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及SOC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806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及SOC芯片,该电路包括:40位移位寄存器10、四路选择器20、或非门30、第一异或门40、第一D触发器50、第二D触发器60、第二异或门70、缓冲器80。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及SOC芯片


[0001]本技术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RS

485与UART间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及SOC芯片。

技术介绍

[0002]RS

485(EIA

485)是一种常用的通信协议,在仪表、照明等行业有很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采用SOC通过RS

485接口进行通信。由于RS

485使用差分信号进行信号传输,而普通SOC采用CMOS或TTL电平信号,因此,需要使用RS

485收发器对信号进行转换。
[0003]典型的RS

485信号收发器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A、B接RS

485总线,R、RE、DE、D接SOC。RS

485是半双工,不会同时收发,因此器件设计时RE和DE分别是低电平有效和高电平有效。在实际应用中,可将两个信号接在一起,实现一个控制信号切换输入输出。R是收发器将RS

485信号转换成COMS或TTL电平的输出,用于接SOC的UART输入端口RXD,D是收发器将CMOS或TTL电平转换成RS

485信号的输入,用于接SOC中UART的输出信号TXD。典型的SOC与RS

485收发器的接线图如图2所示。
[0004]在实际布线施工时,当将RS

485总线的两个信号线A、B接反时,会使SOC接收到反相的R信号,同时SOC输出到总线上的信号,也会是反相的信号。如果接收到反相信号,SOC就不能解析出正确的数据,通信就会失败。
[0005]但是,现场布线时通常是不带电接线,要等上电后才能发现A、B信号线是否接反的问题,如果接反则需要断电后重新接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RS

485与UART间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及SOC芯片。
[0007]本技术提出一种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包括:40位移位寄存器10、四路选择器20、或非门30、第一异或门40、第一D触发器50、第二D触发器60、第二异或门70、缓冲器80;
[0008]40位移位寄存器10输出与四路选择器20输入连接,四路选择器20输出与或非门30的两路输入连接,或非门30输出与第一异或门40的第一路输入连接,第一异或门40输出与第一D触发器50的第一路输入连接,第一D触发器50输出与第二D触发器60的第一路输入连接,第一D触发器50输出与第二异或门70的第一路输入连接,第一D触发器50输出与第一异或门40的第二路输入连接,第一D触发器50输出与缓冲器80输入连接,第二D触发器60的输出与第二异或门70的第二路输入连接。
[0009]优选地,40位移位寄存器10采用40bit移位寄存器rx_idle_bit[39:0],具有三个输入端口clk、en、rxd和四个输出端口Bit39:0、Bit31:0、Bit23:0和Bit15:0;输入端口clk、en、rxd分别输入时钟、使能、数据信号,四个输出端口与四路选择器20连接;
[0010]优选地,四路选择器20,具有五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其中四个输出端口与40位移位寄存器10的四个输出端口对应连接,另外一个输入端口rxs输入电平选择信号;输
出端口与或非门30连接。
[0011]优选地,或非门30,具有两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两个输入端口都与四路选择器20的输出端口连接,输出端口与第一异或门40连接。
[0012]优选地,第一异或门40,具有两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其中一个输入端口与或非门30的输出端口连接,另外一个输入端口与第一D触发器50的输出端口连接;输出端口与第一D触发器50的D端连接。
[0013]优选地,第一D触发器50,具有两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其中一个输入端口为D端,其与异或门40的输出端口连接,另外一个输入端口clk输入时钟信号;输出端口为Q端,该输出端口分别与异或门40、第二D触发器60、第二异或门70和缓冲器80连接作为它们的输入。
[0014]优选地,第二D触发器60,具有两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其中一个输入端口与第一D触发器50的输出端口连接,另外一个输入端口clk输入时钟信号;输出端口为Q端,该输出端口与第二异或门70的输入端口连接。
[0015]优选地,第二异或门70,具有两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其中一个输入端口与第二D触发器60的输出端口连接,另外一个输入端口与第一D触发器50的输出端口连接;输出端口rxc输出极性反转标志信号。
[0016]优选地,缓冲器80,具有一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rxp;输入端口与第一D触发器50的输出端口连接,输出端口rxp输出当前极性标志信号。
[0017]本技术提出了一种SOC芯片,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片内总线、UART控制器,集成了上述的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40位移位寄存器10的输入端口clk和en与UART控制器连接,输入端口rxd与MUX连接,四路选择器20的输入端口rxs与UART控制器连接,第一D触发器50的输入端口clk与UART控制器连接,第二D触发器60的输入端口clk与UART控制器连接,第二异或门70的输出端口rxc与UART控制器连接,缓冲器80的输出端口rxp与MUX连接。
[0018]本技术的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RS

485总线的两个信号线A、B正常接时,空闲电平为高(1),低电平(0)作为有效起始位识别,正极性模式通信;RS

485总线的两个信号线A、B接反时,空闲电平为低(0),高电平(1)作为有效起始位识别,UART串口RXD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识别后启动负极性模式通信。本技术的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支持RS

485信号A、B互换,解决接反引起的各种问题。RS

485的两根通信线A、B可以不进行区分,由SOC中UART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进行判断。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典型的RS

485收发电路。
[0020]图2为典型的SOC与RS

485收发器的接线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RS

485与UART间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一种SOC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可应用在RS

485与UART之间,支
持RS

485信号A、B互换,解决接反引起的各种问题。
[0024]如图2和图4所示,基于RS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40位移位寄存器10、四路选择器20、或非门30、第一异或门40、第一D触发器50、第二D触发器60、第二异或门70、缓冲器80;40位移位寄存器10输出与四路选择器20输入连接,四路选择器20输出与或非门30的两路输入连接,或非门30输出与第一异或门40的第一路输入连接,第一异或门40输出与第一D触发器50的第一路输入连接,第一D触发器50输出与第二D触发器60的第一路输入连接,第一D触发器50输出与第二异或门70的第一路输入连接,第一D触发器50输出与第一异或门40的第二路输入连接,第一D触发器50输出与缓冲器80输入连接,第二D触发器60的输出与第二异或门70的第二路输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40位移位寄存器10采用40bit移位寄存器rx_idle_bit[39:0],具有三个输入端口clk、en、rxd和四个输出端口Bit39:0、Bit31:0、Bit23:0和Bit15:0;输入端口clk、en、rxd分别输入时钟、使能、数据信号,四个输出端口与四路选择器2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四路选择器20,具有五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其中四个输出端口与40位移位寄存器10的四个输出端口对应连接,另外一个输入端口rxs输入电平选择信号;输出端口与或非门3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或非门30,具有两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两个输入端口都与四路选择器20的输出端口连接,输出端口与第一异或门4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异或门40,具有两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其中一个输入端口与或非门30的输出端口连接,另外一个输入端口与第一D触发器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浩朱艳亮刘方海崔同杰李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智创文达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