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867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包括第一基准梁、第二基准梁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基准梁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均包括第一翼板、腹板以及第二翼板,所述腹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翼板以及所述第二翼板的同一侧的侧边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相互平行;所述腹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件设于由所述第一翼板、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二翼板所形成的内侧区域中,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对齐;还包括固定组件。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将匚型基准梁设计成可拼接结构,使其方便运输和日常储存管理,在使用过程中也能方便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桩基检测是施工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桩基的竖向抗压检测,通常采用静载试验的方法,即在桩基顶部逐渐施加轴向压力,观测桩基的相应检测点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位移,通过根据载荷与位移的关系判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试验方法。而桩基静载荷试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梁,在刚度以及长度方面都有一定要求,如果基准梁在刚度、尺寸长度和稳定性等方面难以满足检测试验规范要求,试验采集的数据则容易受到影响而产生偏差。目前在桩基静载荷试验系统中常用的匚型基准梁的长度过长,既不便于运输,又不便于日常的储存管理,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旨在实现将匚型基准梁设计成可拼接结构,使其方便运输和日常储存管理,在使用过程中也能方便操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基准梁组件,包括第一基准梁、第二基准梁以及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基准梁与所述第二基准梁的长度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基准梁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均包括第一翼板、腹板以及第二翼板,所述腹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翼板以及所述第二翼板的同一侧的侧边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相互平行,即将第一翼板、腹板以及第二翼板组合形成匚型结构;所述腹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于由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二翼板所形成的内侧区域中,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于有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二翼板所形成的内侧区域中,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对齐;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以使所述第一基准梁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均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基准梁与所述第二基准梁相互连接。
[0005]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所述第二板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件以及所述第三板件的同一侧的侧边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件上。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板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贴合连接,所述第二板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腹板贴合连接,所述第三板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二翼板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二翼板贴合连接。
[0007]可选地,当所述第一基准梁与所述第二基准梁相互连接时,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朝向所述第二基准梁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朝向所述第一基准梁的第二端面贴合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腹板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腹板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侧。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到所述第一端面具有第一距离,定义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到所述第二端面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长度相等。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基准梁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均设置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呈矩形阵列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翼板、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二翼板的厚度均一致。
[0012]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螺栓以及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桩基静载试验系统,包括上述的基准梁组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连接件以将第一基准梁与第二基准梁相连接,再通过固定组件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以将第一基准梁与第二基准梁进行可拆卸固定,从而实现将基准梁组件设计成可拼接结构,使其方便运输和日常储存管理,在使用过程中也能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基准梁组件一实施例的拼接前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基准梁组件一实施例的拼接后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基准梁组件一实施例的拼接处截面剖视图。
[0020]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0021]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第一基准梁101第一翼板102腹板103第二翼板104第一安装孔105第一端面2第二基准梁205第二端面3连接件301第一板件302第二板件303第三板件304第二安装孔4固定组件401固定螺栓402固定螺母
[0022]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准梁组件,参考附图1

3,包括第一基准梁1、第二基准梁2以及连接件3,其中,第一基准梁1与第二基准梁2的长度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基准梁1以及第二基准梁2均包括第一翼板101、腹板102以及第二翼板103,腹板10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翼板101以及第二翼板103的同一侧的侧边垂直连接,且第一翼板101与第二翼板103相互平行,即将第一翼板101、腹板102以及第二翼板103组合形成匚型结构;其中第一基准梁1以及第二基准梁2的腹板102上均设有第一安装孔104;连接件3的一端设于由第一基准梁1的第一翼板101、第一基准梁1的腹板102以及第一基准梁1的第二翼板103所形成的内侧区域中,所述连接件3的另一端设于由第二基准梁2的第一翼板101、第二基准梁2的腹板102以及第二基准梁2的第二翼板103所形成的内侧区域中,连接件3上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304,第二安装孔304与第一安装孔104同轴对齐;还包括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04以及第二安装孔304,以使第一基准梁1以及第二基准梁2均与连接件3可拆卸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基准梁1与第二基准梁2相互连接。
[0025]本实施例通过连接件3以将匚型结构的第一基准梁1与第二基准梁2相连接,再通过固定组件4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准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准梁、第二基准梁以及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基准梁与所述第二基准梁的长度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基准梁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均包括第一翼板、腹板以及第二翼板,所述腹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翼板以及所述第二翼板的同一侧的侧边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相互平行;所述腹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于由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二翼板所形成的内侧区域中,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于有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二翼板所形成的内侧区域中,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对齐;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以使所述第一基准梁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均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基准梁与所述第二基准梁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准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所述第二板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件以及所述第三板件的同一侧的侧边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准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贴合连接,所述第二板件的两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龙罗成孙志贤李超华李广平范昊庞忠华谢永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