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震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017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震建筑结构,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底模块、顶模块和第一隔震板,底模块的内部设有拼装组件,顶模块位于底模块的上方,顶模块的底部设有卡合组件,顶模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隔震层,隔震层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隔震板,第一隔震板位于底模块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卡块与卡槽之间相卡合对应便于将隔震层与第一隔震板之间进行对应,并且通过卡杆便于将第一隔震板与隔震层之间进行限位固定,通过第一隔震板、第二隔震板和隔震层的三重设置提升了底模块和顶模块之间隔震的效果,并且通过硅胶垫有助于提升卡块与卡槽接触的摩擦力。摩擦力。摩擦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震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隔震建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震建筑结构,属于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结构是指将结构的各种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并形成预制框架模块和预制框架剪力墙模块,然后将各预制模块在施工现场通过刚性连接、半刚性连接或铰接拼装而成的,基础隔震是一种结构防震技术,通过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安装的第二隔震板把两者分开,第二隔震板可有效隔离传向上部结构的地震动力,大大减小结构的动力变形,从而保护上部构件和节点免遭地震破坏,因此,现市场上具有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震建筑结构也随之推广使用;
[0003]其中申请号为“CN205153116U”所公开的“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震建筑结构”也是日益成熟的技术,其“包括:上部结构,上部结构为上部楼层建筑结构,且上部结构包括多个预制模块;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为建筑底层结构或地下室结构;第二隔震板,第二隔震板设置于支撑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本技术采用等厚板第二隔震板由于消除了上支墩平面尺寸的限制,中部地基支敦可采用摩擦型连接,周边地基支敦可采用限位式连接,可极大的降低安装施工难度和造价,并对隔震垫的维护、更换、调整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该装置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以下缺陷。
[0004]1)在实际使用时的隔震效果有待提升;
[0005]2)在对模块进行拼装时的简便快捷性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震建筑结构,以解决上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实际使用时的隔震效果有待提升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震建筑结构,包括底模块、顶模块和第一隔震板,所述底模块的内部设有拼装组件,所述顶模块位于所述底模块的上方,所述顶模块的底部设有卡合组件,所述顶模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隔震层,所述隔震层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隔震板,所述第一隔震板位于所述底模块的顶端,所述第一隔震板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两个所述卡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石板,所述底模块两侧的内部均开设有两个浇筑孔。
[0008]优选的,所述拼装组件包括支撑板、防潮层和拼装块,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模块的内侧,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耐腐蚀层,所述防潮层固定设置在所述耐腐蚀层的内侧,所述拼装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隔震板底端的中部,所述拼装块的外侧与所述防潮层的内侧相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卡合组件包括若干个卡槽和若干个卡块,若干个所述卡槽均开设在所述第一隔震板的内侧,若干个所述卡块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隔震板的底端,每个所述
卡槽分别与每个所述卡块相卡合,每个所述卡块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硅胶垫。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隔震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隔震板的顶端相贴合。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隔震板两侧的内部与所述隔震层两侧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卡杆。
[0012]优选的,所述底模块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磁石板,四个所述第一磁石板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二磁石板相吸附。
[0013]优选的,所述底模块的内侧开设有两个通槽,且两个卡板分别位于两个通槽的内部,每两个所述浇筑孔分别与每个通槽相连通。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震建筑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震建筑结构,通过卡块与卡槽之间相卡合对应便于将隔震层与第一隔震板之间进行对应,并且通过卡杆便于将第一隔震板与隔震层之间进行限位固定,通过第一隔震板、第二隔震板和隔震层的三重设置提升了底模块和顶模块之间隔震的效果,并且通过硅胶垫有助于提升卡块与卡槽接触的摩擦力,并且硅胶垫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弹力,也有助于分解震感,辅助提升了第一隔震板、第二隔震板和隔震层的隔震效果;
[0016]2、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震建筑结构,通过拼装块以及两个卡板便于将第一隔震板与底模块之间进行限位,同时通过第一磁石板与第二磁石板之间相磁吸便于将卡板与底模块之间进行固定,即完成底模块与第一隔震板之间的固定,并且在底模块的内部依次设有支撑板、耐腐蚀层和防潮层,耐腐蚀层以及防潮层均有助于延长拼装块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支撑板的支撑作用配合拼装块的支撑作用提升了顶模块与底模块拼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4为本技术卡合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2]图6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3]图中:1、底模块;2、顶模块;3、拼装组件;31、支撑板;32、耐腐蚀层;33、防潮层;34、拼装块;4、卡合组件;41、卡槽;42、卡块;43、硅胶垫;5、第一隔震板;6、第二隔震板;7、隔震层;8、卡杆;9、卡板;10、第一磁石板;11、第二磁石板;12、浇筑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震建筑结构,包括底模
块1、顶模块2和第一隔震板5,底模块1的内部设有拼装组件3,顶模块2位于底模块1的上方,顶模块2的底部设有卡合组件4,顶模块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隔震层7,隔震层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隔震板6,第一隔震板5位于底模块1的顶端,第一隔震板5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9,两个卡板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石板10,底模块1两侧的内部均开设有两个浇筑孔12;
[0027]第二隔震板6的底端与第一隔震板5的顶端相贴合;
[0028]第一隔震板5两侧的内部与隔震层7两侧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卡杆8;
[0029]底模块1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磁石板11,四个第一磁石板10分别与四个第二磁石板11相吸附;
[0030]底模块1的内侧开设有两个通槽,且两个卡板9分别位于两个通槽的内部,每两个浇筑孔12分别与每个通槽相连通;
[0031]请参阅图1

6,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震建筑结构还包括有拼装组件3,拼装组件3包括支撑板31、防潮层33和拼装块34,支撑板31固定设置在底模块1的内侧,支撑板3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耐腐蚀层32,防潮层33固定设置在耐腐蚀层32的内侧,拼装块34固定设置在第一隔震板5底端的中部,拼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震建筑结构,包括底模块(1)、顶模块(2)和第一隔震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块(1)的内部设有拼装组件(3),所述顶模块(2)位于所述底模块(1)的上方,所述顶模块(2)的底部设有卡合组件(4),所述顶模块(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隔震层(7),所述隔震层(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隔震板(6),所述第一隔震板(5)位于所述底模块(1)的顶端,所述第一隔震板(5)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9),两个所述卡板(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石板(10),所述底模块(1)两侧的内部均开设有两个浇筑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组件(3)包括支撑板(31)、防潮层(33)和拼装块(34),所述支撑板(31)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模块(1)的内侧,所述支撑板(3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耐腐蚀层(32),所述防潮层(33)固定设置在所述耐腐蚀层(32)的内侧,所述拼装块(3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隔震板(5)底端的中部,所述拼装块(34)的外侧与所述防潮层(33)的内侧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灿辉陈晓红刘贻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建安昌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