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黏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738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继电器。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黏连结构,所述直流继电器包含:灭弧罩组件,该灭弧罩组件包含静触头和灭弧罩,在所述灭弧罩组件下方是运动机构,运动机构包括动触板和推杆部件,所述的抗黏连结构包括上、下导磁体和一组磁钢;所述上导磁体位于灭弧罩以上和两个静触头之间的位置,所述下导磁体位于动触板之下并和所述上导磁体构成围绕在动触板外部的导磁回路;所述的一组磁钢的磁场方向与流经动触板的电流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在大电流情况下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压力,以抵消因大电流所产生的电动斥力,使动触头和静触头更可靠地接触降低直流继电器发生触头黏连的概率。流继电器发生触头黏连的概率。流继电器发生触头黏连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黏连结构


[0001]本技术涉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新能源相关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汽车、工程车辆在朝电动化转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发普遍,在由动力电池作为电源所构成的直流电气系统中,直流继电器是用来控制电路通断的必备元件,直流继电器是由线圈和铁心构成的电磁系统作为控制和执行部件,来驱动继电器内部的机构运动使动触头、静触头接通或断开而实现开关功能。
[0003]在带有负载的情况下,直流继电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在接触或断开瞬间会产生电弧,负载电流越大电弧强度越大,在电弧的烧蚀下局部触头材料转变成熔融状态会导致动触头和静触头黏连在一起,直流继电器无法正常分断电路。在高电压直流电气系统中(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气系统),动力电池供电时会产生远远大于额定负载电流的短时间大电流,在大电流的作用下,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电动斥力会显著增加,电动斥力容易使动触头和静触头相互斥开而产生电弧,或者会导致动触头与静触头没有相互斥开但接触电阻增大、温升提高,也就更容易造成直流继电器发生触头黏连的故障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黏连结构。本技术增加在大电流情况下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压力,以抵消因大电流所产生的电动斥力,使动触头和静触头更可靠地接触降低直流继电器发生触头黏连的概率。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黏连结构,所述直流继电器包含:灭弧罩组件,该灭弧罩组件包含静触头和灭弧罩,在所述灭弧罩组件下方是运动机构,运动机构包括动触板和推杆部件,所述的抗黏连结构包括上、下导磁体和一组磁钢;所述上导磁体位于灭弧罩以上和两个静触头之间的位置,所述下导磁体位于动触板之下并和所述上导磁体构成围绕在动触板外部的导磁回路;所述的一组磁钢的磁场方向与流经动触板的电流方向平行。
[0006]所述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黏连结构,所述静触头的一部分位于灭弧罩之上,另一部分穿过所述灭弧罩并深入到灭弧罩之内。
[0007]所述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黏连结构,所述下导磁体为“U”型结构并与所述动触板相互接触。
[0008]所述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黏连结构,所述推杆部件包括推杆、触头弹簧、铁心弹簧、动铁心、轴、和卡簧,所述轴依次穿过推杆、触头弹簧、铁心弹簧和动铁心,所述卡簧与轴两端卡紧对推杆和动铁心限位。
[0009]所述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黏连结构,所述运动机构的动触板和下导磁体两端外分别与推杆和触头弹簧相接触从而与所述推杆部件共同运动。
[0010]所述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黏连结构,所述动触板和下导磁体和推杆部件上下运
动使动触板与静触头相互接触或分离。
[0011]所述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黏连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导磁体为“U”型结构,该“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下导磁体。
[0012]本技术所述的上导磁体或下导磁体根据需要可以设计成“U”型结构,围绕在动触板周围构成导磁回路;当电路导通时,动触板周围伴有磁场产生,下导磁体和上导磁体在磁场力的作用下相吸,电流越大磁场力越大,所述下导磁体和上导磁体之间的吸力越大,所产生的电磁力有利于抵消大电流所产生的静触头和动触板之间的电动斥力,使静触头和动触板保持紧密接触防止相互斥开或接触电阻骤增,降低因触头黏连导致电路故障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面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所述灭弧罩组件分解示意图;
[0016]图4本技术所述运动机构示意图;
[0017]图5本技术所述电动斥力补偿结构原理图;
[0018]图6本技术所述运动机构分解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0]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如图1

图6所示: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黏连结构,所述灭弧罩组件包括静触头1、灭弧罩2,由动触板5和推杆部件7组成的运动机构以及一组磁钢3;静触头1的一部分位于灭弧罩2之上,另一部分穿过灭弧罩2的孔22,在灭弧罩2以上和两个静触头1之间的位置设有上导磁体4;所述运动机构中动触板5可以和所述静触头1接触或分离,下导磁体6与动触板5相接触并和所述上导磁体4构成围绕在动触板5外部的导磁回路;
[0021]推杆部件7包括推杆71、触头弹簧72、铁心弹簧73、动铁心74、轴75、和卡簧76,所述轴75依次穿过推杆71、触头弹簧72、铁心弹簧73和动铁心74,所述卡簧76与轴75两端卡紧对推杆71和动铁心74限位。动触板5和下导磁体6两端外分别与推杆71和触头弹簧72相接触并与所述推杆部件7构成运动机构,所述动触板5和下导磁体6可以和推杆部件7同步运动。
[0022]在所述灭弧罩2的侧壁21外侧有一组磁钢3,所述一组磁钢3的磁场方向与两个静触头1的连线方向平行。
[0023]动触板5和下导磁体6、推杆部件7所组成的运动机构可以相对静触头1往复运动。
[0024]当动铁心74在外力(如电磁力)作用下克服铁心弹簧73的反作用力向静触头1方向运动时,推杆部件7带动动触板5和下导磁体6同步运动,当动触板5运动至与静触头1相接触时,静触头1开始受到触头弹簧72的反作用力,当动铁心74继续运动直到最大位移量(即触头弹簧在推杆部件中达到最大压缩量时),推杆部件7停止运动,静触头1和动触板5在触头弹簧72的作用下紧密接触,此时两静触头1和动触板5构成导电回路;
[0025]当动铁心74的外力减弱或消失后,在触头弹簧72和铁心弹簧73的作用下,所述运
动机构朝向远离静触头1的方向运动,动触板5和静触头1分离,两静触头1之间的电路断开;因两个静触头1之间导通的是高电压大电流的直流电,所述静触头1和动触板5在接触和分离的瞬间会有电弧产生,磁钢3构成的磁场将电弧快速的吹出使电弧快速熄灭;
[0026]在所述电路导通时,静触头1和动触板5之间会有电动斥力产生,电动斥力的作用方向是将静触头1和动触板5相互斥开,而且电路中电流越大所述电动斥力越大,如果电路中有短路电流产生则电动斥力有可能大于静触头1和动触板5之间的压力(即触头弹簧72的作用力),静触头1和动触板5相互斥开并产生电弧,在电弧的烧蚀下触头材料处于熔融状态易导致静触头1和动触板5之间发生黏连,即使静触头1和动触板5没有相互斥开,但接触电阻显著增加也可能导致高温黏连现象。所述下导磁体6位于所述动触板5下方,上导磁体4位于所述动触板5上方,根据需要所述上导磁体或下导磁体可以设计成“U”型结构,围绕在动触板5周围构成导磁回路,所述上导磁体4通过灭弧罩2限位而无法朝下导磁体6运动;当电路导通时,动触板5周围伴有磁场产生,下导磁体6和上导磁体4在磁场力的作用下相吸,电流越大磁场力越大,所述下导磁体和上导磁体之间的吸力越大,所述吸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黏连结构,所述直流继电器包含:灭弧罩组件,该灭弧罩组件包含静触头和灭弧罩,在所述灭弧罩组件下方是运动机构,运动机构包括动触板和推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黏连结构包括上、下导磁体和一组磁钢;所述上导磁体位于灭弧罩以上和两个静触头之间的位置,所述下导磁体位于动触板之下并和所述上导磁体构成围绕在动触板外部的导磁回路;所述的一组磁钢的磁场方向与流经动触板的电流方向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黏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的一部分位于灭弧罩之上,另一部分穿过所述灭弧罩并深入到灭弧罩之内。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黏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磁体为“U”型结构并与所述动触板相互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为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