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坡屋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886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物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坡屋面结构,包括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过滤组件,所述排水槽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助流体,所述排水槽的左端贯穿有流出槽和集物槽,所述排水槽的左端活动连接有水流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过滤组件的过滤,将杂物留于过滤组件的上端,水流会流入助流体的上端后随着助流体的坡面加速向排水槽左端的流出槽流去,当水流至流出槽的上端向下冲击时,会冲击水流扇的扇叶,使得水流扇带动第一皮带组和第二皮带组从而使得过滤组件上端的杂物在过滤组件转动时通过集物槽的内部,之后落于底面,使得雨水的排水流畅,不受堆积杂物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坡屋面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物结构
,具体是一种建筑物坡屋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物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建筑物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的所有东西,即包括房屋又包括构筑物,狭义的建筑物是指房屋,不包括构筑物。
[0003]常见的房屋大多会在屋顶留下排水孔,排水孔的下方也大多会连接有排水管道,但房顶暴露在空中,房顶上方常会聚集有落叶等杂物,在降雨后会随着雨水一同落入排水管道,可能会堵塞排水管,影响雨水的正常排放。
[0004]现有的房顶大多较高,在房顶落叶等杂物聚集到排水口附近后会影响雨水的排走,且会造成雨水在落叶聚集处汇集,使得雨水未能从排水孔排走,汇集的雨水会侵蚀建筑物,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坡屋面结构,具有排水流畅和防止雨水侵蚀建筑物的优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坡屋面结构,包括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过滤组件,所述排水槽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助流体,所述排水槽的左端贯穿有流出槽和集物槽,所述排水槽的左端活动连接有水流扇,所述水流扇的前端活动连接有第一皮带组,所述第一皮带组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第二皮带组。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水槽的左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右端活动连接有转动丝杠,所述转动丝杠的前端活动连接有移动清扫体,所述移动清扫体右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助力滚轮,所述转动丝杠的左端活动卡接有拉动体,所述排水槽的中部放置有坡屋本体,通过坡屋本体放置于排水槽的中部,使得落于坡屋本体上方的雨水可流入排水槽的内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组件由转轴、转动轮和皮带组成,所述过滤组件的皮带中部开设有槽,所述助流体的纵向切面为三角形,所述助流体的斜面与排水槽的底面呈三十度夹角,通过过滤组件的组成和过滤组件皮带中部开设的槽,使得过滤组件的皮带可过滤雨水中的杂物且绕转动轮转动,通过助流体的形状和助流体与排水槽的关系,使得雨水落于助流体的斜面后可快速的向排水槽的左端流去。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水槽呈“L”字型,所述流出槽位于过滤组件的下方,所述集物槽位于过滤组件的左方,所述水流扇位于流出槽的上端,所述水流扇为转动轴和转动页组成,通过排水槽的形状,使得水流可沿排水槽流动,通过流出槽的位置,使得排水槽内部的水流可从流出槽的内部流走,通过集物槽的位置,使得过滤组件上端
的杂物可经由集物槽的内部后落于排水槽的外侧,通过集物槽使得杂物聚集,方便工作人员清扫,通过水流扇与流出槽的位置和水流扇的组成,使得流入流出槽内部的水流会冲击水流扇,带动水流扇转动。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槽共有两个且以排水槽的纵向中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移动清扫体由上端的移动块和下端的刷头组成,所述移动清扫体的上端活动卡接于限位槽的内部,所述移动清扫体位于助流体的上方,通过限位槽的位置和限位槽与移动清扫体的关系,使得限位槽可限制移动清扫体的活动范围,通过移动清扫体与助流体的位置,使得移动清扫体可清扫助流体上端聚集的泥沙,通过移动清扫体的组成,使得移动清扫体可沿限位槽移动的同时清扫助流体上端的泥沙。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水槽左端的前方贯穿有孔洞,所述转动丝杠的左端开设有卡槽,所述拉动体由尼龙绳和球形卡块组成且贯穿排水槽左端前方的孔洞延伸于排水槽的外部,所述拉动体的球形卡块与转动丝杠左端的卡槽卡接,通过排水槽左端前方的孔洞使得拉动体可置于排水槽的外部,通过转动丝杠左端的卡槽与拉动体的球形卡块卡接,使得拉动体转动时可带动转动丝杠转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下雨时坡屋本体上端的杂物随水流一同被冲入排水槽的内部,之后落于过滤组件的上端,经由过滤组件的过滤,将杂物留于过滤组件的上端,水流会流入助流体的上端后随着助流体的坡面加速向排水槽左端的流出槽流去,当水流至流出槽的上端向下冲击时,会冲击水流扇的扇叶,使得水流扇带动第一皮带组和第二皮带组从而使得过滤组件上端的杂物在过滤组件转动时通过集物槽的内部,之后落于底面,使得雨水的排水流畅,不受堆积杂物的影响。
[0014]2、本技术通过雨停之后拉动拉动体转动,使得拉动体带动转动丝杠转动,从而带动移动清扫体沿限位槽移动,使得移动清扫体清理助流体上端遗留的泥沙,降低助流体的上端泥沙淤积而留有积水侵蚀建筑的事情发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整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排水槽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2的B处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过滤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图5的C处放大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图5的D处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排水槽;2、过滤组件;3、助流体;4、限位槽;5、转动丝杠;6、移动清扫体;7、助力滚轮;8、流出槽;9、集物槽;10、水流扇;11、第一皮带组;12、第二皮带组;13、拉动体;14、坡屋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坡屋面结构,包括排水槽1,排水槽1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过滤组件2,排水槽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助流体3,排水槽1的左端贯穿有流出槽8和集物槽9,排水槽1的左端活动连接有水流扇10,水流扇10的前端活动连接有第一皮带组11,第一皮带组11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第二皮带组12。
[0025]其中,排水槽1的左端开设有限位槽4,限位槽4的右端活动连接有转动丝杠5,转动丝杠5的前端活动连接有移动清扫体6,移动清扫体6右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助力滚轮7,转动丝杠5的左端活动卡接有拉动体13,排水槽1的中部放置有坡屋本体14,通过坡屋本体14放置于排水槽1的中部,使得落于坡屋本体14上方的雨水可流入排水槽1的内部。
[0026]其中,过滤组件2由转轴、转动轮和皮带组成,过滤组件2的皮带中部开设有槽,助流体3的纵向切面为三角形,助流体3的斜面与排水槽1的底面呈三十度夹角,通过过滤组件2的组成和过滤组件2皮带中部开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坡屋面结构,包括排水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1)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过滤组件(2),所述排水槽(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助流体(3),所述排水槽(1)的左端贯穿有流出槽(8)和集物槽(9),所述排水槽(1)的左端活动连接有水流扇(10),所述水流扇(10)的前端活动连接有第一皮带组(11),所述第一皮带组(11)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第二皮带组(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1)的左端开设有限位槽(4),所述限位槽(4)的右端活动连接有转动丝杠(5),所述转动丝杠(5)的前端活动连接有移动清扫体(6),所述移动清扫体(6)右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助力滚轮(7),所述转动丝杠(5)的左端活动卡接有拉动体(13),所述排水槽(1)的中部放置有坡屋本体(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2)由转轴、转动轮和皮带组成,所述过滤组件(2)的皮带中部开设有槽,所述助流体(3)的纵向切面为三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钦赵远翔吴祁邵邹凡超吴雪翠许岩夏伟淞李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七冶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