流道连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0016]通过第三流量调节阀调节空气进口腔道的进气量,空气从进口收缩流道进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中,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产生的负压将空气碎化成纳米气泡。
[0017]一些实施例中,直流电网包括直流电源、通电开关以及电网结构,直流电源、通电开关以及电网结构依次串联连接,直流电源、通电开关以及电网结构水平布置于敞口水箱上方。
[0018]一些实施例中,敞口水箱通过第一管路与管道泵连接,管道泵通过第二管路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第二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流量调节阀,微纳米气泡发生器通过第三管路与敞口水箱连接,敞口水箱的出口处设有第二流量调节阀;
[0019]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节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负压;控制管道泵的转速,调节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进气量。
[0020]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外置风扇,气溶胶收集装置的入口连接外置风扇;
[0021]外置风扇产生负压自动吸入空气,空气通过气溶胶收集装置进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中。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通过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能够生成纳米尺寸的气泡,具有极高的病菌杀灭效率,且管路不容易堵塞,结构设计巧妙,能耗低;
[0024](2)本专利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中气体的进入可以通过负压自行吸入空气或者通过外接风扇压缩机进气,进气方式灵活,其中产生负压自行吸入空气的方式节能且系统简单;外接风扇压缩进气的方式能够实现充氧量可调,
[0025](3)本专利技术中的敞口水箱容量大,含有大量的微纳米气泡,能有效地过滤气溶胶,配合直流电网能够二次过滤水箱上浮空气中的气溶胶,达到最佳的气溶胶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2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气溶胶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直流电网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标号:
[0032]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4]实施例1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破碎作用的气溶胶净化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敞口水箱1、第一流量调节阀2、管道泵3、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气溶胶收集装置5、直流电网7、第二流量调节阀8、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以及第三管路13。敞口水箱1通过第一管路11与管道泵3的进口连接,管道泵3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12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的进口法兰406连接,且第二管路12上安装有回路内流量调节阀2,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的出口法兰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破碎作用的气溶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敞口水箱(1)、管道泵(3)、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气溶胶收集装置(5)以及直流电网(7),所述敞口水箱(1)、所述管道泵(3)以及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依次连接形成回路,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连接所述气溶胶收集装置(5),所述直流电网(7)放置于所述敞口水箱(1)的上方;所述敞口水箱(1)通过所述管道泵(3)和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实现液体循环,液体通过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时产生负压,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自行吸入空气形成气泡,或者将所述气溶胶收集装置(5)中的空气吸入形成气泡,再将液体输送至所述敞口水箱(1)中,所述直流电网(7)将所述敞口水箱(1)上浮空气中的气溶胶进行二次过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破碎作用的气溶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包括直管进口段(401)、收缩段(402)、喉部段(403)、扩张段(404)、直管出口段(405)以及进气口(408),所述喉部段(403)的一端通过所述收缩段(402)与所述直管进口段(401)连接,所述喉部段(40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扩张段(404)与所述直管出口段(405)连接,所述进气口(408)安装在所述喉部段(403)上,且所述进气口(408)与所述进口收缩流道(503)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破碎作用的气溶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402)的收缩角为15
°‑
27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破碎作用的气溶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段(404)的扩张角为8
°‑
16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纳米气泡破碎作用的气溶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进口段(401)的内径与所述喉部段(403)的内径比为2

6:1,且所述喉部段(403)的长度与所述喉部段(403)的内径比为1

3:1。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俊连高佳磊宋煜晨吕欣王德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