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座和省力化养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111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蚕座,其包括用于收集蚕沙的底座和架设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养殖桑蚕的养蚕网,所述养蚕网的厚度为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蚕座和省力化养蚕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养蚕设备的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蚕座和省力化养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养蚕过程中,清除蚕座和养蚕网上的蚕粪和残余的桑叶、桑梗等杂质统称为除沙。一种养蚕除沙操作是在蚕座里养蚕,需要对蚕座除沙时,在蚕座上放置铺有桑叶的蚕网,等桑蚕爬上来后,再把蚕网提起并移开,对蚕座清理,最后再把蚕放回蚕座内养殖。这种方式虽然也能对蚕的生长环境进行清理干净,但是因其没有实时向外排出的通道,在蚕座内积累蚕沙量会较多较快,导致清理频率高,劳动量大。对此,另一种养蚕除沙操作是在养蚕网上养蚕,养蚕网下方放置底座收集掉落的蚕沙,养蚕网具有实时向底座排出蚕沙的通道,减少蚕沙在养蚕网上积累,减少清理频率,有利于保持养殖环境的干净。当需要对养蚕网和底座清理时,则在底座的第一层养蚕网上面再加第二层铺有桑叶的养蚕网,等桑蚕爬上到第二层养蚕网后,将第二层养蚕网提起,下面的第一层养蚕网取出清理和清理底座,再将第二层养蚕网放到底座上继续养殖。
[0003]由于现有技术的蚕网或养蚕网用于转移蚕和排出蚕沙,采用的是常规网板实现,网孔大于或略大于蚕沙即可,且现有技术中对网板的厚度不在养殖技术的考虑范围,只有网板具有足够的支撑即可,比如常规的钢丝网或乔元生产的塑料养蚕网存在桑蚕会经常爬到蚕网或养蚕网背面采食而从网的背面掉落,经常需要人工捡拾桑蚕,既造成劳动量大,又对掉落的桑蚕造成损害。而且网格状养蚕网的铁丝纵横交错,不容易清洗,也增加劳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蚕座和省力化养蚕装置,其通过设计养蚕网的厚度为1

2.5cm,使得桑蚕向下探头时没受到养蚕网背面的桑叶影响,使桑蚕保持在养蚕网的上面采食而不会爬到养蚕网背面采食,解决桑蚕容易掉到地上或底座上的问题。而且具有厚度的养蚕网提高抗变形强度,蚕网不容易向下弯曲变形,在对养蚕网更换时,两层养蚕网叠放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避免对桑蚕造成损害。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蚕座,其包括用于收集蚕沙的底座和架设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养殖桑蚕的养蚕网,养蚕网的厚度为1

2.5cm,所述养蚕网的网孔为若干平行的杆体间隔排列形成的条形孔,条形孔的宽度为0.5

2.0cm。
[0007]优选的是,养蚕网的相对两侧边框上面设置有高度相同的两个以上的凸板,凸板的高度为0.4

0.8cm。
[0008]优选的是,底座包括底板、多个支撑柱和两条横梁和两条凸条,所述多个支撑柱均匀且与底板垂直设置在底板的相对两侧边上,在底板的支撑柱上设置有与底板的相对两侧边平行的所述两条横梁,所述两条凸条分别设置在两条横梁上表面,凸条与横梁平行且位
于横梁的中位线上;所述养蚕网底面的相对两侧边框上设置有与所述两条凸条活动匹配的两条第一凹槽,用于套设能沿凸条的长度方向滑动。
[0009]优选的是,凸条的一端上连接有圆柱形凸块,所述凸块位于底座非操控侧的横梁末端上,用于给养蚕网定位和限位作用;所述凸块的轴向与横梁垂直,凸块侧壁与凸条连接,所述凸块的直径小于横梁的宽度,凸条的宽度小于凸块的直径,养蚕网的第一凹槽宽度小于凸板的宽度;所述养蚕网非操控侧的第一凹槽末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块活动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半圆柱形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沿着第二凹槽的径向与第二凹槽连通形成整体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接处位于弧线的中间位置。
[0010]优选的是,还包括栏板,其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条横梁末端的凸块上,所述栏板与凸块的连接处位于凸块的直径上,且栏板与凸块轴向平行,栏板的高度等于或大于两层养蚕网的高度。
[0011]优选的是,底座的底板的上表面为具有向下凹陷的弧度曲面。
[0012]优选的是,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设置在养蚕网的操控侧的前边框上。
[0013]优选的是,还包括两挂环,所述两挂环分别对称固定在养蚕网操控侧的相对两侧的边框外缘上。
[00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省力化养蚕装置,其包括多个支脚、设置在多个支脚上的升降架、设置在升降架上的顶棚和多个上述的蚕座;
[0015]所述多个支脚用于支撑所述升降架;
[0016]所述升降架,其为方体框架,所述框架的四条侧柱能同步上下升降,框架内设置有多组凸台组,每组凸台组包括的多个凸台对称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用于支撑所述蚕座。
[0017]优选的是,还包括两挂钩,其设置在每组凸台的上方,用于给养蚕网的挂环挂设。
[0018]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9]一、本技术的蚕座通过设计养蚕网的厚度为1

2.5cm,使得桑蚕向下探头时没受到养蚕网背面的桑叶影响,使桑蚕保持在养蚕网的上面采食而不会爬到养蚕网背面采食,解决桑蚕容易掉到地上或底座上的问题。而且具有厚度的养蚕网提高抗变形强度,蚕网不容易向下弯曲变形,加上设置高度为0.4

0.8cm的凸板在养蚕网的相对两侧边框上面,控制两层养蚕网叠加之间的距离,避免两层养蚕网叠加之间的弯曲压力对蚕虫造成的伤害。
[0020]二、本技术通过设置圆柱形凸块和半圆柱形的第二凹槽配合,使工作人员更省力地将养蚕网放置在底座上以及更省力地更换养蚕网。
[0021]三、本技术在两条横梁末端的凸块上设置栏板,进一步有利于养蚕网放置和更换的定位作用,使放置和更换养蚕网更加方便省力。
[0022]四、本技术还提供了省力化养蚕装置,相比建造蚕房更加方便,房前屋后和桑园旁边都可以搭建养蚕,充分利用土地,而且操作方便省力。
[0023]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所述蚕座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所述蚕座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养蚕网向左翻
转打开状态);
[0026]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所述蚕座两层养蚕网叠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所述蚕座的底座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图5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所述省力化养蚕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技术所述蚕座的养蚕网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技术所述省力化养蚕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底板1;支撑柱2;两侧边框3;凸板4;网板5;养蚕网6;横梁7;凸条8;凸块9;第二凹槽10;第一凹槽11;栏板12;支脚13;凸台14;升降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蚕座,其包括用于收集蚕沙的底座和架设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养殖桑蚕的养蚕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养蚕网的厚度为1

2.5cm,所述养蚕网的网孔为若干平行的杆体间隔排列形成的条形孔,条形孔的宽度为0.5

2.0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养蚕网的相对两侧边框上面设置有高度相同的两个以上的凸板,凸板的高度为0.4

0.8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多个支撑柱和两条横梁和两条凸条,所述多个支撑柱均匀且与底板垂直设置在底板的相对两侧边上,在底板的支撑柱上设置有与底板的相对两侧边平行的所述两条横梁,所述两条凸条分别设置在两条横梁上表面,凸条与横梁平行且位于横梁的中位线上;所述养蚕网底面的相对两侧边框上设置有与所述两条凸条活动匹配的两条第一凹槽,用于套设能沿凸条的长度方向滑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的一端上连接有圆柱形凸块,所述凸块位于底座非操控侧的横梁末端上,用于给养蚕网定位和限位作用;所述凸块的轴向与横梁垂直,凸块侧壁与凸条连接,所述凸块的直径小于横梁的宽度,凸条的宽度小于凸块的直径,养蚕网的第一凹槽宽度小于凸板的宽度;所述养蚕网非操控侧的第一凹槽末端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良文韦伟梁贵秋罗坚黄景滩李乙卢德黎书明赖艳梅莫炳巧徐雯雯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