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气冷堆无源启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159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气冷堆无源启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无源启动技术,取消了反应堆装料和启动过程中的中子源需求,显著降低了高温气冷堆的建造成本,中子源本身具有强放射性,取消中子源减少了大量的高放废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高温气冷堆采用无源启动,取消中子源,可以避免锎粉采购的“卡脖子”风险。风险。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气冷堆无源启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堆调试、运行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高温气冷堆无源启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源启动”指反应堆在无外加中子源的条件下,仅利用核燃料自发裂变释放的中子作为启动中子源,实现堆内核燃料的自持链式裂变反应,并使反应堆达到初始临界状态的过程。
[0003]俄罗斯设计的VVER型反应堆采用特有的无源启动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苏联首次成功使用该技术以来,所有VVER型反应堆的物理启动都采用无源启动。
[0004]我国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1号、2号机组分别于2005年12月和2007年5月成功实施无源启动,二期工程3号、4号机组分别于2017年5月和2018年9月成功实施无源启动。
[0005]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燃料元件耐高温(1620℃)、非能动余热排出等诸多优势,被称为“不会熔毁的反应堆”,已经成为我国安全性最高、最接近商业化的第四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与VVER型反应堆相比,堆芯设计差别较大,在装料启动上也有不同的特点:首先就是首次装料和临界过程中有一套临时的物理启动系统,可以将中子探测器插入到堆芯反射层中,这样就更容易获得堆芯的中子探测计数,对装料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其次,由于高温气冷堆采用球形燃料元件,每个燃料元件的铀装量很小,并且控制棒位于堆芯外面的侧反射层内,单根棒的价值很小,因此在装料和启动过程中由于误加燃料元件或误提棒操作而引入的正反应性很低,不会发生快速引入正反应性事件;再加上高温气冷堆的固有安全性,保证了即使发生正反应性误引入事件,反应堆本身也不会发生大的事故后果。以上特点是高温气冷堆相比VVER型反应堆在堆芯装料和启动监控方面的优势,也是保证能够开发和利用无源启动技术的基础。理论上高温气冷堆采用无源启动技术比VVER型等压水堆更加安全。
[0006]目前,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也支持积极探索无源启动技术在非VVER型反应堆上的研究及应用。因此,高温气冷堆无源启动是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不但能为高温气冷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也能为其它堆型无源启动技术的应用提供重要借鉴,有必要提出一种高温气冷堆无源启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8]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高温气冷堆无源启动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温气冷堆无源启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1)在堆芯侧石墨反射层内布置临时物理启动系统,理论计算不同燃料装载时堆芯外部的中子注量率和中子能谱,对不同位置处的中子响应进行模拟分析,根据中子响应的强弱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外面布置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和源量程探测器使其在较深次
临界度情况下获得中子计数率;
[0011](2)建立堆芯状态计算模型,对首次装料及无源启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给出堆芯燃料装载与K
eff
的关系图表,并给出源量程探测器和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在特定堆芯状态下的中子反应特性,在首次装料过程中通过所述临时物理启动系统验证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和所述源量程探测器的反应特性,并对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的布置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
[0012](3)平提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到接近临界状态,所述接近临界状态为K
eff
=0.998;
[0013](4)分步逐根平提所述调节棒和所述补偿棒,每次提棒高度小于50mm,单根棒提升后稳定1min以上,直到堆芯实现首次临界。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与所述源量程探测器配合进行堆芯中子注量率变化监测以缩小中子注量率监测的盲区范围。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提棒速度使得从所述接近临界状态到临界状态的时间间隔大于60min,控制高温气冷堆从临界状态达到+0.2β
eff
的时间间隔大于10min。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3)之前还包括拆除所述临时物理启动系统,对高温气冷堆进行加热、除湿和气氛切换。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首次装料过程中通过所述临时物理启动系统验证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和所述源量程探测器的反应特性,并对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的布置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包括以下步骤:
[0018]向堆芯装入1/3理论初始满装载燃料装载量的混合燃料,计数稳定后,记录所述临时物理启动系统、所述源量程探测器和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的计数率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
[0019]根据1/3装料原则,向堆芯装入2/9理论初始满装载燃料装载量的混合燃料,计数稳定后,记录所述临时物理启动系统、所述源量程探测器和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的计数率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
[0020]后续继续根据1/3装料原则,依次装入理论初始满装载燃料装载量与当前堆芯总装载量之差1/3的混合燃料,每次装载完成并待计数稳定后,记录各中子探测器的计数率,并比对分析,直到堆芯完成初始满装载;
[0021]进行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在首次装料过程中的中子特性分析,确定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的布置位置。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首次装料过程中,若所述临时物理启动系统、所述源量程探测器、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中任一中子探测器的中子计数率达到0.5cps,则根据该系统的中子探测器进行1/3外推装料,完成初始满装载。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采用1/3提棒原则平提所有所述调节棒和所述补偿棒到接近临界状态的理论棒位置。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高温气冷堆达到临界状态时堆芯实现无源启动首次临界。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提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到接近临界状态包括以下步骤:
[0026]上提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至堆芯活性区底部高度,所述源量程探测器、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的计数率稳定后记录各控制棒棒位及各中子计数管的计数率;
[0027]将所有所述调节棒和所述补偿棒平提200mm,所述源量程探测器、所述高灵敏度中
子测量装置的计数率稳定后记录各控制棒棒位及各中子计数管计数率;
[0028]后续根据1/3提棒原则,依次逐根平提所有所述调节棒和所述补偿棒,提棒高度为理论临界棒位与当前棒位之差的1/3和200mm中的较小者,每次提棒完成并待计数稳定后,记录各中子探测器的计数率,直到所述调节棒和所述补偿棒的平均棒位接近反应堆K
eff
=0.998的理论临界棒位。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在提棒过程中所述源量程探测器、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中所有的中子探测器的计数率都达到0.5cps以上,堆芯还未临界,则利用各中子探测器的计数率,根据1/3提棒原则进行达临界操作,直到堆芯实现首次临界。
[003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1]本专利技术采用无源启动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气冷堆无源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堆芯侧石墨反射层内布置临时物理启动系统,理论计算不同燃料装载时堆芯外部的中子注量率和中子能谱,对不同位置处的中子响应进行模拟分析,根据中子响应的强弱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外面布置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和源量程探测器使其在较深次临界度情况下获得中子计数率;(2)建立堆芯状态计算模型,对首次装料及无源启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给出堆芯燃料装载与K
eff
的关系图表,并给出源量程探测器和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在特定堆芯状态下的中子反应特性,在首次装料过程中通过所述临时物理启动系统验证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和所述源量程探测器的反应特性,并对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的布置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3)平提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到接近临界状态,所述接近临界状态为K
eff
=0.998;(4)分步逐根平提所述调节棒和所述补偿棒,每次提棒高度小于50mm,单根棒提升后稳定1min以上,直到堆芯实现首次临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与所述源量程探测器配合进行堆芯中子注量率变化监测以缩小中子注量率监测的盲区范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提棒速度使得从所述接近临界状态到临界状态的时间间隔大于60min,控制高温气冷堆从临界状态达到+0.2β
eff
的时间间隔大于10min。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之前还包括拆除所述临时物理启动系统,对高温气冷堆进行加热、除湿和气氛切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首次装料过程中通过所述临时物理启动系统验证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和所述源量程探测器的反应特性,并对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的布置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包括以下步骤:向堆芯装入1/3理论初始满装载燃料装载量的混合燃料,计数稳定后,记录所述临时物理启动系统、所述源量程探测器和所述高灵敏度中子测量装置的计数率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根据1/3装料原则,向堆芯装入2/9理论初始满装载燃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勇汪景新周勤刘伟雷伟俊孙惠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核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