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顺坚专利>正文

电信系统转接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8688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信系统转接器,包括:机箱、机匣及单通道转接单体;转接单体由转接插座、两电路板以及外壳组成;两电路板固定在外壳的下端部,其一电路板衔接转接插座及跳接用引脚,另一电路板分别以输出入引脚以及电源插销作为外接端点;机匣,供转接单体套入,其内部与转接单体的输出入引脚及电源插销相应形成有插槽及套孔;机箱,供多个机匣套入,于内壁面配置有馈电用电路板,电路板表面形成有多片外接电源的铜箔,以送入电力至转接单体中。(*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信系统转接器,其为单一通道的转接单体,通过三孔式转接插座、两垂直电路板以及外壳,依次套合于机匣并组合于机箱中,形成电信系统的信号转接器。现今电信局的各系统之间,均是通过所谓的转接器连接,这种转接器内部的电路设计如图8所示,其设计有跳接与转接的线路,输入线路(I/P)为通过同轴接头67或是直接以绕线端子送入,通过一具有鉴测插孔54(供监视用)、及两转接插孔55的转接插座51而与图中左下方的跳接用引脚56连接,并同时在图中上方设置有显示使用状态的闪烁指示灯53以及电源供电线路,该输入线路(I/P)及跳接用引脚56是固定连接于两电信系统上,而转接线路则通过转接插座51,经插入输出入(IN/OUT)插头后,可迅速地将连接在跳接用引脚56上的电信系统断开,而由插入于转接插座51处的其他系统立即接替。而现有的转接器,有两种不同型式,其中一种为如图6所示,包括有可供固定在机箱或机架(图未示)的机匣60以及可供插入机匣60内的多个转接单体50(仅绘出一组),其中,转接单体50主要由矩形电路板57以及模制转接插座51构成,通过电路板57后部的铜箔接点58与机匣60内底部连接器62的接触弹片63接触,并通过后方的绕线端子64送出信号及连接电源,而电路板57前方亦同样以铜箔接点连接位于下方的多支可供连接其他系统的跳接用引脚56以及与转接单体50上方的模制转接插座51构成信号通路,而在模制转接插座51的正面则形成有指示状态的闪烁指示灯53、监测插孔54以及两转接插孔55,于两转接插孔55处插入欲插接的插头(塞套)时,即可通过模制转接插座51内部的切换作用(如图8),而使下方的跳接用引脚56离线,转而以插入两转接插孔55的线路与之衔接,另外,在转接单体50的上方形成有具卡榫521的弹片52,使得转接单体50沿着机匣60的导沟61插入后,可藉卡榫521卡掣于机匣60上,进行卡合定位,再者,机匣60内面为形成供各转接单体50插入导电的弯曲型接触弹片63以及朝后延伸的绕线端子64,而可通过绕线端子64直接与外界线路连接或是通过组合有多个信号输出入同轴接头67的后框架66,如图7所示,通过绕线65连接同轴接头67以及绕线端子64,使信号转换为同轴型式,而顺利地与不同信号接头连接,至于提供前述转接单体50的电力,为直接以特定的绕线端子传入至各转接单体50。上述现有电信系统转接器,存在如下问题1·电力配线安装不便安装时,电力配线必须通过打线方式将电源线卷绕于特定的绕线端子上,这样,欲进行机匣之间的大量配线作业时,极为复杂而不便,且容易因各机匣之间排列紧密,而更易导致麻烦,此外,若机匣损坏而欲更换时,更须增加拆除绕线与重新绕线(打线)的步骤,作业不便。2·转接单体易脱落,安全性不佳转接单体50仅以一个弹片52的卡榫521与机匣60扣合,容易因振动或略微遭不当拨动而脱落,造成转接单体50接触不良或信号中断的严重缺陷。3·转接单体的耐用性不佳由于转接单体50上所形成的转接插座51的各式插孔是以塑料一体方式成型,这样,即容易因插头不断地插拔作业而导致“扩孔”问题,因此,耐用性较差。4·接触弹片耐用性不佳接触弹片63为使用弯曲式弹片,即容易因多次插拔而变形,导致局部接触不良,这使电信系统的可靠度降低。而另外一种转接器,其结构基本如图9所示,其转接单体70集成有四组通道,表面并列有如前述的四组闪烁指示灯73、四组监测插孔74、四组输出入转接插孔75以及四排纵向的跳接用引脚72,其内部则有一内侧电路板77连接四组转接插座71,各转接插座71除了绝缘垫片之外,其余均为金属材料,不会产生图6的塑料模制转接插座所衍生的扩孔问题,故较为耐用,且内侧电路板77的背面有一组转接用引脚771,可供选择性地插接两种不同型式的外侧电路板78、79,此两种外侧电路板78上、下端均形成有可供螺丝784将之组合于单体背面处的圆孔,并且在上方位置形成有电源接触脚783、793以及转接头782、792,而两外侧电路板78、79不同处仅在于分别形成有绕线端子781或同轴接头791而已,转接头782、792可与转接单体70的转接引脚771结合而构成信号回路,而位于两外侧电路板78、79上方的三支电源接触脚783、793则可接触机箱的电源铜片,使外界电力传输至转接单体70。这种电信转接器,虽具有耐用性较高、电源线无需绕线连接的优点,但这种单一转接单体70形成四组通道,进行维修作业时,必然会造成四组通道中断,而由于每个通道为以载波调变方式传送数百组信号,这种产品容易造成相当多回路中断,显然会造成对通信的严重影响,且此项设计亦由于可供活动更换的外侧电路板79的各同轴接头791及其后方的阻抗转换器尺寸较大,而需占用较大容积,且各组通道亦无法如传统方式那样,可将之切割开,故这种集成有多组通道的转接单体70,若输出入介面要求为75欧姆不平衡式(如图8),则机匣背部亦可提供足够面积与螺丝固定孔衔接阻抗转换器器,亦可避免因不同需求而造成零件多样化,增加库存及制程负担。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可靠的电信系统转接器,其由转接单体、机匣以及机箱所共同组成,主要于机箱内壁面为形成有整排式的馈电用电路板,而通过插入多个机匣,藉机匣背面的弹性触点与馈电用电路板接触,使得电源无需绕线连接,以便于进行拆装,更由于机匣的弹性触点内置有弹簧,使之可与电源之间保持良好的接触导电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于提供一种结构安全可靠的电信系统转接器,其中转接单体为形成有上、下共两组的弹性卡榫,而其下方的弹性卡榫经扣合后,必须通过工具插入才能解除锁定,其可防止脱落。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修的电信系统转接器,其中转接单体为以三孔式转接插座,并配合两个较窄的直立型电路板构成单通道,在维修作业时,仅影响单一通道,不致造成严重的通信中断问题。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识别的电信系统转接器,其中转接单体上形成有一标示牌护套,便于对转接单体进行识别。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措施本技术的电信系统转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单通道转接单体,单通道转接单体由多插孔式的转接插座、两窄片状直立式电路板以及外壳组成;外壳呈框状,两电路板平行地固定在外壳的下端部,两电路板之间由多个导电柱支撑,其一电路板衔接转接插座及连接跳接用引脚,另一电路板分别以输出入引脚以及电源插销作为外接端点;至少一个机匣,供单通道转接单体套入,其内部与转接单体的输出入引脚及电源插销相应形成有插槽以及套孔,插槽内部形成导电夹片及外接引脚,套孔内部配置弹簧及朝外突伸的接触顶针;一机箱,供多个机匣套入其中,于内壁面配置有长条型的馈电用电路板,电路板表面形成有多片平行且外接电源的铜箔,可供机匣插入后,使各电源铜箔与机匣的各顶针接触,以送入电力至机匣与转接单体中。所述的电信系统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单体形成有上、下卡榫,机匣相应处形成有上、下扣孔,下卡榫与下扣孔紧密套合,机匣与机箱亦以上述方式结合。所述的电信系统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单体的正面包括有一可供识别的标示牌护套。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为一种以多个单通道转接单体经机匣转接后,再组合于机箱中,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信系统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单通道转接单体,单通道转接单体由多插孔式的转接插座、两窄片状直立式电路板以及外壳组成;外壳呈框状,两电路板平行地固定在外壳的下端部,两电路板之间由多个导电柱支撑,其一电路板衔接转接插座及连接 跳接用引脚,另一电路板分别以输出入引脚以及电源插销作为外接端点;至少一个机匣,供单通道转接单体套入,其内部与转接单体的输出入引脚及电源插销相应形成有插槽以及套孔,插槽内部形成导电夹片及外接引脚,套孔内部配置弹簧及朝外突伸的接触顶针; 一机箱,供多个机匣套入其中,于内壁面配置有长条型的馈电用电路板,电路板表面形成有多片平行且外接电源的铜箔,可供机匣插入后,使各电源铜箔与机匣的各顶针接触,以送入电力至机匣与转接单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顺坚
申请(专利权)人:黄顺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