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及双相机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09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及双相机内窥镜,属于内窥镜领域,套装包括分光结构件、中转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分光结构件包括内置有分光镜的T型光通道和调试圆孔,T型光通道包括第一相机开口、镜头开口和第二相机开口;中转连接件包括用于与调试圆孔配合的调试圆柱和用于与下连接件粘接的粘接板,中转连接件中央设置有第一通孔;下连接件上设置有销轴孔,下连接件中央设置有第二通孔;本申请实现双相机齐焦的同时不过分依靠双相机内窥镜零件制作时的加工精度,而是依靠双相机内窥镜装配时调整套装内各零件的位置来保证两个相机齐焦,可降低双相机内窥镜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有利于降低双相机内窥镜的制作成本,且图像能很好地重合。且图像能很好地重合。且图像能很好地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及双相机内窥镜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及双相机内窥镜,属于内窥镜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微创手术取代传统手术操作,微创医疗技术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内窥镜微创医疗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短、术后康复快等特点,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内窥镜市场规模也得以迅速发展,内窥镜技术已推广至耳鼻喉科、普外科、妇产科、胸外科、泌尿科等。
[0003]传统单相机内窥镜对病灶的具体位置不好辨认,对医生的专业水平和临床经验要求非常高。近年出现了白光加荧光的双相机新型医用内窥镜摄像技术,显像效果优于单相机白光内窥镜。白光用来显示基础影像,荧光用来显示病灶位置及其清晰的边沿,使医生能够清晰直观地处理病灶,提高医生的手术效率和成功率,大幅降低医生的手术难度。
[0004]双相机内窥镜成像需要使两个相机齐焦,传统做法是靠提高相关零件的精度来保证两个相机对焦,导致每个零件的成本都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可配合使用升降平移台使两个相机齐焦,对内窥镜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并提供一种由该套装做成的双相机内窥镜。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包括相互独立且可组装在一起的分光结构件、中转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分光结构件包括内置有分光镜的T型光通道和设置在底部的调试圆孔,所述T型光通道包括在同一轴线上的第一相机开口和镜头开口,以及竖直连通所述调试圆孔的第二相机开口;所述中转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所述调试圆孔配合的调试圆柱和用于与所述下连接件粘接的粘接板,所述中转连接件中央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下连接件上设置有销轴孔,所述下连接件中央设置有组装时经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相机开口光学对齐的第二通孔。
[0008]本申请提供的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可借助升降平移台使两个相机齐焦,降低对内窥镜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相机开口的内径,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相机开口的内径。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件的顶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粘接板粘接的粘接环,所述销轴孔以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为圆心圆周阵列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粘接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所述粘接环的外径小于多个所述销轴孔的内切圆的直径。
[0011]进一步地,所述调试圆孔的深度大于所述调试圆柱的高度。齐焦装配时,调试圆柱和调试圆孔的配合用于调节分光结构件和下连接件之间的竖直距离,调试圆孔的深度大于
所述调试圆柱的高度可增大调节范围。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件的底面设置有第二相机连接孔,所述第二相机连接孔位于所述销轴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分光结构件包括具有所述镜头开口的镜头连接面和与所述镜头连接面相对的第一相机连接面,所述镜头连接面上设置有镜头连接孔,所述第一相机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相机连接孔。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相机连接面的周围设置有第一相机连接部,所述第一相机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相机连接部上,所述镜头连接面的周围设置有镜头连接部,所述镜头连接孔设置在所述镜头连接部上,所述第一相机连接部和所述镜头连接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5]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相机连接部和所述镜头连接部的最低点不低于所述分光结构件的底面。避免齐焦装配时第一相机连接部和所述镜头连接部妨碍中转连接件或下连接件活动。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还包括门架,所述分光结构件的顶部设置有悬挂接口,所述门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悬挂接口配合的定位件。
[00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由该套装做成的双相机内窥镜,包括第一相机、第二相机、镜头和上述的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所述镜头与所述镜头开口光学对齐地连接,所述第一相机与所述第一相机开口光学对齐地连接,所述调试圆柱固定插置在所述调试圆孔中,所述粘接板与所述下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相机设置在所述下连接件的底部,所述第二相机依次经所述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相机开口光学对齐。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装配成双相机内窥镜时,先悬挂固定好分光结构件,利用升降平移台调节中转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的位置使两个相机同时对焦,不过分依靠双相机内窥镜零件制作时的加工精度来保证两个相机齐焦,而是依靠双相机内窥镜装配时调整套装内各零件的位置来保证两个相机齐焦,可降低双相机内窥镜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有利于降低双相机内窥镜的制作成本。
[0019]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的立体图之一。
[0021]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的立体图之二。
[0022]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相机内窥镜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相机内窥镜装配以实现齐焦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分光结构件;11、T型光通道;12、调试圆孔;13、分光镜;14、悬挂接口;2、中转连接件;21、调试圆柱;22、粘接板;23、第一通孔;3、下连接件;31、第二相机连接孔;32、粘接环;33、第二通孔;4、门架;41、定位件;5、第一相机;6、第二相机;7、镜头;8、升降平移台;81、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0027]参照图1至图4,一种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包括相互独立且可组装在一起的分光结构件1、中转连接件2和下连接件3。
[0028]分光结构件1包括内置有分光镜13的T型光通道11和设置在底部的调试圆孔12,T型光通道11包括第一相机开口、第二相机开口和镜头开口,第一相机开口和镜头开口在同一轴线上,第二相机开口与该轴线垂直。从镜头进入的光线经分光镜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独立且可组装在一起的分光结构件(1)、中转连接件(2)和下连接件(3),所述分光结构件(1)包括内置有分光镜(13)的T型光通道(11)和设置在底部的调试圆孔(12),所述T型光通道(11)包括在同一轴线上的第一相机开口和镜头开口,以及竖直连通所述调试圆孔(12)的第二相机开口;所述中转连接件(2)包括用于与所述调试圆孔(12)配合的调试圆柱(21)和用于与所述下连接件(3)粘接的粘接板(22),所述中转连接件(2)中央设置有第一通孔(23);所述下连接件(3)上设置有销轴孔,所述下连接件(3)中央设置有组装时经所述第一通孔(23)与所述第二相机开口光学对齐的第二通孔(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3)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相机开口的内径,所述第二通孔(33)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相机开口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件(3)的顶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粘接板(22)粘接的粘接环(32),所述销轴孔以所述第二通孔(33)的中心为圆心圆周阵列在所述连接件(3)上,所述粘接环(3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3)的内径,所述粘接环(32)的外径小于多个所述销轴孔的内切圆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试圆孔(12)的深度大于所述调试圆柱(21)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机内窥镜齐焦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件(3)的底面设置有第二相机连接孔(31),所述第二相机连接孔(31)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由宁罗俊林陈勇张凌枫麦晓杰安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