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水密封圈、反渗透膜元件及反渗透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156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水密封圈、反渗透膜元件及反渗透膜装置。反渗透膜装置包括膜壳组件(3)、反渗透膜元件(2),反渗透膜元件(2)安装固定于膜壳组件(3)内,反渗透膜元件(2)包括反渗透膜本体(20)、原水密封圈(1),原水密封圈(1)套接于反渗透膜本体(20)上部,原水密封圈(1)包括密封圈本体(10),密封圈本体(10)设外凸部(11),外凸部(11)内侧壁形成环形槽(12),外凸部(11)上设有缺口(13),原水密封圈(1)通过外凸部(11)与膜壳组件(3)内腔侧壁挤压密封,将膜壳组件(3)内腔分为两个隔离部分:原水腔(4)、废水腔(5),环形槽(12)通过缺口(13)与原水腔(4)始终连通。原水腔(4)始终连通。原水腔(4)始终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原水密封圈、反渗透膜元件及反渗透膜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净水机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原水密封圈;另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元件以及一种反渗透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反渗透膜元件是净水机中常用的部件。为了节省空间和使用安装方便,现有的反渗透膜元件都是将膜袋沿中心产水管螺旋缠绕的方式,最终形成多层紧密的膜袋层构成的圆柱状,即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如图1所示,是一种现有的反渗透膜元件,其包括反渗透膜本体200,以及套于所述反渗透膜本体200上部的原水密封圈100;如图2、图3所示,是一种现有的原水密封圈100,其包括密封圈本体110,所述密封圈本体110上部设有外凸部120,所述外凸部120的内侧壁形成一环形槽130;如图4、图5所示,是一种现有的反渗透膜装置,其包括膜壳组件3,所述膜壳组件3的顶部设有原水进水口31、底部分别设有纯水出口32、废水出口33,所述反渗透膜元件安装固定于所述膜壳组件3的内腔,通过所述密封圈本体110上部的外凸部120与所述膜壳组件3的内腔侧壁之间形成挤压密封,将所述膜壳组件3的内腔分为上下两个隔离的部分:上部构成原水腔4,下部构成废水腔5,原水进入原水腔4后,经过反渗透膜元件内部进行反渗透处理,制取的纯水通过所述纯水出口32流出,浓缩后的废水通过所述废水出口33排出,水流经过反渗透膜元件内部,还起到冲洗作用,防止反渗透膜内部的水不断浓缩,以免造成析出结晶和堵膜。如图6所示,由于市场上销售的膜壳的内径尺寸存在差异,有时原水密封圈100与反渗透膜元件外侧套接密封时,所述外凸部120受到挤压后,所述环形槽130与所述反渗透膜本体200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空间,由于安装时没有水,因此这个密闭空间充满空气,在净水机工作时,所述膜壳组件3的原水腔4充满水,水压达0.6~0.8MPa,上述密闭空间的空气,在压力作用下体积被压缩变小,进一步在水压作用下使得原水密封圈100变形,所述外凸部120与所述膜壳组件3的内腔侧壁无法密封,使得原水腔4与废水腔5相连通,水流通过反渗透膜元件与膜壳组件3内壁之间的间隙6进入废水腔5,再经废水口33排出,而不经过反渗透膜元件内部,不仅无法保量完成反渗透过滤的功能,也起不到冲洗的作用,反渗透膜内部的水不断浓缩,造成析出结晶和堵膜,最终使得反渗透膜元件失效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原水密封圈,该原水密封圈能够避免水压变形和密封失效,从而保证反渗透膜元件的正常工作,避免析出结晶和堵膜,延长使用寿命,节省使用成本。
[0004]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元件。
[0005]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反渗透膜装置。
[0006]本技术的原水密封圈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原水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所述密封圈本体上部设有外凸部,所述外凸部的内侧壁形成一环形槽,所述外凸
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使得所述外凸部上部的外侧与所述环形槽内始终相连通。
[0007]所述缺口设有至少两个,各所述缺口沿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周向均布。
[0008]所述缺口为位于所述外凸部顶部外缘的敞口。
[0009]或者,所述缺口为开在所述外凸部非外缘处的孔。
[0010]所述密封圈本体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
[0011]本技术的反渗透膜元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反渗透膜元件包括反渗透膜本体、原水密封圈,所述原水密封圈套接固定于所述反渗透膜本体的上部,所述反渗透膜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中心管进水口、中心管出水口,所述原水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所述密封圈本体上部设有外凸部,所述外凸部的内侧壁形成一环形槽,所述外凸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使得所述外凸部上部的外侧与所述环形槽内始终相连通。
[0012]所述缺口设有至少两个,各所述缺口沿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周向均布。
[0013]所述缺口为位于所述外凸部顶部外缘的敞口。
[0014]或者,所述缺口为开在所述外凸部非外缘处的孔。
[0015]所述密封圈本体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
[0016]所述反渗透膜本体的上部设有一固定的环形套,所述环形套的上方开口,所述原水密封圈的下部插入到所述环形套的上方开口内。
[0017]本技术的反渗透膜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反渗透膜装置包括膜壳组件、反渗透膜元件,所述反渗透膜元件包括反渗透膜本体、原水密封圈,所述原水密封圈套接固定于所述反渗透膜本体的上部,所述反渗透膜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中心管进水口、中心管出水口,所述原水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所述密封圈本体上部设有外凸部,所述外凸部的内侧壁形成一环形槽,所述外凸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使得所述外凸部上部的外侧与所述环形槽内始终相连通,所述反渗透膜元件安装固定于所述膜壳组件内,所述膜壳组件的顶部设有原水进水口、底部分别设有纯水出口、废水出口,所述中心管进水口与所述原水进水口相连通,所述中心管出水口与所述纯水出口相密封连通,所述原水密封圈通过所述外凸部与所述膜壳组件的内腔侧壁之间形成挤压密封,将所述膜壳组件的内腔分为上下两个隔离的部分:上部构成原水腔,下部构成废水腔,所述环形槽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原水腔始终相连通,用于避免所述环形槽内存在密封空气导致所述原水密封圈变形,保证所述原水密封圈与所述膜壳组件的内腔侧壁之间有效密封,原水进入所述原水腔后,经过所述反渗透膜本体内部进行反渗透处理,制取的纯水通过所述纯水出口流出,浓缩后的废水收集在所述废水腔内,经所述废水出口排出。
[0018]所述缺口设有至少两个,各所述缺口沿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周向均布。
[0019]所述缺口为位于所述外凸部顶部外缘的敞口。
[0020]或者,所述缺口为开在所述外凸部非外缘处的孔。
[0021]所述密封圈本体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
[0022]所述反渗透膜本体的上部设有一固定的环形套,所述环形套的上方开口,所述原水密封圈的下部插入到所述环形套的上方开口内。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的反渗透膜装置包括膜壳组件、反渗
透膜元件,所述反渗透膜元件包括反渗透膜本体、原水密封圈,所述原水密封圈套接固定于所述反渗透膜本体的上部,所述反渗透膜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中心管进水口、中心管出水口,所述原水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所述密封圈本体上部设有外凸部,所述外凸部的内侧壁形成一环形槽,所述外凸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使得所述外凸部上部的外侧与所述环形槽内始终相连通,所述反渗透膜元件安装固定于所述膜壳组件内,所述膜壳组件的顶部设有原水进水口、底部分别设有纯水出口、废水出口,所述中心管进水口与所述原水进水口相连通,所述中心管出水口与所述纯水出口相密封连通,所述原水密封圈通过所述外凸部与所述膜壳组件的内腔侧壁之间形成挤压密封,将所述膜壳组件的内腔分为上下两个隔离的部分:上部构成原水腔,下部构成废水腔,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水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圈本体(10),所述密封圈本体(10)上部设有外凸部(11),所述外凸部(11)的内侧壁形成一环形槽(12),所述外凸部(11)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13),所述缺口(13)用于使得所述外凸部(11)上部的外侧与所述环形槽(12)内始终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水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3)设有至少两个,各所述缺口(13)沿所述密封圈本体(10)的周向均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水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3)为位于所述外凸部(11)顶部外缘的敞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水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3)为开在所述外凸部(11)非外缘处的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水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本体(10)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6.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渗透膜本体(20)、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原水密封圈(1),所述原水密封圈(1)套接固定于所述反渗透膜本体(20)的上部,所述反渗透膜本体(2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中心管进水口(21)、中心管出水口(2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本体(20)的上部设有一固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水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