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态育苗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13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态育苗大棚,包括大棚薄膜、梯形地面、纵向棚架、棚架柱、横向棚架、雾化水管、出风门、遮阳板、水管、地热线、进风门;所述纵向棚架与横向棚架垂直布置之后的连接部分均与棚架柱连接形成棚架;所述大棚薄膜设在棚架四周,两侧面的底端分别设有的出风门、进风门;所述棚架顶部设有遮阳板;所述棚架内设有若干个梯形地面,所述梯形地面上设有地热线;所述雾化水管连接在棚架顶部,进水口通过与雾化水管连通的水管连接水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人工浇水,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且在一定范围内可实现对大棚内的温度的控制,育苗简单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态育苗大棚


[0001]本技术涉及植物育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生态育苗大棚。

技术介绍

[0002]育苗大棚主要是防止外界环境恶劣对植物种苗的影响,提供一个适合各种植物育苗生长的环境,提高植物的萌芽以及成活率。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育苗大棚为简单的支架做好支撑结构后与将覆膜盖上连接形成的大棚,这种大棚仅仅将外界环境与大棚内部环境简单隔绝开,在育苗时洒水时需要人工洒水,费时费力,并且不能对大棚内部的温度进行的控制,造成使用不大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浇水快速方便、省时省力、棚内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的仿生态育苗大棚。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仿生态育苗大棚,包括大棚薄膜、梯形地面、纵向棚架、棚架柱、横向棚架、雾化水管、出风门、遮阳板、水管、地热线、进风门;所述纵向棚架与横向棚架垂直布置之后的连接部分均与棚架柱连接形成棚架;所述大棚薄膜设在棚架四周,两侧面的底端分别设有的出风门、进风门;所述棚架顶部设有遮阳板;所述棚架内设有若干个梯形地面,所述梯形地面上设有地热线;所述雾化水管连接在棚架顶部,进水口通过与雾化水管连通的水管连接水源。
[0006]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棚架周围设有贮水池,贮水池通过吸水管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门与水管连接;所述水管一端设有水阀A、水阀B;所述水阀A连接水泵的出水口端;所述水阀B与外部水管连接。使用时,如果贮水池内有水,则打开水阀A,水泵进行工作,将贮水池内的水抽到雾化水管,通过雾化水管向棚架内植物喷洒实现浇灌;如果贮水池内没有水,则打开水阀B,水经过外部水管到达雾化水管,通过雾化水管对棚架内植物喷洒实现浇灌。贮水池的有效利用了下雨或者下雪时积累的水,使大棚使用时更加节能环保。
[0007]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棚架内还配置有集控制温度、湿度、进风量和遮阳板一体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分别与地热线、水阀A、水阀B、进风门、遮阳板连接。
[0008]使用时如果棚架内光照强度不足,则自动控制装置将控制遮阳板的角度改变光照强度,达到光照强度设定值后停止控制遮阳板;如果棚架内温度不足时,自动化控制系统将打开地热线对棚架内梯形地面进行加热,加热提高棚架内温度,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停止加热;如果棚架内湿度过低,自动化控制系统将打开水阀A或水阀B,从而使雾化水管工作对棚架内洒水,待湿度达到设定值后关闭水阀A或水阀B。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棚架内维持光照强度2000~4500Lx,温度15~32℃,相对湿度85~95%的状态。
[0009]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遮阳板为全透明塑料遮阳材质,在遮阳板上方设有一层遮阴率为50%的黑色遮阴网,在遮阳板下方设有一层可拉伸的铝铂网。铝箔网可以用来调节光照;黑色遮阴网层在炎热的气候下将部分阳光遮挡,通过拉伸铝箔网层改变阳光进入大棚内的角度,避免过热的阳光直接照射植物,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在光照不足时可将黑色遮阴网拆掉,通过拉伸铝箔网将更多光照引入大棚内。
[0010]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梯形设有凹槽;凹槽为采穗母株培育区。将种植植株置于梯形地面的凹槽内进行培育。
[0011]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进风门和出风门设于大棚薄膜两个相对的侧面。大棚薄膜设有作业人员可以进出且可以调节进风量的进风门和出风门,进风门与出风门正好相对,从而可以实现大棚内部的空气快速交换。
[0012]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纵向棚架、棚架柱和横向棚架分别设有4根以上,均为槽形或圆形或方形的钢材。能够保证组成的棚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结实可靠。
[0013]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大棚薄膜的另外两个侧面还分别设置2个或以上的可以调节进出风量的侧面通风窗;所述大棚薄膜采用聚乙烯材质。侧面通风窗可加大棚架内的空气流通,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0014]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棚架四周设有排洪沟;所述排洪沟的出水口与贮水池连通。通过设置排洪沟,避免了由于雨水过多导致水积在棚架周围,从而造成雨水渗入大棚内部,造成植物被水淹的现象。
[0015]使用时,在搭建好的仿生态育苗大棚内种植需要育苗的植物,通过调整进风门、出风门实现棚架内的空气流通;通过调整遮阳板实现棚架内有不同强度的光照,以满足多种强度光照需求;通过地热线以及控制雾化水管可以实现控制棚架内的温度以及湿度;这些部分的组合使用,能够给需要育苗的植物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无需人工进行浇水,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使用起来方便。
[0018]2.本技术通过设立两个水阀实现对两种水源的取用,能够节能环保,减少成本。
[0019]3.本技术设有采穗母株培育区,能够更好地培育种苗,方便观察。
[0020]4.本技术通过设有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得大棚内种植可实现自动化,方便省事。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一种仿生态育苗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识: 1

棚架、2

大棚薄膜、3

梯形地面、4

纵向棚架、5

棚架柱、6

横向棚架、7

雾化水管、8

出风门、9

遮阳板、11

侧面通风窗、12

水管、13

水阀A、14

水阀B、15

水泵、16

吸水管、17

贮水池、18

地热线、19

进风门、20

采穗母株培育区、21

排洪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仿生态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薄膜2、梯形地面3、纵向棚架4、棚架柱5、横向棚架6、雾化水管7、出风门8、遮阳板9、水管12、地热线18、进风门19;所述纵向棚架4与横向棚架5垂直布置之后的连接部分均与棚架柱5连接形成棚架1;所述大棚薄膜2设在棚架1四周,两侧面的底端分别设有的出风门8、进风门9;所述棚架1顶部设有遮阳板9;所述棚架1内设有若干个梯形地面3,所述梯形地面3上设有地热线18;所述雾化水管7连接在棚架1顶部,进水口通过与雾化水管7连通的水管12连接水源。
[0026]使用时,在搭建好的仿生态育苗大棚内种植需要育苗的植物,通过调整进风门(19)、出风门(8)实现棚架1内的空气流通;通过调整遮阳板(9)实现棚架1内有不同强度的光照,以满足多种强度光照需求;通过地热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态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薄膜(2)、梯形地面(3)、纵向棚架(4)、棚架柱(5)、横向棚架(6)、雾化水管(7)、出风门(8)、遮阳板(9)、水管(12)、地热线(18)、进风门(19);所述纵向棚架(4)与横向棚架(6)垂直布置之后的连接部分均与棚架柱(5)连接形成棚架(1);所述大棚薄膜(2)设在棚架(1)四周,两侧面的底端分别设有的出风门(8)、进风门(19);所述棚架(1)顶部设有遮阳板(9);所述棚架(1)内设有若干个梯形地面(3),所述梯形地面(3)上设有地热线(18);所述雾化水管(7)连接在棚架(1)顶部,进水口通过与雾化水管(7)连通的水管(12)连接水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态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架(1)周围设有贮水池(17),贮水池(17)通过吸水管(16)与水泵(1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水泵(15)的出水口与水管(12)连接;所述水管(12)一端设有水阀A(13)、水阀B(14);所述水阀A(13)连接水泵(15)的出水口端;所述水阀B(14)与外部水管(12)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生态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架(1)内还配置有集控制温度、湿度、进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余注光田湘刘玉军张振林黄松殿邓福春廖敏彤何荣黄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