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雾发生装置及水合负氧离子发生器、空气净化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8954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雾发生装置及水合负氧离子发生器、空气净化器,其中水雾发生装置包括基座;安装座;雾化片;所述基座上开设有能连通腔室与安装腔的通孔,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安装座能绕通孔的轴线转动至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连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脱离的第二状态。通过旋转安装座,即能实现安装座与连接座的拆装,相对于螺钉连接的方式,较为方便,并且第一定位部设置在基座上,第二定位部设置在安装座上,也不会丢失。也不会丢失。也不会丢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雾发生装置及水合负氧离子发生器、空气净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水雾发生装置及水合负氧离子发生器、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污染,空气净化器越来越被人们熟悉,一般来说,空气净化器吸收被污染的周围空气,对所吸收的空气进行净化,并将清洁空气排出至外部,由此对空气净化器周围区域的空气进行净化。负离子(负氧离子)是空气中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离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当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不低于每立方厘米1000~1500个时,这样的空气被视为清新空气。因此,在空气净化器中设置能产生负氧离子的模块,有利于提高空气净化效果。如专利号为CN202021026130.X(公告号为CN21323782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水雾发生装置及水合负氧离子发生器、空气净化器》、专利号为CN202021025461.1(公告号为CN21399649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水雾发生装置及应用有该装置的水合负氧离子发生器》等所示,均包括基座、负离子针,基座内部中空形成离子发生腔,负离子针设于离子发生腔中,水雾发生装置设于基座下方且输出端口与离子发生腔相连通。
[0003]由于目前的技术限制,水雾发生装置的雾化片只有3000到5000小时的使用寿命。基座与水雾发生装置通常采用三颗螺钉固定,用户自行更换水雾发生装置较为麻烦,且因为螺钉较小,存在丢失固定螺钉导致水雾发生装置无法安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便于水雾发生组件拆装的水雾发生装置。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水雾发生装置的水合负氧离子发生器。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水合负氧离子发生器的空气净化器。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雾发生装置,包括
[0008]基座,内部具有中空的腔室;
[0009]水雾发生组件,包括
[0010]安装座,能与基座相连,且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能与基座的腔室相流体连通的安装腔;
[0011]雾化片,设于安装腔中;
[001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开设有能连通腔室与安装腔的通孔,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安装座能绕通孔的轴线转动至第一定位部
与第二定位部相连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脱离的第二状态。
[0013]为了便于安装座的安装腔与基座的腔室的连通,所述安装座局部自通孔伸入基座的腔室中,所述安装腔的其中一个端口贯通安装座并位于腔室中,所述第一定位部设于基座的腔室外部并位于通孔的周沿处,所述第二定位部设于安装座的外周壁上。这样安装腔与腔室之间直接连通,不需要其他过渡部件来实现相连通,涉及的部件少。
[0014]为了提高安装座与基座的装配稳定性,所述第一定位部有至少两个并沿基座的通孔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有至少两个并沿安装座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安装座与基座之间多点相连,连接牢固性好。
[0015]结构简单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能与第二定位部位于以通孔的轴线为中心线的同一圆周上,且所述定位槽能供第二定位部容置于内;或者所述第二定位部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能与第一定位部位于以通孔的轴线为中心线的同一圆周上,且所述定位槽能供第一定位部容置于内。通过旋转安装座,使第二定位部位于或脱出第一定位部的容置槽内,即实现水雾发生组件的拆装,较为方便;并且当第二定位部进入定位槽并与定位槽相抵时,此时安装座不能继续转动,用户感觉到该转动阻力时,即提示用户安装到位;且第二定位部和定位槽的撞击会发出声音,提示用户装配到位。
[0016]为了防止在非外力作用下,第二定位部从定位槽中脱离,导致水雾发生组件与基座脱离,所述安装座位于基座的下方,所述安装座位于基座的下方,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底部设有第一凸部,所述定位槽的底壁上在邻近槽口处凸设有能位于第一凸部外侧并与第一凸部相抵的第二凸部。第二凸部对第一凸部的止挡,起到限位第二定位部的作用,如果没有外力施加在第二定位部上,第二定位部不能轻易越过第二凸部从定位槽中脱离。
[0017]为了便于转动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外周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条筋条,各所述筋条沿远离基座的方向延伸。筋条便于用于施力于安装座上,否则如果安装座外部是光滑面,用于施力在安装座上时、手容易打滑。
[0018]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上述水雾发生装置的水合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腔室中设有负离子发生组件。
[0019]为了使得雾化片、负离子发生组件通电进行工作,但是又减少导线的使用,所述安装座中嵌置有用于控制雾化片工作与否的第一电路板,所述安装座上开有供第一电路板上的连接触点露出的开口;所述负离子发生组件包括负离子针,所述基座中设置有位于腔室外部的用于控制负离子针工作与否的第二电路板,该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朝向安装座上的开口延伸的电连接柱,在安装座与基座相连的状态下,所述电连接柱插入开口与第一电路板上的连接触点相接触。在安装座表面开设供第一电路板的连接触点露出的开口,便于将其与控制负离子针工作的第二电路板通过触点接触实现电连接,减少了导线的使用,便于连接且故障率低。
[0020]所述电连接柱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优选地,所述电连接柱包括
[0021]柱体,一端安装在第二电路上,所述柱体朝着第一电路板的连接触点延伸;
[0022]触杆,与柱体的另一端相连并能沿柱体的轴向移动;
[0023]弹性件,作用于触杆上,使触杆始终保持朝向第一电路板的连接触点移动的趋势。弹性件施力于触杆上,一来使得触杆与第一电路板紧密接触,不仅保证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实现电连接,二来使得安装座安装在基座上后,第二定位部也会在弹性件弹
力的作用下紧紧抵在定位槽的底壁上,使得第二定位部不容易从定位槽中脱出,提高了水雾发生组件与基座的连接牢固性。
[0024]为了提高安装座与基座的装配稳定性,所述第一定位部有至少两个并沿基座的通孔的周向非均匀的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有至少两个并沿安装座的周向非均匀的间隔设置。这样安装座与基座之间多点相连,连接牢固性好;非均匀设置是为了防止用户在使用时错位装配,导致触杆未与第一电路板的连接触点接触,因为第二定位部和第一定位部有多个,如果是均匀分布的,那么一个第二定位部从多个位置插入都能与一个第一定位部配合,但是这样的话,触杆会与第一电路板的连接触点错位,故将第二定位部和第一定位部设置成非均布的形式,每个第二定位部都只有一个位置可以插入,才能保证所有的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一一对应,且在此情况下,安装座与基座连接完成时,触杆也与第一电路板的连接触点接触。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雾发生装置,包括基座(2),内部具有中空的腔室(21);水雾发生组件(a),包括安装座(3),能与基座(2)相连,且所述安装座(3)上开设有能与基座(2)的腔室(21)相流体连通的安装腔(31);雾化片(4),设于安装腔(3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上开设有能连通腔室(21)与安装腔(31)的通孔(24),所述基座(2)上设有第一定位部(25),所述安装座(3)上设有第二定位部(34),所述安装座(3)能绕通孔(24)的轴线转动至第一定位部(25)与第二定位部(34)相连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一定位部(25)与第二定位部(34)脱离的第二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局部自通孔(24)伸入基座(2)的腔室(21)中,所述安装腔(31)的其中一个端口贯通安装座(3)并位于腔室(21)中,所述第一定位部(25)设于基座(2)的腔室(21)外部并位于通孔(24)的周沿处,所述第二定位部(34)设于安装座(3)的外周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5)有至少两个并沿基座(2)的通孔(24)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34)有至少两个并沿安装座(3)的周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5)上开设有定位槽(251),所述定位槽(251)能与第二定位部(34)位于以通孔(24)的轴线为中心线的同一圆周上,且所述定位槽(251)能供第二定位部(34)容置于内;或者所述第二定位部(34)上开设有定位槽(251),所述定位槽(251)能与第一定位部(25)位于以通孔(24)的轴线为中心线的同一圆周上,且所述定位槽(251)能供第一定位部(25)容置于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位于基座(2)的下方,所述第二定位部(34)的底部设有第一凸部(341),所述定位槽(251)的底壁上在邻近槽口处凸设有能位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晓龙陈德强刘世宇许佳威宗志喜霍彦强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