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38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境监测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其通过设置此设备,太阳能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当光感应器检测不到太阳光时,挡板则对太阳能板进行防护,避免太阳能板被雨雪损坏,提高其使用可靠性;包括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四组支腿、固定板、第一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轴、转盘、固定座、太阳能板、光感应器、控制装置、蓄电池和防护装置,控制装置与光感应器和防护装置电连接,防护装置包括连接座、连杆、滑座、第一螺杆、第二电机、接触按钮、防护框、挡板、滑块、第二螺杆和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安装在转盘顶端后侧,第三电机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电连接。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

技术介绍

[0002]20世纪30年代水葫芦由南美传入我国,因其繁衍能力迅速,且缺少天敌,很快便大肆泛滥,经常会导致航道堵塞、造成水质污染。不仅绝大部分水体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其还给水路运输、水产养殖等行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上海被称为“水上绿魔”,是黄浦江最重要的水上生态危害之一。水葫芦的爆发不仅仅时间短暂而且范围极广,其借助水的流动性,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漂流很远,一旦漂流进入宽阔水域便可大量繁衍。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主要是利用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和云服务器数据处理等技术对河道、湖泊水面环境的水生植物污染进行的检测,它利用多光谱视频监控技术实现对水生植物的日间监测,利用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实现夜间观测,多光谱视频+激光雷达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在线监测。
[0003]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供电,且可通过自动实现对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进行调节,使太阳能电池板始终朝向太阳光,但是,由于设备是安装在外界环境中的,在遇到雨雪天气时,由于没有太阳光,此时的太阳能电池板使无法进行工作的,且太阳能电池板容易被雨雪损坏,太阳能电池板在遇到恶劣天气时缺乏防护,导致其使用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当光感应器检测不到太阳光时,蓄电池仍然可以给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供电,而且当光感应器检测不到太阳光时,可以使太阳能板收在防护框内部,挡板则对太阳能板进行防护,避免太阳能板被雨雪损坏,提高其使用可靠性的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
[0005]本技术的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包括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四组支腿、固定板、第一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轴、转盘、固定座、太阳能板、光感应器、控制装置、蓄电池和防护装置,固定板通过四组支腿安装在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顶端,第一电机底端与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顶端连接,第一锥齿轮安装在第一电机输出端,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安装在转轴底端,转轴与固定板转动连接,转盘底端与转轴底端连接,固定座安装在转盘顶端左侧,太阳能板转动安装在固定座上,转盘顶端设置有防护装置,光感应器安装在防护装置上,蓄电池安装在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顶端后侧,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给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供电,控制装置安装在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顶端,控制装置与光感应器和防护装置电连接,防护装置包括连接座、连杆、滑座、第一螺杆、第二电机、接触按钮、防护
框、挡板、滑块、第二螺杆和第三电机,连杆通过连接座与太阳能板转动连接,连杆另一端与滑座转动连接,滑座与转盘滑动连接,滑座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第一螺杆右端与第二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机安装在转盘顶端右侧,第二电机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一螺杆左端与固定座右端转动连接,接触按钮安装在转盘顶端左侧,接触按钮与太阳能板位置对应,接触按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防护框安装在转盘顶端,挡板与防护框顶端滑动连接,光感应器安装在挡板顶端,滑块顶端与挡板底端后侧连接,转盘顶端后侧设置有滑槽,滑块在滑槽内滑动,第二螺杆前端与固定座后端转动连接,第二螺杆与滑块螺纹连接,第二螺杆后端与第三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三电机安装在转盘顶端后侧,第三电机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0006]本技术的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挡板顶端设置有斜面。
[0007]本技术的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还包括多组万向球,多组万向球转动安装在固定板顶端外侧,多组万向球与转盘底端接触。
[0008]本技术的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每组支腿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加强板,多组加强板底端均与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顶端连接。
[0009]本技术的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还包括保护罩,保护罩安装在转盘顶端后侧,保护罩位于第三电机外侧。
[0010]本技术的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所述滑槽内涂覆有润滑油。
[0011]本技术的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所述第一电机底端设置有减震垫。
[0012]本技术的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所述挡板采用不锈钢材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光感应器感应太阳的朝向,光感应器则使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机打开,第一锥齿轮则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则通过转轴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则带动太阳能板转动,从而使太阳能板始终朝向太阳光,太阳能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蓄电池则给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供电,当光感应器检测不到太阳光时,光感应器则使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机关闭,控制装置则控制第二电机打开,第一螺杆则与滑座螺纹连接,滑座则通过连杆和连接座带动太阳能板向下运动,当太阳能板与接触按钮接触时,接触按钮则使控制装置控制第三电机打开,第三电机则带动第二螺杆转动,第二螺杆则与滑块螺纹连接,滑块则带动挡板在防护框顶端向前滑动,当挡板滑动至太阳能板上方后,关闭第三电机,从而对太阳能板进行防护,通过设置此设备,太阳能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当光感应器检测不到太阳光时,蓄电池仍然可以给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供电,而且当光感应器检测不到太阳光时,可以使太阳能板收在防护框内部,挡板则对太阳能板进行防护,避免太阳能板被雨雪损坏,提高其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标记:1、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2、支腿;3、固定板;4、第一电机;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转轴;8、转盘;9、固定座;10、太阳能板;11、光感应器;12、控制装置;13、连接座;14、连杆;15、滑座;16、第一螺杆;17、第二电机;18、接触按钮;19、防护框;20、挡板;21、滑块;22、滑槽;23、第二螺杆;24、第三电机;25、斜面;26、万向球;27、加强板;28、保护罩;29、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包括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1、四组支腿2、固定板3、第一电机4、第一锥齿轮5、第二锥齿轮6、转轴7、转盘8、固定座9、太阳能板10、光感应器11、控制装置12、蓄电池29和防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水上水生植物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1)、四组支腿(2)、固定板(3)、第一电机(4)、第一锥齿轮(5)、第二锥齿轮(6)、转轴(7)、转盘(8)、固定座(9)、太阳能板(10)、光感应器(11)、控制装置(12)、蓄电池(29)和防护装置,固定板(3)通过四组支腿(2)安装在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1)顶端,第一电机(4)底端与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1)顶端连接,第一锥齿轮(5)安装在第一电机(4)输出端,第一锥齿轮(5)与第二锥齿轮(6)相啮合,第二锥齿轮(6)安装在转轴(7)底端,转轴(7)与固定板(3)转动连接,转盘(8)底端与转轴(7)底端连接,固定座(9)安装在转盘(8)顶端左侧,太阳能板(10)转动安装在固定座(9)上,转盘(8)顶端设置有防护装置,光感应器(11)安装在防护装置上,蓄电池(29)安装在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1)顶端后侧,太阳能板(10)与蓄电池(29)电连接,蓄电池(29)给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1)供电,控制装置(12)安装在多光谱激光智能识别设备(1)顶端,控制装置(12)与光感应器(11)和防护装置电连接;防护装置包括连接座(13)、连杆(14)、滑座(15)、第一螺杆(16)、第二电机(17)、接触按钮(18)、防护框(19)、挡板(20)、滑块(21)、第二螺杆(23)和第三电机(24),连杆(14)通过连接座(13)与太阳能板(10)转动连接,连杆(14)另一端与滑座(15)转动连接,滑座(15)与转盘(8)滑动连接,滑座(15)与第一螺杆(16)螺纹连接,第一螺杆(16)右端与第二电机(17)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机(17)安装在转盘(8)顶端右侧,第二电机(17)与控制装置(12)电连接,第一螺杆(16)左端与固定座(9)右端转动连接,接触按钮(18)安装在转盘(8)顶端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亮孟陈王斯建沈国春赵佳曼李春霖李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测绘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