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盘检测修复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167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盘检测修复控制电路,包括输入模块,包括一个硬盘接口SAS和SATA座,用于接收并将信号输入;处理模块,包括接口芯片,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用于单独处理信号;隔离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和输入模块连接,用于将信号和电源进行光耦合器隔离;输出模块:包括USB HUB芯片,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用于通过USB接口将信号输出;一个所述输入模块、处理模块、隔离模块和输出模块形成1路控制电路,即将每路的硬盘接口单独分立设置,在一个硬盘接口出现损坏时,可以直接替换,无需更换整个背板,有利于环保,同时,信号与电源采用光耦隔离,能有效解决信号干扰的问题,使信号不容易掉包、掉线。掉线。掉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盘检测修复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盘检测修复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网络设备内的物理线路被称为背板,用于将每个接口模块插槽连接到网络管理模块插槽。当一个模块、风扇支架或电源模块插入到一个插槽并且接头和交换机的接头吻合时,它就连接到背板上了,背板用于互连更小的单板的电路板,是支撑单板用的,它较常规PCB板要厚和重,背板上基本都是连接器,器件很少,甚至没有。背板就像我们电脑的主板,显卡,内存,硬盘,cpu都是插到主板上的。背板的作用就像主板,一种特殊的板,用于连接各个单板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箱系统,相比单板而言,背板的技术要求可能更高。
[0003]硬盘接口在背板上用于传输数据,传统的12路背板的硬盘接口都是相互连接或者只有一个,当硬盘接口损坏时会造成整个背板的报废,因此容易浪费资源,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硬盘检测修复控制电路,可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6]一种硬盘检测修复控制电路,其中,包括:
[0007]输入模块:包括一个硬盘接口和SATA座,用于接收并将信号输入,所述SATA座与硬盘接口连接;
[0008]处理模块:包括接口芯片,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用于单独处理信号;
[0009]隔离模块:包括光耦合器和激光二极管,与所述处理模块和输入模块连接,用于将信号和电源进行光耦合器隔离;
>[0010]输出模块:包括USB HUB芯片,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用于通过USB接口将信号输出;
[0011]一个所述输入模块、处理模块、隔离模块与输出模块形成1路控制电路。
[0012]进一步的,包括12个所述输入模块、处理模块、隔离模块和1个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包括两个所述USB HUB芯片,12个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输出模块连接,形成12路控制电路。
[0013]进一步的,包括电阻R45和电阻R46,所述硬盘接口与所述接口芯片的1引脚和2引脚连接,所述USB HUB芯片通过电阻R45和电阻R46,与所述接口芯片的16引脚和15引脚连接。
[0014]进一步的,包括激光二极管LD6、二极管D3、光耦合器U14和光耦合器U15,所述隔离模块包括通过所述光耦合器U14和光耦合器U15和激光二极管LD6形成的隔离电路,所述光耦合器U14和光耦合器U15的2引脚与所述接口芯片连接,所述激光二极管LD6的3引脚通过二极管D2和电阻R44与所述接口芯片连接,所述光耦合器与所述接口芯片的2引脚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激光二极管LD6的1引脚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与光耦合器U14和光耦合器U15的2引脚连接,所述激光二极管LD6的4引脚通过电阻R115接地,2引脚通过电阻R141连接电源电压。
[0016]进一步的,包括MOS管,所述隔离电路通过MOS管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所述USB HUB芯片分别为USB HUB芯片U38和USB HUB芯片U39,所述USB HUB芯片U38的29引脚、30引脚与所述USB HUB芯片U39的37引脚、38引脚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接口芯片为RS232接口芯片,其型号为SIT3232E、SIT202E或SIT232其中一种。
[0019]进一步的,所述光耦合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
[0020]本技术所述一种硬盘检测修复控制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包括输入模块,包括一个硬盘接口和SATA座,用于接收并将信号输入;处理模块,包括接口芯片,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用于单独处理信号;隔离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和输入模块连接,用于将信号和电源进行光耦合器隔离;输出模块:包括USB HUB芯片,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用于通过USB接口将信号输出;一个所述输入模块、处理模块、隔离模块和输出模块形成1路控制电路,即将每路的硬盘接口单独分立设置,在一个硬盘接口出现损坏时,可以直接替换,无需更换整个背板,有利于环保,采用RS232接口芯片,单独处理信号,独立控制每一路信号不受干扰,同时,信号与电源采用光耦隔离,能有效解决信号干扰的问题,使信号不容易掉包、掉线。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3]图1是本技术的模块功能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6路输入模块电路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的6路隔离模块电路图。
[0026]图4是本技术的6路处理模块电路图。
[0027]图5是本技术的输出模块电路图。
[0028]图6是本技术的1.8V和2.5V电源输入电路图。
[0029]图7是本技术的1路的控制电路图。
[0030]图8是本技术的2路的控制电路图。
[0031]图9是本技术的3路的控制电路图。
[0032]图10是本技术的4路的控制电路图。
[0033]图11是本技术的5路的控制电路图。
[0034]图12是本技术的7路的控制电路图。
[0035]图13是本技术的8路的控制电路图。
[0036]图14是本技术的9路的控制电路图。
[0037]图15是本技术的10路的控制电路图。
[0038]图16是本技术的11路的控制电路图。
[0039]图17是本技术的12路的控制电路图。
[0040]图中:1

输入模块、2

处理模块、3

隔离模块、4

输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3]本实施例以一种硬盘检测修复控制电路作为说明,当应理解的是,本技术不应仅限于硬盘检测修复控制电路,其他相同结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44]背板就是母板,子板插在上面构成系统,计算机背板说成背板也成立,只不过背板更多的知识线路板而已,没有实际的器件,只起信号通路作用。背板在设备机箱的后面。一般背板上都是设备中插板的接口,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盘检测修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包括一个硬盘接口和SATA座,用于接收并将信号输入,所述SATA座与硬盘接口连接;处理模块:包括接口芯片,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用于单独处理信号;隔离模块:包括光耦合器和激光二极管,与所述处理模块和输入模块连接,用于将信号和电源进行光耦合器隔离;输出模块:包括USB HUB芯片,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用于通过USB接口将信号输出;一个所述输入模块、处理模块、隔离模块与输出模块形成1路控制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盘检测修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12个所述输入模块、处理模块、隔离模块和1个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包括两个所述USB HUB芯片,12个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输出模块连接,形成12路控制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盘检测修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45和电阻R46,所述硬盘接口与所述接口芯片的1引脚和2引脚连接,所述USB HUB芯片通过电阻R45和电阻R46,与所述接口芯片的16引脚和15引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盘检测修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二极管LD6、二极管D3、光耦合器U14和光耦合器U15,所述隔离模块包括通过所述光耦合器U14和光耦合器U15和激光二极管LD6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士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科昂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