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病房多功能外出检查用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150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生儿病房多功能外出检查用婴儿车,包括床体和设置在床体底端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四组支杆,其中两组支杆设置在床体一侧,另两组支杆设置在床体另一侧;每组所述支杆均包括调节杆和固定杆,所述调节杆一端设置在固定杆内,且调节杆沿固定杆上下移动,所述调节杆另一端设有床体;所述固定杆另一端设有减震轮和刹车。本婴儿车结构简单,通过四组支杆的设置,实现对婴儿车的整体,便于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的检查,省时省力;且可对其中一个或二个支杆进行高度调节,实现了婴儿车床头或床尾或其中一个位置的床体高度调节,方便多种场合使用,提高了婴儿车的适用性。提高了婴儿车的适用性。提高了婴儿车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病房多功能外出检查用婴儿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尤其是涉及一种新生儿病房多功能外出检查用婴儿车。

技术介绍

[0002]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脑组织发育不完善,在医院中需要进行多种检查。新生儿大多由家长抱着在医院各部门完成检查,路程中过度晃动易引发新生儿颅内出血,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坠落或碰撞的风险。在对抱在怀中的新生儿进行检查时由于床边检查仪器的局限性,例如项目不全、图像不清晰等,一些危重患儿需要更加完善的检查,路程中可能需吸氧、监护甚至抢救,此时患儿被家长抱在手中,不便于观察患儿的情况,且也不方便操作。因此,新生儿外出检查需要用到婴儿车,现有的婴儿车整体高度是固定的,护士在对婴儿进行检查时需频繁地弯腰,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生儿病房多功能外出检查用婴儿车。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生儿病房多功能外出检查用婴儿车,包括床体和设置在床体底端的支架;
[0005]所述支架包括四组支杆,其中两组支杆设置在床体一侧,另两组支杆设置在床体另一侧;每组所述支杆均包括调节杆和固定杆,所述调节杆一端设置在固定杆内,且调节杆沿固定杆上下移动,所述调节杆另一端设有床体;所述固定杆另一端设有减震轮和刹车;
[0006]四组所述支杆间自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抽屉、置物框和第二抽屉,所述第一抽屉、置物框和第二抽屉间均留有间距;
[0007]所述固定杆沿轴向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调节杆外壁上通过弹簧设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一端连接弹簧,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匹配设置在通孔内。
[0008]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外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抽屉设置在调节杆上且第一抽屉底端位于限位块顶端。
[0009]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置物框和所述第二抽屉均设置在固定杆上。
[0010]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位于床体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固定杆间还交叉设有两个加强杆。
[0011]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床体为中间底,四周高的鸟巢形,所述床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连接带,两个连接带间通过子母扣连接。
[0012]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床体一侧设有收缩把手,所述收缩把手包括固定把手和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把手一端插入所述固定把手内,所述调节把手伸入固定把手的一端外壁上通过弹簧设有伸缩柱,所述固定把手上设有与伸缩柱匹配的多个通孔。
[0013]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床体上一侧设有遮光罩,另一侧设有纱罩。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婴儿车结构简单,通过四组支杆的设置,实现对婴儿车的整体,便于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的检查,省时省力;且可对其中一个或二个支杆进行高度调节,实现了婴儿车床头或床尾或其中一个位置的床体高度调节,方便多种场合使用,提高了婴儿车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支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调节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床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收缩把手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床体100;遮光罩101;纱罩102;支架200;调节杆201;固定杆202;减震轮300;刹车400;第一抽屉501;第二抽屉502;置物框503;弹簧601;伸缩柱602;连接带700;收缩把手800;调节把手801;固定把手802;通孔900;限位块10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生儿病房多功能外出检查用婴儿车,包括床体100和设置在床体底端的支架200;
[0025]所述支架200包括四组支杆,其中两组支杆设置在床体100一侧,另两组支杆设置在床体另一侧;每组所述支杆均包括调节杆201和固定杆202,所述调节杆201一端设置在固定杆202内,且调节杆201沿固定杆202上下移动,所述调节杆2011另一端设有床体;所述固定杆202另一端设有减震轮300和刹车400;
[0026]本技术的婴儿车,通过控制调节杆在固定杆内的长度,实现婴儿车整体高度的调节;具体地,在需要将婴儿车的床体调高时,只需缩小调节杆插入固定杆的长度,使得
调节杆保持较长的长度即可;当需要将床体高度调低时,只需将调节杆向下插入固定杆,增加调节杆伸入固定杆的长度即可实现支杆整体高度的减小;具体地,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本技术的所述固定杆202沿轴向设有多个通孔900,所述调节杆201外壁上通过弹簧601设有伸缩柱602,所述伸缩柱602一端连接弹簧601,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匹配设置在通孔500内。在需要调节婴儿车整体高度时,只需按压将伸缩柱,则伸缩柱向下挤压其底端的弹簧,实现伸缩柱缩入通孔内,此时可向上拔或向下按压调节杆,使得调节杆沿固定杆移动,使得调节杆上的伸缩柱沿调节杆发生位移,当伸缩柱匹配移动到对应的通孔内时,由于伸缩柱没有被固定杆内壁挤压,此时伸缩柱伸出通孔,实现对调节杆在固定杆内的位置的固定,完成调节杆在固定杆内的调节,实现婴儿车高度的调节,便于医护对新生儿进行检查,无需频繁地弯腰,省时省力,大大地提高了对新生儿检查的效率。
[0027]且本申请中的四组支杆均可进行单独的调节,例如可对床体床头一侧的两个支杆进行高度调节,可单独对位移床体床尾一侧的两个支杆进行高度调节,在使用过程中,可将床体床头位置的调节杆沿固定杆向上拉拔,使得床头一侧的位置调高,将床尾位置对于的调节杆向固定杆内伸入,使得床尾一侧的位置调低,适用新生儿头高脚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病房多功能外出检查用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和设置在床体底端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四组支杆,其中两组支杆设置在床体一侧,另两组支杆设置在床体另一侧;每组所述支杆均包括调节杆和固定杆,所述调节杆一端设置在固定杆内,且调节杆沿固定杆上下移动,所述调节杆另一端设有床体;所述固定杆另一端设有减震轮和刹车;四组所述支杆间自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抽屉、置物框和第二抽屉,所述第一抽屉、置物框和第二抽屉间均留有间距;所述固定杆沿轴向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调节杆外壁上通过弹簧设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一端连接弹簧,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匹配设置在通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生儿病房多功能外出检查用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外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抽屉设置在调节杆上且第一抽屉底端位于限位块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生儿病房多功能外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晶晶杨茜王承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