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崩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709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雪崩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探测器的本征型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雪崩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探测器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雪崩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SACM (separate

absorption

charge

multiplication) APD(雪崩光电二极管)的吸收区一般采用不掺杂的本征材料,在工作电压下,吸收区完全耗尽。这样的好处是,光生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在InGaAs吸收区里通过漂移的输运方式,具有较高的速率。
[0003]但是由于整个耗尽区域都被耗尽,其空间电荷区占据了整个吸收层,由于吸收层材料的带宽最低,因此其产生

复合速率较高,产生的暗电流较大。另外,由于空穴的速率比电子低很多,因此,整个探测器的开关速度由空穴决定。在强光强照射下,慢速的空穴会产生拖尾的现象,探测器的线性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方案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雪崩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6]一种雪崩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MOCVD或者MBE的沉积方式在N型InP衬底上依次生长N型InP缓冲层、本征型In
0.52
Al
0.48
As雪崩层、P型In
0.52
Al
0.48
As电场控制层、本征型In
0.53
Ga
0.47
As 吸收层、本征型In
0.52
Al
0.48
As电子阻挡层和本征InP盖层;步骤二:利用PECVD的沉积方式在本征InP盖层的上表面沉积SiN薄膜;步骤三:利用光刻胶在SiN薄膜的表面形成第一Zn扩散窗口图形,利用刻蚀的方法去除第一Zn扩散窗口图形上的SiN薄膜,使下方的所述本征InP盖层暴露出来,刻蚀完成后去除光刻胶,形成第一Zn扩散窗口;步骤四:利用MOCVD或者炉管法在所述第一Zn扩散窗口内,所述本征InP盖层的上表面进行第一次Zn扩散,形成第一P

型Zn扩散区域,被Zn扩散的区域包括本征InP盖层、本征型In
0.52
Al
0.48
As电子阻挡层和本征型In
0.53
Ga
0.47
As吸收层,停止在In
0.53
Ga
0.47
As吸收层的下部;步骤五:利用PECVD的沉积方式在剩余的SiN薄膜的上表面和第一P

型Zn扩散区域的上表面再次沉积SiN薄膜;步骤六:利用光刻胶在步骤五所述的SiN薄膜的表面形成第二Zn扩散窗口图形,利用刻蚀的方法去除第二Zn扩散窗口图形内的SiN薄膜,使下方的所述本征InP盖层暴露出来,刻蚀完成后去除光刻胶,形成第二Zn扩散窗口;步骤七:利用MOCVD或者炉管法在所述第二Zn扩散窗口内,所述本征InP盖层的上表面进行第二次Zn扩散,形成第二P

型Zn扩散区域,被第二次Zn扩散的区域包括本征InP盖
层、本征型In
0.52
Al
0.48
As电子阻挡层和本征型In
0.53
Ga
0.47
As吸收层,停止在本征型In
0.53
Ga
0.47
As吸收层的上部,所述第二P

型Zn扩散区域周围的区域为非有源区域;步骤八:利用光刻胶在SiN薄膜的上表面,第二P

型Zn扩散区域周围的非有源区域上形成沟道图形,通过腐蚀得到沟道区域,腐蚀完成后去除光刻胶,被腐蚀的区域包括本征InP盖层、本征型In
0.52
Al
0.48
As电子阻挡层、本征型In
0.53
Ga
0.47
As吸收层、P型In
0.52
Al
0.48
As电场控制层、本征型In
0.52
Al
0.48
As雪崩层和N型InP缓冲层,停止在N型InP缓冲层的下部;步骤九:利用涂胶的方法在所述沟道区域内填充BCB或PBO材料图形;步骤十:利用PECVD的沉积方式在所有裸露在外的上表面第三次沉积SiN薄膜;步骤十一:利用光刻胶在部分所述第二P

型Zn扩散区域上方的SiN薄膜上形成VIA孔洞图形,利用刻蚀的方法去除VIA孔洞图形上的SiN薄膜,得到VIA孔洞,使得下方的本征InP盖层暴露出来;步骤十二:利用光刻胶在所述VIA孔洞的上方形成P金属图形,利用电子束蒸发或者磁控溅射蒸镀金属并进行金属剥离,退火形成欧姆接触,从而得到P金属电极;步骤十三:在所述在N型InP衬底的背面进行减薄和抛光;步骤十四:在减薄、抛光后的在N型InP衬底背面蒸镀N金属,并退火形成欧姆接触,得到N金属电极。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一中,所述本征型In
0.52
Al
0.48
As电子阻挡层的厚度为10~200nm。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二中,所述SiN薄膜的厚度为100nm。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三中,所述第一Zn扩散窗口为圆柱形,其半径为10~100μm。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五中,SiN薄膜的厚度为100nm。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四中,所述第一次Zn扩散到本征型In
0.53
Ga
0.47
As吸收层的底部。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七中,所述第二次Zn扩散到本征型In
0.53
Ga
0.47
As吸收层的深度为0~0.2μm,使得第一P

型Zn扩散区域和第二P

型Zn扩散区域呈阶梯状。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Zn扩散窗口和第二Zn扩散窗口为同心圆柱,第二Zn扩散窗口的半径大于第一Zn扩散窗口,二者半径差为5~50μm。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八中,所述沟道区域的宽度为5~20μm,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沟道区域与第二P

型Zn扩散区域的距离为5~50μm。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十中,所述SiN薄膜的厚度为200nm,该SiN薄膜起到减反膜的作用,其对于900~1700nm波长光线的透射率大于70%。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十三中,减薄、抛光后N型InP衬底的厚度为50~200μm。
[001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探测器的本征型In
0.53
Ga
0.47
As吸收层在Zn扩散后转化为P型,通过优化掺杂浓度,吸收区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雪崩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MOCVD或者MBE的沉积方式在N型InP衬底上依次生长N型InP缓冲层、本征型In
0.52
Al
0.48
As雪崩层、P型In
0.52
Al
0.48
As电场控制层、本征型In
0.53
Ga
0.47
As吸收层、本征型In
0.52
Al
0.48
As电子阻挡层和本征InP盖层;步骤二:利用PECVD的沉积方式在本征InP盖层的上表面沉积SiN薄膜;步骤三:利用光刻胶在SiN薄膜的表面形成第一Zn扩散窗口图形,利用刻蚀的方法去除第一Zn扩散窗口图形上的SiN薄膜,使下方的所述本征InP盖层暴露出来,刻蚀完成后去除光刻胶,形成第一Zn扩散窗口;步骤四:利用MOCVD或者炉管法在所述第一Zn扩散窗口内,所述本征InP盖层的上表面进行第一次Zn扩散,形成第一P

型Zn扩散区域,被Zn扩散的区域包括本征InP盖层、本征型In
0.52
Al
0.48
As电子阻挡层和本征型In
0.53
Ga
0.47
As吸收层,停止在本征型In
0.53
Ga
0.47
As吸收层的下部;步骤五:利用PECVD的沉积方式在剩余的SiN薄膜的上表面和第一P

型Zn扩散区域的上表面再次沉积SiN薄膜;步骤六:利用光刻胶在步骤五所述的SiN薄膜的表面形成第二Zn扩散窗口图形,利用刻蚀的方法去除第二Zn扩散窗口图形内的SiN薄膜,使下方的所述本征InP盖层暴露出来,刻蚀完成后去除光刻胶,形成第二Zn扩散窗口;步骤七:利用MOCVD或者炉管法在所述第二Zn扩散窗口内,所述本征InP盖层的上表面进行第二次Zn扩散,形成第二P

型Zn扩散区域,被第二次Zn扩散的区域包括本征InP盖层、本征型In
0.52
Al
0.48
As电子阻挡层和本征型In
0.53
Ga
0.47
As吸收层,停止在本征型In
0.53
Ga
0.47
As吸收层的上部,所述第二P

型Zn扩散区域周围的区域为非有源区域;步骤八:利用光刻胶在SiN薄膜的上表面,第二P

型Zn扩散区域周围的非有源区域上形成沟道图形,通过腐蚀得到沟道区域,腐蚀完成后去除光刻胶,被腐蚀的区域包括本征InP盖层、本征型In
0.52
Al
0.48
As电子阻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弭伟杨志茂王斌陈新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英孚瑞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