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721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涉及恶臭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涉及恶臭气体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废气收集管道、预洗水池、生物填料吸附段、除水雾段、循环水喷淋系统,具有处理可燃恶臭气体的净化系统,充分解决了污水处理站废气中甲烷浓度较高,安全措施严格,恶臭浓度较高处理工艺较难的课题,保障净化效率和安全保证的双高要求,提升废气处理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的迫切需求,是针对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满足在复杂现实环境中的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的生物净化的要求,非常适合在实际挤塑机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及推广。合在实际挤塑机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及推广。合在实际挤塑机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及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恶臭废气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的污水处理站废气量大,通常有好氧和厌氧废气,好氧部分曝气量大,有机物质通过好养反应转移到空气中,自然挥发在污水池内呈现无组织废气排放状态,厌氧部分会产生大量硫化氢、氨、甲烷等废气,按照最新环保要求,恶臭气体必须要做到应收尽收、净化达标排放的原则,污水处理站废气浓度非常高、还易燃易爆,传统废气处理工艺用光催化加活性炭吸附、或者放空燃烧的方式都会有爆炸的风险,不仅对工厂的安全风险隐患很大,同时还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还存在排放不达标的风险。因此,以上提到的现有的问题是恶臭气体净化处理行业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安全性低、能耗超高、二次污染严重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持续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技术具有有效净化含甲烷的恶臭气体,充分解决了污水处理站废气易燃易爆较难处理的问题,生物净化具有能耗低,可持续强的特点,利用生物膜吸附的作用,将大量的恶臭因子吸附在生物膜上,生物菌的快速生长消耗大量的含有能量物质的恶臭气体,形成良性循环,真正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0004]本技术并通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技术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被配置有通过废气收集管道与前端管道收集系统连接的预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生物除臭系统、除雾系统及水循环系统分别各部连接。
[0006]进一步,生物净化系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分为三个舱室,下层分为两个舱室,上下两层之间为格栅。
[0007]上层的第一舱室为预处理系统,所述第一舱室底部为底格栅其中,所述底格栅其中上支撑有空心球其中,所述空心球其中上方安装有喷淋管其中,所述第一舱室底部左侧面有废气收集管道的进风口其中,所述第一舱室顶部有透明便于观察的预洗池检测孔其中。
[0008]上层的第二舱室为生物填料吸附段的生物除臭系统,所述第二舱室底部为生物填料底格栅其中,所述生物填料底格栅其中上支撑有生物填料其中,所述生物填料其中上方安装有生物填料喷淋其中,所述第一舱室顶部有透明便于观察的第一生物填料间检测孔其中及第二生物填料间检测孔其中;
[0009]上层的第三舱室为除水雾段的除雾系统,所述第三舱室底部为除雾底格栅其中,所述除雾底格栅其中上支撑有除雾空心球其中,所述第三舱室底部右侧面有废气收集管道
的排口其中,所述第三舱室顶部有透明便于观察的除雾段检测孔其中。
[0010]下层贯穿平行安装有三根加温管道其中,下层分为左侧舱室及右侧舱室,所述左侧舱室位于预洗池检测孔其中及第一生物填料间检测孔其中的下方,所述右侧舱室位于第二生物填料间检测孔其中及除雾段检测孔其中的下方。
[0011]下层的左侧舱室底部为第一底板其中,所述左侧舱室左侧外安装有循环水喷淋系统的副水箱其中,所述左侧舱室且位于上层的第一舱室下方为预洗池其中,所述预洗池其中的右侧安装有隔板其中,所述隔板其中左侧安装有溢流管道其中,所述左侧舱室通过溢流管道其中与副水箱其中连接,所述隔板其中右侧安装有回水管其中,所述左侧舱室通过溢流管道其中与回水管其中连接。
[0012]下层的右侧舱室底部为第二底板其中,所述右侧舱室右侧为外板其中。
[0013]所述方案中,所述生物净化系统安装后,先经过预处理系统废气的处理安全性大大提高。
[0014]将含甲烷等废气引入到生物除臭系统中后,生物填料有超强的吸附能力,被吸附后饱和的生物填料为生物菌种提供很好的生存和繁殖空间,生物菌种的繁殖消化大量的有机废气分子后释放生物填料的吸附空间,同时会形成较厚的生物膜,生物膜的吸附性能也超强,经过生物除臭段后的废气被引风机输送到排放口,实现高空达标排放。
[0015]本技术能有效净化污水处理站内产生的恶臭气体,保障车间内的空气质量和员工的身体健康,提升了污水处理站的废气处理安全性和达标持续性,是十分节能环保的治理工艺。
[0016]进风口1用于收集后的恶臭气体进入系统;喷淋管2用于对进入气体进行预洗除去酸碱等对生物菌有害成分;空心球3用于降低风速均风作用;底格栅4用于对空心球进行支撑;预洗池5,预洗废水暂存空间;回水管6用于定期补水;副水箱7用于备用水箱;预洗池检测孔8用于检查测量;生物填料间检测孔9用于检查;生物填料喷淋10用于定时喷射生物菌种所需水分和营养物质;生物填料11用于核心吸附材料;生物填料底格栅12用于支撑生物填料;隔板13用于有效隔离,分区独立;底板14用于底板支撑部件;生物填料间检测孔15用于方便维修检查;除雾段检测孔16用于方便维修检查;底板17用于底板支撑部件;除雾底格栅18用于支撑;除雾空心球19用于过滤水雾;加温管道20用于冬季增加蒸汽;外板21用于外支撑;溢流管道22用于多余水溢流出口;排口23用于净化后废气排放出口。
[0017]生物净化系统安装后,废气的处理安全性大大提高。将含甲烷废气引入到生物净化系统中后,生物填料有超强的吸附能力,被吸附后饱和的生物填料为生物菌种提供很好的生存和繁殖空间,生物菌种的繁殖消化大量的有机废气分子后释放生物填料的吸附空间,同时会形成较厚的生物膜,生物膜的吸附性能也超强,经过生物除臭段后的废气被引风机输送到排放口,实现达标排放。
[0018]进一步,所述喷淋管其中上集成有可电控的喷淋水泵。
[0019]所述方案中,本技术可根据净化废气浓度的变化,调整喷淋的喷射时间和喷淋频率,以确保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需要。
[0020]进一步,所述上层的三个舱室及下层的两个舱室均采用耐腐蚀、耐酸碱的PP 和玻璃钢材质。
[0021]所述方案中,本技术针对的废气还包括氨、硫化氢、甲烷等易燃气体,所以本
系统还包括废气的预处理,并且防爆。
[0022]进一步,所述上层的第二舱室为生物填料吸附段的生物除臭系统内的生物菌种采用侧芽苞菌种、嗜酸菌等生物繁殖能力超强的组合菌种。
[0023]所述方案中,所述生物菌种的生长条件不高,只要温度和湿度合适生物菌种很快就适应了。
[0024]进一步,所述生物填料其中采用火山石、老树皮、活性炭等复合填料。
[0025]所述方案中,生物填料其中采用火山石、老树皮、活性炭等复合填料适合生物菌种生存和繁殖的空间,采用的生物填料是绿色无公害的载体,可再生循环利用,利用生物能的转换含有能量物质的污染物,大大节约能源消耗,实现低碳排放。
[0026]进一步,所述排口其中与除风机连通。
[0027]进一步,所述副水箱其中内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与回水管其中配合安装。
[0028]所述方案中,所述系生物净化统除风机和水泵外,基本不消耗其他能耗,完全利用生物能对恶臭气体进行消化吸收,节能环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被配置有通过废气收集管道与前端管道收集系统连接的预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生物除臭系统、除雾系统及水循环系统分别各部连接;生物净化系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分为三个舱室,下层分为两个舱室,上下两层之间为格栅;上层的第一舱室为预处理系统,所述第一舱室底部为底格栅(4),所述底格栅(4)上支撑有空心球(3),所述空心球(3)上方安装有喷淋管(2),所述第一舱室底部左侧面有废气收集管道的进风口(1),所述第一舱室顶部有透明便于观察的预洗池检测孔(8);上层的第二舱室为生物填料吸附段的生物除臭系统,所述第二舱室底部为生物填料底格栅(12),所述生物填料底格栅(12)上支撑有生物填料(11),所述生物填料(11)上方安装有生物填料喷淋(10),所述第一舱室顶部有透明便于观察的第一生物填料间检测孔(9)及第二生物填料间检测孔(15);上层的第三舱室为除水雾段的除雾系统,所述第三舱室底部为除雾底格栅(18),所述除雾底格栅(18)上支撑有除雾空心球(19),所述第三舱室底部右侧面有废气收集管道的排口(23),所述第三舱室顶部有透明便于观察的除雾段检测孔(16);下层贯穿平行安装有三根加温管道(20),下层分为左侧舱室及右侧舱室,所述左侧舱室位于预洗池检测孔(8)及第一生物填料间检测孔(9)的下方,所述右侧舱室位于第二生物填料间检测孔(15)及除雾段检测孔(16)的下方;下层的左侧舱室底部为第一底板(14),所述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睿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