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桥下隧合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44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桥下隧合建结构,包括桥梁结构、隧道结构,所述的隧道结构包括矩形框架式隧道,所述的矩形框架式隧道包括与桥梁结构重合的合建段、不与桥梁结构重合的单建段,所述的矩形框架式隧道合建段底部设有纵横交错的多条梯形下翻梁,所述的梯形下翻梁底部设有长短桩,所述的矩形框架式隧道合建段顶部设有纵横交错的多条梯形上翻梁;所述的桥梁结构包括预制空心墩、承插墩、盖梁,所述的预制空心墩、承插墩底部设于梯形上翻梁与梯形上翻梁的交叉点处,所述的预制空心墩顶部设有盖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桥下隧合建结构传力合理,变形均匀,节约用地和投资。节约用地和投资。节约用地和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桥下隧合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隧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上桥下隧合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交通量越来越大,城市道路高架桥和地下隧道建设越来越密集,常出现高架桥和地下隧道需要共线建设的情况。传统建设方式隧道从桥桩侧穿过,隧道与桥桩互相影响严重,且桥隧分开施工,浪费严重,因此逐渐上桥下隧的合建结构逐渐开始实施。
[0003]中国公开专利,一种桥隧共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CN202010008754.7)针对隧道穿越河道的情况,公开了一种桥隧合建的方式,将桥墩置于隧道的侧墙顶部,桥墩直径与隧底桩基直径相同以便二者钢筋相连,隧道底部通过改变桩基间距的方式实现变形协调;该专利公开的方式需要桥梁与隧道完全共线并且桥墩间距必须与隧道宽度相同,才能实现桥墩正好坐落于侧墙上;桩基的变间距的变形协调不足以调控隧道的不均匀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桥下隧合建结构受力或变形过大导致结构破坏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传力合理,变形均匀的上桥下隧合建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上桥下隧合建结构,包括桥梁结构、隧道结构,所述的隧道结构包括矩形框架式隧道,所述的矩形框架式隧道包括与桥梁结构重合的合建段、不与桥梁结构重合的单建段,所述的矩形框架式隧道合建段底部设有纵横交错的多条梯形下翻梁,所述的梯形下翻梁底部设有长短桩,所述的矩形框架式隧道合建段顶部设有纵横交错的多条梯形上翻梁;所述的桥梁结构包括预制空心墩、承插墩、盖梁,所述的预制空心墩、承插墩底部设于梯形上翻梁与梯形上翻梁的交叉点处,所述的预制空心墩顶部设有盖梁。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的长短桩为刚柔复合长短桩,所述的合建段中长短桩沿隧道宽度方向设置为中间短两侧长,所述的合建段中长短桩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为中间长两端短。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刚柔复合长短桩包括钻孔灌注桩、MJS工法桩,所述的钻孔灌注桩设于MJS工法桩中间,所述的钻孔灌注桩直径不大于梯形下翻梁底面宽度,所述的刚柔复合长短桩的MJS工法桩长度均相同。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的梯形上翻梁与梯形上翻梁的交叉点处设有环形杯口,所述的承插墩设于环形杯口中部,所述的承插墩外侧设有位于环形杯口内的预制空心墩,所述的预制空心墩底部及预制空心墩与环形杯口之间的空隙中设有环氧砂浆层。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矩形框架式隧道的合建段与单建段之间设有变形缝。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矩形框架式隧道的单建段底部设有多条梯形下翻梁,所述的单建段梯形下翻梁底部设有刚柔复合长短桩。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矩形框架式隧道两侧设有钢管复合桥桩,所述的钢管复合桥桩顶部设置承台,所述的承台顶设置桥墩,所述的桥墩顶部设置盖梁。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的钢管复合桥桩包括钻孔灌注桩,所述的钻孔灌注桩外侧设置钢管,所述的钢管底部深度超过梯形下翻梁底部。
[0014]由于城市道路的复杂环境,需要解决:上桥下隧共建时桥桩无法正好坐落于隧道侧墙处的传力问题、软土地基情况下桥隧合建结构的不均匀受力和变形问题、桥梁比隧道宽时,隧侧桥桩受影响严重的问题;本方案上桥下隧合建结构传力合理,变形均匀,避免了桥隧合建结构受力或变形过大导致结构破坏,并且节约用地和投资,刚柔复合长短桩特殊的长短布置形式与桥隧合建底部压力的分布特点相符合,能够实现隧道底部均匀受力和变形,下翻梁呈梯形界面并横纵交错布置,增大了底部的刚度,结合刚柔复合长短桩的MJS工法桩和钻孔灌注桩组合形式,使得底板受力变形更均匀,上翻梁的设置形式解决了桥墩对底板的冲切,且通过上翻梁将桥梁上部荷载均匀传递给侧墙和中隔墙,不需要桥墩与侧墙和中隔墙中心对应,上翻梁与环形杯口连接使得预制空心墩传力更加直接,隧上桥墩采用预制空心墩可以通过装配式加快桥墩建设,从而尽早回填基坑,减少基坑暴露对邻近桥桩的影响,邻近桥桩采用钢管复合桩,抗弯刚度更大,可较好的抵抗隧道基坑开挖影响。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桥下隧合建结构传力合理,变形均匀,节约用地和投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横断面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纵断面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梯形上翻梁与环形杯口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预制空心墩与梯形上翻梁节点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刚柔复合长短桩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钢管复合桩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矩形框架式隧道2、合建段3、单建段
[0023]4、梯形下翻梁5、长短桩6、梯形上翻梁
[0024]7、预制空心墩8、承插墩9、盖梁10、环形杯口
[0025]11、环氧砂浆层12、变形缝13、钢管复合桥桩
[0026]14、承台15、桥墩16、钢管51、钻孔灌注桩
[0027]52、MJS工法桩。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1]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2]一种上桥下隧合建结构,包括桥梁结构、隧道结构,隧道结构包括矩形框架式隧道1,矩形框架式隧道1包括与桥梁结构重合的合建段2、不与桥梁结构重合的单建段3,矩形框架式隧道1合建段2底部设有纵横交错的多条梯形下翻梁4,梯形下翻梁4底部设有长短桩5,矩形框架式隧道1合建段2顶部设有纵横交错的多条梯形上翻梁6;桥梁结构包括预制空心墩7、承插墩8、盖梁9,预制空心墩7、承插墩8底部设于梯形上翻梁6与梯形上翻梁6的交叉点处,预制空心墩7顶部设有盖梁9。
[0033]长短桩5为刚柔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桥下隧合建结构,包括桥梁结构、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隧道结构包括矩形框架式隧道,所述的矩形框架式隧道包括与桥梁结构重合的合建段、不与桥梁结构重合的单建段,所述的矩形框架式隧道合建段底部设有纵横交错的多条梯形下翻梁,所述的梯形下翻梁底部设有长短桩,所述的矩形框架式隧道合建段顶部设有纵横交错的多条梯形上翻梁;所述的桥梁结构包括预制空心墩、承插墩、盖梁,所述的预制空心墩、承插墩底部设于梯形上翻梁与梯形上翻梁的交叉点处,所述的预制空心墩顶部设有盖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桥下隧合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长短桩为刚柔复合长短桩,所述的合建段中长短桩沿隧道宽度方向设置为中间短两侧长,所述的合建段中长短桩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为中间长两端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桥下隧合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刚柔复合长短桩包括钻孔灌注桩、MJS工法桩,所述的钻孔灌注桩设于MJS工法桩中间,所述的钻孔灌注桩直径不大于梯形下翻梁底面宽度,所述的刚柔复合长短桩的MJS工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刚伟汪坚周扬江陈金武黄国樟唐先伟谢伟豪徐金东丁智崔允亮梁禄钜向巧丽张宇航李炎张丽芳商志伟郑桢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