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发电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08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用支架,包括:支撑机构,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间的支撑杆以及通过铰轴铰接在支撑杆上端的光伏板;所述底座四角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以及,调节机构,包括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传动连接的蜗杆以及啮合连接于所述蜗杆下端的蜗轮以及设置在蜗轮内部的第一螺纹杆以及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圆周表面的第一滑块以及通过铰轴铰接在第一滑块上端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设置有四个,通过设置的调节机构,能够根据阳光入射线对光伏板的朝向进行调节,使得光伏板始终处于最大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高,实用性更佳。实用性更佳。实用性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发电用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支架领域,尤其是一种光伏发电用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配合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与其迎光角度是密切相关的,当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太阳能电池板上时,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最大,即太阳能电池板迎光角度(即太阳光入射线与太阳能电池板法线方向的夹角)越小,其光电转换效率越高,光伏发电装置在使用时需要支架对其进行支撑,继而便于后续的使用。
[0003]现有的光伏发电用支架大多为固定设置,只能针对一个方向,无法调节光伏板的朝向,从而在光伏板迎光角度发生变化时,光伏发电装置的工作效率也会发生变化,导致工作效率变差,使用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光伏发电用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6]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光伏发电支架无法改变光伏板迎光角度,导致工作效率变差,使用效果不佳。/>[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发电用支架,包括:支撑机构,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间的支撑杆以及通过铰轴铰接在支撑杆上端的光伏板;所述底座四角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以及,调节机构,包括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传动连接的蜗杆以及啮合连接于所述蜗杆下端的蜗轮以及设置在蜗轮内部的第一螺纹杆以及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圆周表面的第一滑块以及通过铰轴铰接在第一滑块上端的第一连接杆。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光伏发电用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分别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四角处,四个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下端均设置有万向轮。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光伏发电用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蜗轮和第一螺纹杆均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蜗轮和第一螺纹杆前后水平阵列设置在底座的内部。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光伏发电用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滑块设置有六个,每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滑块。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光伏发电用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的上端开设有移动槽,且移动槽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设置在六个所述移动槽的内部。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光伏发电用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分别与六个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相连接,三个右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均通过铰轴与光伏板右端下表面铰接,三个左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均通过铰轴与光伏板左端下表面铰接。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光伏发电用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的下端内部开设有收纳槽,且收纳槽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收纳槽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下端,所述收纳槽的直径大于万向轮的直径。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光伏发电用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双轴电机前后水平阵列设置在底座的内部,三个所述双轴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均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六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圆周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第二滑块,六个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均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二连接杆。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光伏发电用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动伸缩杆和套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和套杆均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和套杆的下端均通过铰轴与底座的上表面铰接,三个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均通过铰轴与光伏板的右端下表面铰接,三个所述套杆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支撑伸缩杆,三个所述支撑伸缩杆的左端通过铰轴与光伏板的左端下表面铰接。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光伏发电用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套杆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支撑伸缩杆的右端表面设置有凸块,且凸块滑动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调节机构,能够根据阳光入射线对光伏板的朝向进行调节,使得光伏板始终处于最大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高,实用性更佳。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中调节机构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正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的正剖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3的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实用新
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7]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1
[0029]参照图1-图3,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用支架,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对光伏装置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增加了光伏装置太阳光照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光伏装置的使用效率。
[0030]所述光伏发电用支架,包括支撑机构100以及设置在支撑机构100内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发电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00),包括底座(101)、设置于所述底座(101)上表面中间的支撑杆(102)以及通过铰轴铰接在支撑杆(102)上端的光伏板(103);所述底座(101)四角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300);以及,调节机构(200),包括伺服电机(201)、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201)传动连接的蜗杆(202)以及啮合连接于所述蜗杆(202)下端的蜗轮(203)以及设置在蜗轮(203)内部的第一螺纹杆(204)以及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204)圆周表面的第一滑块(205)以及通过铰轴铰接在第一滑块(205)上端的第一连接杆(2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00)包括第二电动伸缩杆(301),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301)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301)分别设置在底座(101)的上表面四角处,四个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301)的下端均设置有万向轮(30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发电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203)和第一螺纹杆(204)均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蜗轮(203)和第一螺纹杆(204)前后水平阵列设置在底座(101)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发电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205)设置有六个,每个所述第一螺纹杆(204)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滑块(205)。5.根据权利要求1、2、4任一所述的光伏发电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1)的上端开设有移动槽(400),且移动槽(400)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第一滑块(205)分别设置在六个所述移动槽(400)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发电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06)设置有六个,六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06)的下端分别与六个所述第一滑块(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树阳杜少山杨东黄登海陈永生马真金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澜沧江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