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性支气管镜铲切内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06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性支气管镜铲切内套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硬性支气管镜铲切消瘤时,因硬镜头部不够锋利,铲除大气道肿瘤比较困难的问题;包括内套管、握持部、铲切头,所述内套管、握持部、铲切头一体成型,所述内套管开设有平行与内套管的轴线的收缩间隙,所述内套管的直径比硬镜鞘管稍大,所述握持部设于所述内套管的左端,所述铲切头设于所述内套管的右侧,所述铲切头的半径与所述内套管的半径相同,所述铲切头的形状为在所述内套管的基础上切除一定部位形成关于所述收缩间隙的弧形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轻松有效的铲除大气道肿瘤、且不影响硬性支气管镜鞘管进出,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使用简单,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性支气管镜铲切内套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硬性支气管镜铲切内套管。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检查和手术已成为医疗领域的常规诊疗手段。医用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其能通过自然腔道或微创小口进入患者体内,直接对病灶进行观察和治疗,打开了微创手术的大门,为医疗领域带来巨大进步。目前市面上的内窥镜种类繁多,按照其功能可分为用于消化道、呼吸系统、腹腔、泌尿、妇科等种类。
[0003]现有硬性支气管镜铲切消瘤时,因硬镜头部不够锋利,铲除大气道肿瘤比较困难,不能有效快速的铲切肿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硬性支气管镜铲切消瘤时,因硬镜头部不够锋利,铲除大气道肿瘤比较困难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硬性支气管镜铲切内套管,包括内套管、握持部、铲切头,所述内套管、握持部、铲切头一体成型,所述内套管开设有平行与内套管的轴线的收缩间隙,所述内套管的直径比硬镜鞘管稍大,所述握持部设于所述内套管的左端,所述握持部向所述内套管管外偏斜一定角度,所述铲切头设于所述内套管的右侧,所述铲切头的半径与所述内套管的半径相同,所述铲切头的形状为在所述内套管的基础上切除所述收缩间隙左右两侧的一定部位形成关于所述收缩间隙对称的的弧形形状。
[0006]优选地,所述内套管的靠近所述握持部的一端切除一定部位形成关于所述收缩间隙的弧形形状。
[0007]优选地,所述内套管靠近所述握持部的一端的弧形角度小于铲切头的弧形角度。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1、通过在硬镜鞘管内添加铲切内套管,可以轻松有效的铲除大气道肿瘤。
[0010]2、铲切内套管不影响硬性支气管镜鞘管进出,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0011]3、铲切内套管使用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硬性支气管镜铲切内套管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
[0014]图中:内套管1、握持部2、铲切头3。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上”、“下”、“横”、“内”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实施例:
[0019]一种硬性支气管镜铲切内套管,包括内套管1、握持部2、铲切头3,所述内套管1、握持部2、铲切头3一体成型,所述内套管1开设有平行与内套管1的轴线的收缩间隙,所述内套管1的直径比硬镜鞘管稍大,所述握持部2设于所述内套管1的左端,所述握持部2向所述内套管1管外偏斜一定角度,所述铲切头3设于所述内套管1的右侧,所述铲切头3的半径与所述内套管1的半径相同,所述铲切头3的形状为在所述内套管1的基础上切除所述收缩间隙左右两侧的一定部位形成关于所述收缩间隙的弧形形状。
[0020]进一步,所述内套管1的靠近所述握持部2的一端切除所述收缩间隙左右两侧的一定部位形成关于所述收缩间隙的弧形形状。
[0021]进一步,所述内套管1靠近所述握持部2的一端的弧形角度小于铲切头3的弧形角度。
[0022]使用方法:在硬性支气管镜的基础上使用,铲切内套管直径比硬性支气管镜内径大,但有收缩间隙,有弹性,可以很好的紧密贴合在硬性支气管镜鞘管上,需要铲切肿瘤时,插入铲切内套管,用铲切内套管的铲切头3铲切肿瘤,在使用铲切内套管之后,及时使用硬性支气管镜鞘管压迫创伤处,进行止血当使用完毕时,手持握持部2将铲切内套管拿出,再拔出硬性支气管镜鞘管。
[0023]以下为该硬性支气管镜铲切内套管的常用尺寸
[0024] 外径内径长度收缩间隙18.88.745cm2cm29.89.745cm2cm310.810.745cm2cm411.311.245cm2cm513.313.245cm2cm
[002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
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性支气管镜铲切内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管(1)、握持部(2)、铲切头(3),所述内套管(1)、握持部(2)、铲切头(3)一体成型,所述内套管(1)开设有平行于内套管(1)的轴线的收缩间隙,所述内套管(1)的直径比硬镜鞘管稍大,所述握持部(2)设于所述内套管(1)的左端,所述握持部(2)向所述内套管(1)管外偏斜一定角度,所述铲切头(3)设于所述内套管(1)的右侧,所述铲切头(3)的半径与所述内套管(1)的半径相同,所述铲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程鹏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