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炉烧氧快速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12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高炉烧氧快速接头,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包括内层管,所述内层管外套设外层管,且所述内层管两端露出外层管,形成双层管;所述内层管一端为接口,所述接口连接吹气管,氧气经内层管内流至接口,后经吹气管吹出。所述内层管为铜制成件,所述外层管为钢制成件。所述内层管为折弯件,所述内层管的折弯角度为100~1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炉烧氧快速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高炉烧氧快速接头,属于钢铁冶炼


技术介绍

[0002]炉前烧氧作为高炉炉前作业操作项目之一,是处置各种因素引起的炉前铁口难开时的主要手段。目前,高炉使用的烧氧接头长度只有30cm,尾端接脱脂胶管,前端连接吹氧管。考虑烧氧作业现场环境和作业方式,必须在连接吹氧管前将吹氧管人工折成夹角约90
°
~100
°
、长度约1m~1.5m的便于可手持前推的形状。烧氧过程中手扶持部分在接头出气端,若发生回火时有烧伤手臂风险,存在安全隐患;烧氧过程中遇连续多次更换吹氧管时,每根约有1.5m~2.0m吹氧管未有效利用完,存有浪费现象,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高炉烧氧快速接头,无需对吹氧管进行折弯,提高作业效率;消除回火烧伤的风险,提高生产安全性。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高炉烧氧快速接头,包括内层管,所述内层管外套设外层管,且所述内层管两端露出外层管,形成双层管;所述内层管一端为接口,所述接口连接吹气管,氧气经内层管内流至接口,后经吹气管吹出。
[0005]所述内层管为铜制成件,所述外层管为钢制成件。
[0006]所述内层管为折弯件,所述内层管的折弯角度为100~135
°

[0007]所述外层管的长度为1~1.5m。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种新型高炉烧氧快速接头,无需对吹氧管进行二次加工,省时省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消除了回火烧伤的风险,提高了生产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型高炉烧氧快速接头的示意图;
[0010]图中1内层管、外层管、3折弯部、4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高炉烧氧快速接头,包括内层管1,内层管1外套设外层管2,内层管1两端露出外层管2,形成双层管。内层管1为铜制成件,内层管1内部与高压氧接触;铜材质件具有较好的防爆安全性能,在发生撞击或摩擦时不产生火花,适用于易爆、易燃环境,内层管采用铜材质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安全性。外层管为高强度钢制成件,对内层管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外层管2的长度1~1.5m,内层管超出外层管15mm,与吹氧管连接处留10cm处进行折弯,形成折弯部3,折弯部3与内层管之间的折弯角度为100~135
°
,折
弯部3的出口为接口4,接口4上连接吹气管。高压氧经内层管内流至接头,后经吹气管吹出。
[0013]本申请无需对吹氧管进行二次加工,省时省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消除了回火烧伤的风险,提高了生产安全性。
[0014]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炉烧氧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管,所述内层管外套设外层管,且所述内层管两端露出外层管,形成双层管;所述内层管一端为接口,所述接口连接吹气管,氧气经内层管内流至接口,后经吹气管吹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炉烧氧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为铜制成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亚伟诸善财周世宝万刚钱东史敏亮王勇王琰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