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换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816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换气机,包括位于室外的进气管道,以及位于室内的新风换气机本体;进气管道竖直设置,且其上方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气口;进气管道内位于进气口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从上往下依次交错的折流挡板,折流挡板由外向内呈向下倾斜的状态,折流挡板固定在进气管道的内壁上,且其另一端距离进气管道之间设置有容纳气流通过的间隙,折流挡板使得进气管道内形成了“S”形的气流通道;进气管道上位于折流挡板的下方设置有通孔,通孔外连通有连接管道,连接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室内并与新风换气机本体之间新风进口连通;通孔处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板;进气管道的下端为开口状态,且其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收集管,收集管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设置有排水管。设置有排水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换气机


[0001]本技术属于空气调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风换气机。

技术介绍

[0002]新风换气机是一种常用的通风换气设备,利用风机将室内的风排出同时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通过机械送风引风使得室内形成新风流动循环。
[0003]现有的新风换气机的新风引入管道需要延伸至室外,因此存在雨水或者昆虫等被抽入管道的可能性,而且现有的新风换气机一般只在新风引入管道入口设置一个滤网,并未对新风引入管道作出其他改进;另外,新风换气机内一般仅对进入其内的新风进行处理以确保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而对排出的污风一般不做处理直接排至室外空气中,此种设置虽然降低了成本,但是有时候新装修的室内会有甲醛等污染性气体,直接排放也不利于环境保护,且新风换气机内也很容易出现霉变细菌滋生等情形,影响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换气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风换气机,包括位于室外的进气管道,以及位于室内的新风换气机本体;所述进气管道竖直设置,且其上方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气口;所述进气管道内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从上往下依次交错的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由外向内呈向下倾斜的状态,所述折流挡板固定在所述进气管道的内壁上,且其另一端距离所述进气管道之间设置有容纳气流通过的间隙,所述折流挡板使得所述进气管道内形成了“S”形的气流通道;所述进气管道上位于所述折流挡板的下方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外连通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室内并与所述新风换气机本体之间新风进口连通;所述通孔处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板;所述进气管道的下端为开口状态,且其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
[0006]进一步地,所述新风换气机本体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全热交换芯;所述全热交换芯呈四棱柱;所述壳体内壁上与所述全热交换芯的四个角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两个水平分隔板和两个竖直分隔板,其中两个水平分隔板和两个竖直分隔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卡设全热交换芯的卡槽,该卡槽形状与所述全热交换芯的两个侧面形成的夹角匹配;所述全热交换芯插接在四个卡槽中,使得所述壳体内形成位于全热交换芯的四个方位的上右腔室、下右腔室、上左腔室和下左腔室,此时壳体内形成了与全热交换芯内连通的两个呈“X”形分布的风道;所述新风换气机本体的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污风入口以及污风出口分别设置在上左腔室处、所述下右腔室处、所述上右腔室处以及所述下左腔室的壳体上;所述新风换气机本体的排风机和送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右腔室内和下右腔室内,所述排风机用于将室内的空气抽出,所述送风机用于将室外的空气送入室内;所述下左腔室内以及所述下右腔室内均设置有气体处理组件;所述上右腔室、下右腔室、上左腔室和下左腔室中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紫外灯。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上左腔室和所述上右腔室中位于所述水平分隔板的上侧和上方所述竖直分隔板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与其相邻处的卡槽之间设有间隙;位于所述上左腔室内的间隙中插设有用于过滤进入全热交换芯的新风的第二过滤网板,位于所述上右腔室内的间隙中插设有用于过滤进入全热交换芯的污风的第三过滤网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处理组件包括二氧化钛陶瓷蜂窝板,所述紫外灯位于所述二氧化钛陶瓷蜂窝板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下右腔室内位于所述二氧化钛陶瓷蜂窝板靠近所述全热交换芯的一侧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四过滤网板、过滤棉板、活性炭板一;所述二氧化钛陶瓷蜂窝板远离所述全热交换芯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板二;所述水平分隔板和所述壳体底板上均设置有插槽,所述第四过滤网板、过滤棉板、活性炭板一、二氧化钛陶瓷蜂窝板以及活性炭板二均插设在所述插槽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网板呈弧形板,该弧形板的球心朝向所述进气管道内部设置;所述进气管道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一过滤网板对应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所属进气管道外,其位于所述进气管道内的一端上设置有毛刷,所述毛刷的端部压紧在所述第一过滤网板上,当转动所述转动杆时,可以对第一过滤网板进行清理。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防雨罩。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进风管道内设置若干个折流挡板,当空气自进气口进入进风管道时,需要经过S形气流通道,由于折流挡板的作用更容易使得空气中的尘埃或者小昆虫由于撞击在折流挡板上而发生沉降,因此最终通过通孔进入连通管道内的含尘量会大大降低;另外,本技术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板,当长时间使用后可以转动转动杆,从而对第一过滤网板进行有效清理,且本技术中的进风管道下方设置有收集管,当出现雨水或者昆虫进入进风管道后,由于重力会掉落至收集管底部,设置排水管当收集管内积累有雨水时,可以打开排水管上的阀门将雨水排出,也可以选择将收集管拆卸下来进行清理。本技术中在四个腔室内均设置有紫外灯管,可以有效防止各个腔室内出现霉变或者滋生细菌等情况,且室内的污风从新风换气机内排出时,会经过二氧化钛陶瓷蜂窝板,因此可以将污风内的气体进行光解,对环境更加友好;且本技术中的全热交换芯、第二过滤网板、第三过滤网板第四过滤网板、过滤棉板等均采用插接形式,当需要更换时直接拉出更换即可,后期维修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式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1、进气管道;2、进气口;3、防雨罩;4、折流挡板;5、第一过滤网板;6、连接管;7、壳体;8、转动杆;9、收集管;10、排水管;11、毛刷;12、全热交换芯;13、紫外灯;14、第二过滤网板;15、竖直分隔板;16、水平分隔板;17、第三过滤网板;18、污风入口;19、新风出口;20、污风出口;21、排风机;22、送风机;23、二氧化钛陶瓷蜂窝板;24、第四过滤网板;25、过滤棉板;26、活性炭板一;27、活性炭板二;28、卡槽;29、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将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以期本
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该技术方案的内容。
[0015]实施例1:
[0016]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风换气机,包括位于室外的进气管道1,以及位于室内的新风换气机本体;此处的新风换气机本体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即可,本实施主要是对进气管道进行改进。所述进气管道1竖直设置,且其上方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气口2;所述进气管道1内位于所述进气口2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从上往下依次交错的折流挡板4,所述折流挡板4由外向内呈向下倾斜的状态,所述折流挡板4固定在所述进气管道1的内壁上,且其另一端距离所述进气管道1之间设置有容纳气流通过的间隙,所述折流挡板4使得所述进气管道1内形成了“S”形的气流通道;所述进气管道1上位于所述折流挡板4的下方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外连通有连接管6道,所述连接管6道的另一端延伸至室内并与所述新风换气机本体之间新风进口连通;所述通孔处设置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换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室外的进气管道(1),以及位于室内的新风换气机本体;所述进气管道(1)竖直设置,且其上方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气口(2);所述进气管道(1)内位于所述进气口(2)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从上往下依次交错的折流挡板(4),所述折流挡板(4)由外向内呈向下倾斜的状态,所述折流挡板(4)固定在所述进气管道(1)的内壁上,且其另一端距离所述进气管道(1)之间设置有容纳气流通过的间隙,所述折流挡板(4)使得所述进气管道(1)内形成了“S”形的气流通道;所述进气管道(1)上位于所述折流挡板(4)的下方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外连通有连接管(6)道,所述连接管(6)道的另一端延伸至室内并与所述新风换气机本体之间新风进口连通;所述通孔处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板(5);所述进气管道(1)的下端为开口状态,且其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收集管(9),所述收集管(9)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换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换气机本体包括壳体(7),以及位于壳体(7)内的全热交换芯(12);所述全热交换芯(12)呈四棱柱;所述壳体(7)内壁上与所述全热交换芯(12)的四个角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两个水平分隔板(16)和两个竖直分隔板(15),其中两个水平分隔板(16)和两个竖直分隔板(15)上均设置有用于卡设全热交换芯(12)的卡槽(28),该卡槽(28)形状与所述全热交换芯(12)的两个侧面形成的夹角匹配;所述全热交换芯(12)插接在四个卡槽(28)中,使得所述壳体(7)内形成位于全热交换芯(12)的四个方位的上右腔室、下右腔室、上左腔室和下左腔室,此时壳体(7)内形成了与全热交换芯(12)内连通的两个呈“X”形分布的风道;所述新风换气机本体的新风进口、新风出口(19)、污风入口(18)以及污风出口(20)分别设置在上左腔室处、所述下右腔室处、所述上右腔室处以及所述下左腔室的壳体(7)上;所述新风换气机本体的排风机(21)和送风机(22)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右腔室内和下右腔室内,所述排风机(21)用于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闯余有良陈飞秦传富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仟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