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章权专利>正文

一种船锚式拉线地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20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锚式拉线地锚,属于电力设施安装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拉线地锚在土质疏松的土地会出现上拔现象,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包括固于电杆的板箍、拉线、拉棒、埋入地下的拉盘,所述船锚式拉线地锚,自上而下,由板箍、拉线、拉棒、拉盘连接而成,所述板箍与拉线之间通过楔形线夹连接,所述拉线与拉棒之间通过UT线夹连接,所述拉棒、拉盘之间通过U型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拉线上的力分解而使得拉线上的力减小,使得即使特殊地段有土质松软现象,拉盘也不会出现上拔现象。拉盘也不会出现上拔现象。拉盘也不会出现上拔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锚式拉线地锚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设施安装
,具体是一种船锚式拉线地锚。

技术介绍

[0002]现中低压配网广泛采用水泥电杆,电杆起始、转角、T接、终端等杆型需加装反向拉线,以确保电杆受力均匀垂直地面不倾斜;但由于地理环境等特殊地理位置(土质松软环境),传统拉线已不满足现场条件,传统拉线受力点位于拉盘中间,地锚全靠上方的土质来受力,故上方土质疏松,地锚则会出现上拔现象,地锚上拔,拉线不受力,轻者会造成倒杆断线,重者造成社会人员砸伤至死及社会人员触电等事故事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拉线地锚在土质疏松的土地会出现上拔现象,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锚式拉线地锚,包括固于电杆的板箍、拉线、拉棒、埋入地下的拉盘,所述船锚式拉线地锚,自上而下,由板箍、拉线、拉棒、拉盘连接而成,所述板箍与拉线之间通过楔形线夹连接,所述拉线与拉棒之间通过UT线夹连接,所述拉棒、拉盘之间通过U型环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拉棒的两端、拉盘上端面设有拉环,所述拉棒上端拉环套入 UT型线夹内,所述拉棒的下端拉环套在U型环的固定螺栓上,所述拉盘上端面的拉环套入所述U型环内。
[0006]优选地,所述拉盘呈船锚型,由一体加工成型的第一直角三角形体、第二直角三角形体、一个直角梯形体组成,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形体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直角三角形体面积,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形体、第二直角三角形体、一个直角梯形体拼成Y型三维体,所述Y型夹角为120度。
[0007]优选地,所述拉盘的制作方法为由直径为14到16的钢筋横竖交叉焊接组成,再由标号不低于C30的混泥土进行浇筑填充而成。
[0008]优选地,所述拉线制作材料为钢绞线。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拉盘可以将拉线上的力分解而使得拉线上的力减小,使得即使特殊地段有土质松软现象,拉盘也不会出现上拔现象。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船锚式拉线地锚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标记说明:
[0012]图中:板箍1;拉线2;拉棒3;拉盘4;楔形线夹5;UT线夹6;U型环7;电杆8。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上”、“下”、“横”、“内”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5]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6]实施例:
[0017]一种船锚式拉线地锚,包括固于电杆的板箍1、拉线2、拉棒3、埋入地下的拉盘4,所述船锚式拉线地锚,自上而下,由板箍1、拉线2、拉棒3、拉盘 4连接而成,所述板箍1与拉线2之间通过楔形线夹5连接,所述拉线2与拉棒3之间通过UT线夹6连接,所述拉棒3、拉盘4之间通过U型环7连接。
[0018]进一步,所述拉棒3的两端、拉盘4上端面设有拉环,所述拉棒3上端拉环套入UT型线夹6内,所述拉棒3的下端拉环套在U型环7的固定螺栓上,所述拉盘4上端面的拉环套入所述U型环7内。
[0019]进一步,所述拉盘4呈船锚型,由一体加工成型的第一直角三角形体、第二直角三角形体、一个直角梯形体组成,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形体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直角三角形体面积,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形体、第二直角三角形体、一个直角梯形体拼成Y型三维体,所述Y型夹角为120度,所述拉盘4用于将拉线 2上的力分解而使得拉线2上的力减小,使得即使特殊地段有土质松软现象,拉盘4也不会出现上拔现象,其中,所述拉盘4的制作方法为由直径为14到 16的钢筋横竖交叉焊接组成,再由标号不低于C30的混泥土进行浇筑填充而成。
[0020]进一步,所述拉线2制作材料为钢绞线。
[0021]安装方法:先使用U型环7,穿过拉盘4的拉环,然后使用拉盘4的拉环的固定栓依次穿过U型环7、拉棒3的下端拉环、U型环7的另一端,然后上上螺母,然后使用UT线夹6穿过拉棒3的上端拉环,然后与拉线2连接,然后使用楔形线夹5将拉线2与板箍1连接,然后将拉盘4埋入地里,将板箍1 安装在电杆8上。
[0022]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锚式拉线地锚,包括固于电杆的板箍(1)、拉线(2)、拉棒(3)、埋入地下的拉盘(4),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锚式拉线地锚,自上而下,由板箍(1)、拉线(2)、拉棒(3)、拉盘(4)连接而成,所述板箍(1)与拉线(2)之间通过楔形线夹(5)连接,所述拉线(2)与拉棒(3)之间通过UT线夹(6)连接,所述拉棒(3)、拉盘(4)之间通过U型环(7)连接,其中,所述拉盘(4)呈船锚型,由一体加工成型的第一直角三角形体、第二直角三角形体、一个直角梯形体组成,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形体的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章权邓祥张果吴胜杰江甫瑞王波郑太然朱江平雷章秀张兴云宋云王敏何山陈飞夏超郭昌胜谭彦毅王勇喻文韬蔡远琴易小进付习平田珈宇高志鑫胡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李章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