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中继站、无线中继系统、控制电路、存储介质以及无线中继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0732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01
一种构成沿着移动体的移动路径的梯型的无线中继网的无线中继站(10),具备:中继控制部(20),其具有无线中继网内的站识别信息,该站识别信息是针对构成无线中继网且沿着移动路径配置的各无线中继站(10)沿着移动路径依次被分配的,该中继控制部使用示出目标无线中继站(10)的地址的第1路由表,设定和更新将目标无线中继站(10)的地址、站识别信息、以及信息的更新时刻关联起来的第2路由表,进行在构成无线中继网的无线中继站(10)之间工序由各无线中继站(10)设定和更新后的第2路由表的控制;以及中继通信部(30),其与其他无线中继站(10)之间进行无线中继通信。(10)之间进行无线中继通信。(10)之间进行无线中继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线中继站、无线中继系统、控制电路、存储介质以及无线中继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进行无线中继通信的无线中继站、无线中继系统、控制电路、存储介质以及无线中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铁路无线中,大容量化的需求提高。除了以往的铁路无线之外,通过增加WiFi(注册商标)、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以下称为5G。)等宽带通信,能够在列车与地面系统之间,准实时地共享监视图像、大量的传感器信息等。此外,还能够通过WiFi、5G等进行列车与列车之间、列车与铁路设备之间、以及列车与工作人员携带的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能够实现使列车与铁路环境的一切相连的作为信息通信枢纽的T2X(Train

to

Everything)系统。但是,以往的铁路无线使用VHF(Very High Frequency:甚高频)频带、UHF(Ultra High Frequency:特高频)频带等,与此相对,宽带通信主要使用SHF(Super High Frequency:超高频)频带。通常,无线通信的电波到达范围伴随着高频化而变窄,容易产生盲区。无线中继有望作为盲区对策。
[0003]已知有一种通过经由多个无线中继站而将数据无线转送至目的装置的无线中继系统。无线中继通信也被称为中继通信、多跳通信等。通常,无线中继网的拓扑被假定为二维网格型,使得以面的形式覆盖广域通信区域。另一方面,在将铁路沿线、高速道路等设为对象的情况下,无线中继网能够形成为以移动体的移动路径为轴的线状。将以跨越铁路轨道、高速道路等的方式形成为梯子状的无线中继网、即拓扑称为梯型。
[0004]在无线中继网中,为了通信的高效化、低延迟化等,适当地设定通信路径是重要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在电波环境变化的状况下,实现减少到达目的装置为止的中继次数并优先选择可靠性高的中继站的路径搜索。作为电波环境变化的例子,举出在列车等移动体上搭载有通信装置的情况,即,存在移动站的情况等。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6064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二维网格型的无线中继网被配置为,构成无线中继网的中继站以面的形式覆盖区域。因此,各中继站难以掌握与周围的中继站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此外,在存在移动站的情况下,对移动站来说,位于附近的中继站、即与移动站进行通信的中继站随时间而切换,除了难以掌握中继站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之外,还难以掌握各中继站与移动路径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难以预测对移动站来说的将来的附近中继站。这样,无法预测移动站经过中继站之间时的通信路径切换处理的发生场所和发生时间,通信路径切换处理变得随意,存
在无线通信品质下降这样的问题。
[0010]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进行移动的无线中继站的无线中继网中,得到能够抑制无线通信品质的下降的无线中继站。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2]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并实现目的,本公开是构成沿着移动体的移动路径的梯型的无线中继网的无线中继站。无线中继站的特征在于,具备:中继控制部,其具有无线中继网内的站识别信息,该站识别信息是针对构成无线中继网且沿着移动路径配置的各无线中继站沿着移动路径依次被分配的,该中继控制部使用示出目标无线中继站的地址的第1路由表,设定和更新将目标无线中继站的地址、站识别信息以及信息的更新时刻关联起来而得到的第2路由表,进行在构成无线中继网的无线中继站之间共享由各无线中继站设定和更新后的第2路由表的控制;以及中继通信部,其与其他无线中继站之间进行无线中继通信。
[001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4]本公开的无线中继站起到在具有进行移动的无线中继站的无线中继网中能够抑制无线通信品质的下降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示出具备多个实施方式1的无线中继站的无线中继系统的结构例的第1图。
[0016]图2是示出具备多个实施方式1的无线中继站的无线中继系统的结构例的第2图。
[0017]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中继站的结构例的框图。
[0018]图4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的无线中继站处理的第1路由表的例子的图。
[0019]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中继系统中的无线中继站的配置例的图。
[0020]图6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的无线中继站处理的第2路由表的例子的第1图。
[0021]图7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的无线中继站处理的第2路由表的例子的第2图。
[0022]图8是示出将站识别ID(IDentifier)映射到各无线中继站的地理的位置关系中的状态的图,其中,该站识别ID是根据规定的排号规则对实施方式1的无线中继站赋予的站识别ID。
[0023]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中继站对第2路由表进行更新的动作的流程图。
[0024]图10是示出由处理器和存储器实现实施方式1的无线中继站具备的处理电路的情况下的处理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0025]图11是示出由专用的硬件构成实施方式1的无线中继站具备的处理电路的情况下的处理电路的例子的图。
[0026]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无线中继站的结构例的第1框图。
[0027]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无线中继站的结构例的第2框图。
[0028]图14是示出由实施方式3的无线中继站处理的第2路由表的例子的第1图。
[0029]图15是示出由实施方式3的无线中继站处理的第2路由表的例子的第2图。
[0030]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无线中继站的结构例的第1框图。
[0031]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无线中继站的结构例的第2框图。
[0032]图18是示出由实施方式4的无线中继站处理的第2路由表的例子的图。
[0033]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无线中继站的结构例的第1框图。
[0034]图20是示出由实施方式5的无线中继站处理的第2路由表的例子的图。
[0035]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无线中继站的结构例的第2框图。
[0036]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无线中继站的结构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无线中继站、无线中继系统、控制电路、存储介质以及无线中继方法详细进行说明。
[0038]实施方式1.
[0039]图1是示出具备多个实施方式1的无线中继站的无线中继系统100的结构例的第1图。无线中继系统100具备无线中继站10

1~10

8、以及搭载于移动体200的未图示的无线中继站。无线中继系统100是无线中继站10

1~10

8和搭载于移动体200的无线中继站进行无线中继通信的系统。移动体200例如是在作为移动路径的轨道中行驶的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无线中继站,其构成沿着移动体的移动路径的梯型的无线中继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中继站具备:中继控制部,其具有所述无线中继网内的站识别信息,该站识别信息是针对构成所述无线中继网且沿着所述移动路径配置的各无线中继站沿着所述移动路径依次被分配的,该中继控制部使用示出目标无线中继站的地址的第1路由表,设定和更新将所述目标无线中继站的地址、所述站识别信息以及信息的更新时刻关联起来而得的第2路由表,进行在构成所述无线中继网的无线中继站之间共享由各无线中继站设定和更新后的第2路由表的控制;以及中继通信部,其与其他无线中继站之间进行无线中继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中继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通信部具备无线中继通信模块,该无线中继通信模块的无线接口是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被标准化的侧链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中继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中继站具备外部通信部,该外部通信部进行与所述无线中继通信不同的无线通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中继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通信部具备外部通信模块,该外部通信模块的无线接口是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被标准化的长期演进。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中继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通信部具备外部通信模块,该外部通信模块的无线接口是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被标准化的第五代新无线。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中继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控制部设定和更新包含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测定值的所述第2路由表,该信号是从所述站识别信息所表示的无线中继站发送的信号。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中继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控制部设定和更新包含站间测距值的所述第2路由表,该站间测距值表示与所述站识别信息所表示的无线中继站之间的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中继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控制部设定和更新包含测位信息的所述第2路由表,该测位信息表示所述站识别信息所表示的无线中继站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无线中继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控制部设定和更新包含所述站识别信息所表示的无线中继站的位置精度指标值的所述第2路由表。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中继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中继站具备物联网通信部,该物联网通信部收集表示本站周边的环境状态的信息。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中继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通信部包含无线通信模块、有线通信模块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本浩加藤泰典酒井学蒲原健一郎佐野裕康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