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变倍缩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806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激光变倍缩束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激光器,所述激光器用于出射激光光束,沿着激光光束的入射方向依次设有缩束镜和透射光栅,所述透射光栅为可移动式结构以能够实现光束变倍缩束;其结构简单,利于工程化生产,且生产成本较低,实现了光束变倍缩束。实现了光束变倍缩束。实现了光束变倍缩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变倍缩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激光
,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变倍缩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激光耦合装置、干涉计量幔和激光雷达阁中需要使用缩束装置来缩小激光光束直径,从而得到小光束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传统的激光缩束器结构采用透镜组进行光束缩束,其结构复杂,且体量较大,使用时不方便,若光束间隔较大,无法实现变倍缩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激光变倍缩束装置,其结构简单,利于工程化生产,且生产成本较低,实现了光束变倍缩束。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激光变倍缩束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激光器,所述激光器用于出射激光光束,沿着激光光束的入射方向依次设有缩束镜和透射光栅,所述透射光栅为可移动式结构以能够实现光束变倍缩束。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激光变倍缩束装置,其结构简单,利于工程化生产,且生产成本较低,实现了光束变倍缩束。
[0007]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射光栅朝着激光光束出射方向移动以能够实现位置M处的透射光栅与位置N处的透射光栅呈相对设置。
[0008]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缩束镜的激光光束入射面为平面,所述缩束镜的激光光束出射面为外凸圆锥面。
[0009]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位置M处的透射光栅出射光束为第一缩束光束和第二缩束光束,所述第一缩束光束与所述第二缩束光束之间的距离为X,在位置N处的透射光栅出射光束为第三缩束光束和第四缩束光束,所述第三缩束光束与所述第四缩束光束之间的距离为Y,且X=2Y。
[0010]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激光器包括: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所述第一激光器与所述第二激光器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激光器用于出射第一光束,所述第二激光器用于出射第二光束,所述第一光束与所述第二光束之间的距离为Z,且Z>X。
[0011]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射光栅的+1级衍射角和

1级衍射角均为β。
[0012]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经所述缩束镜透射的第一光束与光轴夹角为β,经所述缩束镜透射的第二光束与光轴夹角为β。
[0013]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包括:透射光栅驱动组件,所述透射光栅驱动组件与所述透射光栅连接。
[0014]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包括:光束采集器,所述光束采集器用于采集在位置M处的透射光栅出射光束信号,所述激光采集器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透射光栅驱动组件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透射光栅驱动组件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透射光栅驱动组件运行状态以
能够实现驱动所述透射光栅从位置M处移动到位置N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激光变倍缩束装置的结构图;
[0016]图2为一种激光变倍缩束装置的结构图;
[0017]图3为一种激光变倍缩束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0018]其中,1

激光器;111

第一激光器;112

第二激光器;2

缩束镜;3

透射光栅;31

位置M处的透射光栅;32

位置N处的透射光栅;4

第一光束;5

第二光束;6

光轴;7

第一缩束光束;8

第二缩束光束;9

第三缩束光束;10

第四缩束光束;11

透射光栅驱动组件;12

激光光束入射面;13

激光光束出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
[0021]可以理解,本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达到本技术的目的。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激光变倍缩束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激光器1,所述激光器1用于出射激光光束,沿着激光光束的入射方向依次设有缩束镜2和透射光栅3,所述透射光栅3为可移动式结构以能够实现光束变倍缩束;所述激光器1包括:第一激光器111和第二激光器112,所述第一激光器111与所述第二激光器112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激光器111用于出射第一光束4,所述第二激光器112用于出射第二光束5;所述第一光束4和所述第二光束5入射至缩束镜2并透射,再经透射光栅3准直为第一缩束光束7和第二缩束光束8,实现光束缩束;操作人员手动将所述透射光栅3朝着激光光束出射方向移动以能够实现位置M处的透射光栅31与位置N处的透射光栅32呈相对设置,当透射光栅3由位置M移动到位置N时,所述第一光束4和所述第二光束5入射至缩束镜2并透射,先经透射光栅3准直为第一缩束光束7和第二缩束光束8,再经透射光栅3准直为第三缩束光束9和第四缩束光束10,实现变倍缩束,所述第一缩束光束7与所述第二缩束光束8之间的距离为X,所述第三缩束光束9与所述第四缩束光束10之间的距离为Y,且X=2Y,所述第一光束4与所述第二光束5之间的距离为Z,且Z>X;第一激光器111波长为532nm,第二激光器112波长为532nm,第一激光器111出射第一光束4为平行圆形光束,第一光束4直径为φ2mm,第二激光器112出射第二光束5为平行圆形光束,第二光束5直径为φ2mm;所述缩束镜2的激光光束入射面12为平面,所述缩束镜2的激光光束出射面13为外凸圆锥面,所述缩束镜2能够将入射的平行光束汇聚为

15度出射光束;透射光栅3的
±
1级衍射角为
±
15度,能够将
±
15度入射光束准直为平行光束;第一光束4和第二光束5之间的距离Z为60mm;第一缩束光束7和第二缩束光束8之间的距离X为30mm;所述第三缩束光束9与所述第四缩束光束10之间的距离Y为15mm,实现了光束变倍缩束。
[0023]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激光变倍缩束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激光器1,所述激光器1用于出射激光光束,沿着激光光束的入射方向依次设有缩束镜2和透射光栅3,所
述透射光栅3为可移动式结构以能够实现光束变倍缩束;所述激光器1包括:第一激光器111和第二激光器112,所述第一激光器111与所述第二激光器112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激光器111用于出射第一光束4,所述第二激光器112用于出射第二光束5,所述透射光栅驱动组件11与所述透射光栅3连接,所述第一光束4和所述第二光束5入射至缩束镜2并透射,再经透射光栅3准直为第一缩束光束7和第二缩束光束8,实现光束缩束,所述透射光栅驱动组件11驱动所述透射光栅3朝着激光光束出射方向移动以能够实现位置M处的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变倍缩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激光器,所述激光器用于出射激光光束,沿着激光光束的入射方向依次设有缩束镜和透射光栅,所述透射光栅为可移动式结构以能够实现光束变倍缩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变倍缩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光栅朝着激光光束出射方向移动以能够实现位置M处的透射光栅与位置N处的透射光栅呈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变倍缩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束镜的激光光束入射面为平面,所述缩束镜的激光光束出射面为外凸圆锥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变倍缩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位置M处的透射光栅出射光束为第一缩束光束和第二缩束光束,所述第一缩束光束与所述第二缩束光束之间的距离为X,在位置N处的透射光栅出射光束为第三缩束光束和第四缩束光束,所述第三缩束光束与所述第四缩束光束之间的距离为Y,且X=2Y。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变倍缩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包括: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所述第一激光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震陈浩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亮点光电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