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爬波组合探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82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声爬波组合探头,包括壳体、隔声板、第一接收晶片、第一发射晶片、第二接收晶片、第二发射晶片、第一楔块、第二楔块和吸声材料,第一接收晶片和第一发射晶片对称安装在隔声板的两侧,第一楔块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接收晶片和第一发射晶片,第一楔块的另一端形成弧形检测面;第二接收晶片和第二发射晶片对称安装在隔声板的两侧,第二楔块的另一端形成平面检测面;第一接收晶片和第二接收晶片连通安装在接收接口上,第一发射晶片和第二发射晶片连通安装在发射接口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声爬波组合探头,减少了携带探头的数量,简化了操作。简化了操作。简化了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声爬波组合探头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探伤检测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超声爬波组合探头。

技术介绍

[0002]我国铁路的快速持续发展离不开无缝线路技术,铁路在役运营过程中,焊接接头受车轮疲劳载荷作用产生的伤损主要是疲劳裂纹,会影响焊接接头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钢轨焊接接头的折断而失效,危害行车安全。
[0003]国内现有钢轨焊接接头无损检测主要使用常规超声检测技术,采用手工单探头法和专用扫查装置双探头法扫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国内现有钢轨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工艺复杂,按照TB/T 1632.1

2014规定,现场探伤主要选用的探头(含扫查装置)主要有:单探头法扫查用横波K2.5探头1个、单探头法扫查用横波K1探头1个、单探头法扫查纵波0
°
探头1个,K型扫查用横波K1探头2个,串列扫查用横波K0.8探头2个(扫查装置)。路局根据实际情况,还会使用一些备用或特制的横波探头,选用探头的数量较多,上述探头全部使用才能满足全断面探伤的基本需求,而新增加的钢轨焊接接头表面伤损的爬波检测工艺,虽然降低了焊接接头表面伤损检测的难度,但同时也增加了检测工作量,例如,在进行钢轨焊接接头常规超声检测时,探伤人员需要同时携带一台超声探伤仪、4~10个超声探头、一套扫查装置及各种对应连接线才能完成检测,操作繁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超声爬波组合探头,以减少携带探头的数量,简化操作。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超声爬波组合探头,包括壳体、隔声板、第一接收晶片、第一发射晶片、第二接收晶片、第二发射晶片、第一楔块、第二楔块和吸声材料,其中:所述隔声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隔声板嵌设安装在所述第一楔块和所述第二楔块上,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一发射晶片对称安装在所述隔声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楔块的一端安装有所述第一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一发射晶片,所述第一楔块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一端延伸且形成弧形检测面;所述第二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二发射晶片对称安装在所述隔声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楔块的一端安装有所述第二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二发射晶片,所述第二楔块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二端延伸且形成平面检测面;所述第一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一发射晶片均位于所述吸声材料和所述第一楔块之间,所述第二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二发射晶片均位于所述吸声材料和所述第二楔块之间;所述壳体上远离所述第一接收晶片、所述第一发射晶片、所述第二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二发射晶片的端面开设有接收接口和发射接口,所述第一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二接收晶片连通安装在所述接收接口上,所述第一发射晶片和所述第二发射晶片连通安装在所述发射接口上。
[0006]可选的,所述超声爬波组合探头还包括第一电气元件、第二电气元件以及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第四导线,所述第一接收晶片通过所述第一导线连通安装在所述
接收接口上;所述第一发射晶片通过所述第一电气元件和所述第二导线连通安装在所述发射接口上,所述第二接收晶片通过所述第三导线连通安装在所述接收晶片上,所述第二发射晶片通过所述第二电气元件和所述第四导线连通安装在所述发射接口上。
[0007]可选的,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绕所述壳体的外壁一周的反光标识,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标识和规格标识。
[0008]可选的,所述壳体的长度为20mm~35mm,宽度为12mm~20mm,高度为25mm~35mm。
[0009]可选的,所述弧形检测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8mm~25mm。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接收晶片、所述第一发射晶片、所述第二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二发射晶片的长度均为4mm~8mm,宽度均为5mm~12mm,厚度均为0.4mm~0.8mm。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接收晶片、所述第一发射晶片、所述第二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二发射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27.6
±
0.5
°

[0012]本技术提供的超声爬波组合探头,超声爬波组合探头包括壳体、隔声板、第一接收晶片、第一发射晶片、第二接收晶片、第二发射晶片、第一楔块、第二楔块和吸声材料,通过将第一接收晶片和第一发射晶片对称安装在隔声板的两侧,将第一楔块上的弧形检测面贴合在被检测钢轨的凹面位置上,保证了探头和被检测面较好地耦合,实现了对钢轨上凹面位置的扫查;通过将第二接收晶片和第二发射晶片对称安装在隔声板的两侧,将第二楔块上的平面检测面贴合在被检测钢轨的平面或凸面位置上,实现了对钢轨平面或凸面位置的扫查,上述操作不需要频繁的更换不同的超声爬波探头,减少了携带探头的数量,简化了操作。
附图说明
[0013]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001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超声爬波组合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超声爬波组合探头的第一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超声爬波组合探头的第二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超声爬波组合探头的第三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超声爬波组合探头的第四视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壳体;2:隔声板;3:反光标识;4:第一接收晶片;5:第一发射晶片;6:第二接收晶片;7:第二发射晶片;8:第一楔块;9:第二楔块;10:第一端;11:第二端;12:弧形检测面;13:平面检测面;14:接收接口;15:发射接口;16:第一电气元件;17:第二电气元件;18:第一导线;19:第二导线;20:第三导线;21:第四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超声爬波组合探头,包括壳体1、隔声板2、第
一接收晶片4、第一发射晶片5、第二接收晶片6、第二发射晶片7、第一楔块8、第二楔块9和吸声材料,其中:隔声板2安装在壳体1内,且隔声板2嵌设安装在第一楔块8和第二楔块9上,壳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0和第二端11;第一接收晶片4和第一发射晶片5对称安装在隔声板2的两侧,第一楔块8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接收晶片4和第一发射晶片5,第一楔块8的另一端朝第一端10延伸且形成弧形检测面12;第二接收晶片6和第二发射晶片7对称安装在隔声板2的两侧,第二楔块9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接收晶片6和第二发射晶片7,第二楔块9的另一端朝第二端11延伸且形成平面检测面13;第一接收晶片4和第一发射晶片5均位于吸声材料和第一楔块8之间,第二接收晶片6和第二发射晶片7均位于吸声材料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爬波组合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隔声板、第一接收晶片、第一发射晶片、第二接收晶片、第二发射晶片、第一楔块、第二楔块和吸声材料,其中:所述隔声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隔声板嵌设安装在所述第一楔块和所述第二楔块上,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一发射晶片对称安装在所述隔声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楔块的一端安装有所述第一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一发射晶片,所述第一楔块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一端延伸且形成弧形检测面;所述第二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二发射晶片对称安装在所述隔声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楔块的一端安装有所述第二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二发射晶片,所述第二楔块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二端延伸且形成平面检测面;所述第一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一发射晶片均位于所述吸声材料和所述第一楔块之间,所述第二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二发射晶片均位于所述吸声材料和所述第二楔块之间;所述壳体上远离所述第一接收晶片、所述第一发射晶片、所述第二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二发射晶片的端面开设有接收接口和发射接口,所述第一接收晶片和所述第二接收晶片连通安装在所述接收接口上,所述第一发射晶片和所述第二发射晶片连通安装在所述发射接口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爬波组合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爬波组合探头还包括第一电气元件、第二电气元件以及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启帅高东海郑韵娴黄凤英于佳王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