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反复拆装铰链的平开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145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反复拆装铰链的平开窗,包括:铰链,其具有第一杆体、可相对所述第一杆体摆动的第二杆体;外框,其正对于所述第一杆体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有第一拉铆螺母,所述第一杆体上穿插有第一连接件并配合于所述第一拉铆螺母;窗扇,其正对于所述第二杆体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有第二拉铆螺母,所述第二杆体上穿插有第二连接件并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二拉铆螺母,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铰链连接至外框与窗扇上,使得整体连接更加稳定牢固,并且在长时间使用或者反复拆装后均对第一拉铆螺母与第二拉铆螺母的破坏较少,可实现对铰链的反复拆装更换。可实现对铰链的反复拆装更换。可实现对铰链的反复拆装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反复拆装铰链的平开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窗,尤其涉及一种可反复拆装铰链的平开窗。

技术介绍

[0002]平开窗包括框体与窗扇,窗扇与框体之间通常是利用铰链相互连接,通过铰链可使得窗扇在框体内平移摆动打开或关闭。平开窗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定期进行更换维护,尤其是滑撑、铰链,现行的滑撑、铰链安装是将型材进行预钻孔,再通过自攻螺丝将滑撑或铰链锁紧在型材上,由于滑撑或铰链安装所配套的型材厚度一般较薄,实际测量值在1.4毫米至2.0毫米之间,自攻螺丝的牙距约为1毫米,导致其锁紧力度较弱,在长时间的雨水侵蚀,铝型材的孔位还会在窗扇的重力拉扯等作用下略微扩大,导致自攻螺丝与型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会更加降低,如再次更换滑撑或铰链时,型材孔位会严重腐蚀,此时如再次拧入自攻螺丝会不受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反复拆装铰链的平开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可反复拆装铰链的平开窗,包括:铰链,其具有第一杆体、可相对所述第一杆体摆动的第二杆体;外框,其正对于所述第一杆体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有第一拉铆螺母,所述第一杆体上穿插有第一连接件并配合于所述第一拉铆螺母;窗扇,其正对于所述第二杆体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有第二拉铆螺母,所述第二杆体上穿插有第二连接件并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二拉铆螺母。
[0006]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铰链的第一杆体连接于外框上,第二杆体连接于窗扇上,使得窗扇可在外框内摆动打开或关闭,将第一杆体安装至外框时,先在外框上开设第一通孔,然后装入第一拉铆螺母,利用第一拉铆螺母在外框内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螺纹通道,将第一连接件穿插于第一杆体并配合连接至第一拉铆螺母,由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拉铆螺母之间具有较多的扭合螺纹牙数,加大了第一杆体与外框的连接锁紧力,同样的,将第二连接件穿插于第二杆体并配合连接至第二拉铆螺母,由于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拉铆螺母之间具有较多的扭合螺纹牙数,加大了第二杆体与扇框的连接锁紧力,如此将铰链连接至外框与窗扇上,使得整体连接更加稳定牢固,并且在长时间使用或者反复拆装后均对第一拉铆螺母与第二拉铆螺母的破坏较少,可实现对铰链的反复拆装更换。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杆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第一杆体装入至第一卡槽内,利用第一卡槽可对第一杆体的位置进行限定,并且降低第一杆体在外框内的安装位置,减少第一杆体的外露。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窗扇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杆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同样的,第二杆体装入至第二卡槽内,既降低了第二杆体在窗扇
内的安装位置,减少第二杆体外露,又可对第二杆体的位置进行限定,提高安装的结构稳定性。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所述外框内连接铰链的部分为框条,以所述框条正对所述窗扇的一侧为内侧,所述框条的内部连接有托筋,所述托筋与所述框条的内侧之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框条的内侧正对所述安装板的位置设置有镂空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镂空孔的孔径。在将第一杆体连接至外框时,需要在外框上对应第一杆体上孔位的位置对应地打出第一通孔,此时,可直接对应地在安装板上打出第一通孔,在安装时,将第一杆体相抵于框条的内侧上,当第一杆体上的孔位与第一通孔的位置发生偏差时,可调整安装板的位置,使得第一连接件可穿过镂空孔并配合连接至第一通孔,第一连接件将安装板拉紧固定于框条的内侧、将第一杆体压紧固定于框条的内侧。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上背离所述托筋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条,所述框条内部正对第一定位条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条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均沿所述框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定位条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均沿所述框条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条一对一地配合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将安装板拉紧固定于框条的内侧后,由于具有第一定位条与第一定位槽的配合,可限制安装板在框条内侧沿宽度方向的活动,使得安装板与框条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当需要对安装板的位置进行调节时,松开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拉铆螺母的配合,可将安装板向远离框条内侧的方向活动,使得第一定位条脱离出第一定位槽,然后沿框条宽度方向调整安装板的位置,并使得第一定位条配合连接至对应位置的第一定位槽内,由于第一定位条与第一定位槽不具有沿框条长度方向上的活动限制,在松开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拉铆螺母的配合后,可随时调整安装板沿框条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使得第一通孔更好地正对于第一杆体上的孔位。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杆体正对所述框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条,所述框条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条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均沿所述框条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定位条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均沿所述框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条一对一地配合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同样的,将第一杆体压紧固定于框条的内侧后,由于具有第二定位条与第二定位槽的配合,可限制第一杆体在框条内侧沿长度方向上的活动,使得第一杆体与框条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当需要对第一杆体的位置进行调节时,松开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拉铆螺母的配合,可将安装板向远离框条内侧的方向活动,使得第二定位条脱离出第二定位槽,然后沿框条长度方向调整第一杆体的位置,并使得第二定位条配合连接至对应位置的第二定位槽内,由于第二定位条与第二定位槽不具有沿框条宽度方向上的活动限制,在松开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拉铆螺母的配合后,可随时调整第一杆体沿框条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从而使得第一通孔更好地正对于第一杆体上的孔位,降低对外框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对铰链的适用性。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窗扇内连接铰链的部分为扇条,所述扇条的结构与所述框条的结构相同。同样的,在扇条内部具有可调整第二通孔位置的结构,从而使得扇条上的第二通孔更好地正对于第二杆体上的孔位,降低对扇条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对铰链的适用性。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螺丝。利用螺丝可配合连接至第一拉铆螺母与第二拉铆螺母,实现将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分别紧固于外框与窗扇上。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窗扇与外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窗扇与外框之间连接有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铰链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反复拆装铰链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其具有第一杆体(110)、可相对所述第一杆体(110)摆动的第二杆体(120);外框(200),其正对于所述第一杆体(110)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有第一拉铆螺母(210),所述第一杆体(110)上穿插有第一连接件(220)并配合于所述第一拉铆螺母(210);窗扇(300),其正对于所述第二杆体(120)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有第二拉铆螺母(310),所述第二杆体(120)上穿插有第二连接件(320)并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二拉铆螺母(3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反复拆装铰链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200)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槽(230),所述第一杆体(110)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槽(23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反复拆装铰链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300)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槽(330),所述第二杆体(120)连接于所述第二卡槽(330)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反复拆装铰链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外框(200)内连接铰链的部分为框条,以所述框条正对所述窗扇(300)的一侧为内侧,所述框条的内部连接有托筋(410),所述托筋(410)与所述框条的内侧之间设置有安装板(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卫军赖仕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美百年门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