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型人工生物结皮治理荒漠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6358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型人工生物结皮治理荒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石果衣共生菌、石果衣共生藻和地衣内生菌的制备;2)将石果衣共生菌、石果衣共生藻和地衣内生菌溶于水中,得到混合菌液,将混合菌液喷洒至待治理的荒漠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的实施材料均为环保安全的生物材料,无毒无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所用石果衣共生菌、共生藻抗旱能力强,对水资源的依赖小,所用菌的菌丝可以固定土壤颗粒,起到固沙作用。人工生物固沙材料应用于野外治理荒漠后,经过3个月培养,土壤结皮硬度和厚度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增强,缩短了荒漠地区生物结皮形成的时间,提高了荒漠生态系统的营养水平。且操作施工简便,后期的维护成本低。后期的维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型人工生物结皮治理荒漠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型人工生物结皮治理荒漠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荒漠化指在干旱、半干旱、亚湿润的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异而导致的土壤性质退化,影响全球至少1/4陆地和1/5人口。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生物多样性降低、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且荒漠化面积仍呈现继续扩张的趋势,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土地荒漠化形势严峻,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沙尘暴主要灾源地之一。荒漠治理是国家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迫切需求。
[0003]荒漠生态系统因水分限制,导致维管束植物群落难以大面积连续而以斑块状分布,从而为微型生物结皮提供了生态位,并独具优势。
[0004]微型生物结皮是由蓝细菌、藻类、微型真菌、地衣、苔藓和表层几毫米的土壤组成的一层土表硬壳。微型生物结皮中微生物组分分泌的胞外物质和发达的菌丝体可固定土壤微粒,同时提高土壤的肥力,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也随之不断增加。地衣结皮是微型生物结皮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主要类型之一,在固沙、固碳和固氮能力方面独具优势。荒漠地衣体发达的假根可以穿透土壤,固定土壤微粒,形成结皮后地表的粗糙度增加,进一步提高结皮的机械强度和抗干扰能力。
[0005]地衣是由地衣型真菌和相应的藻类和/或蓝细菌组成的共生体,它们能够耐受高温、极寒、寡营养、干旱和强紫外辐射等严酷的环境,在地球上广泛分布,所占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8%以上,是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先锋生物。地衣在野外状态下生长极为缓慢,采集地衣体碎片来繁殖结皮是不可循环利用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荒漠地区干旱少雨、风蚀、水蚀引起的土壤生产力下降等现象以及沙尘暴天气;现有的荒漠治理措施中植物措施对水分需求量大,化学措施成本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工程措施的需要长期维护。
[0007]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人工生物结皮治理荒漠的成套产品,包括石果衣共生菌、石果衣共生藻和地衣内生菌。
[0008]进一步,所述石果衣共生菌为石果衣共生菌Endocarponpusillum;所述石果衣共生藻为石果衣共生藻Diplosphaera chodatii;所述地衣内生菌为地衣内生菌Coniolariella hispanica。
[0009]所述产品可为由保藏编号为CGMCCNo.3893的石果衣共生菌(Endocarpon pusillum)F07020、保藏编号为CGMCCNo.3892的石果衣共生藻(Diplosphaera chodatii)A07020和保藏编号为CGMCCNo.21087的地衣内生菌(Coniolariella hispanica)F147

9组成的菌藻组合物。
[0010]进一步,所述石果衣共生菌、石果衣共生藻和地衣内生菌分别独立包装。
[0011]进一步,所述石果衣共生菌、石果衣共生藻和地衣内生菌的接种量比例为15:5:4。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人工生物结皮治理荒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1)石果衣共生菌、石果衣共生藻和地衣内生菌的制备;
[0014]2)将石果衣共生菌、石果衣共生藻和地衣内生菌溶于水中,得到混合菌液,将混合菌液喷洒至待治理的荒漠上。
[0015]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石果衣共生菌、石果衣共生藻和地衣内生菌的接种量比例为15:5:4。
[0016]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石果衣共生菌的接种量为7.5g/m2、石果衣共生藻的接种量为2.5g/m2、地衣内生菌的接种量为2g/m2。
[0017]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每平方米的用水量为3L。
[0018]本专利技术还要求保护一种菌种混合物,所述菌种混合物为上述任一所述的菌种混合物。
[0019]上述产品或者上述方法或者菌种混合物在治理荒漠或者野外防风固沙中的应用也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0]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所用的实施材料均为环保安全的生物材料,无毒无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所用石果衣共生菌Endocarpon pusillum F07020 CGMCC No.3893、共生藻Diplosphaera chodatii A07020 CGMCC No.3892和地衣内生菌(Coniolariellahispanica)F147

9抗旱能力强,对水资源的依赖小,所用菌的菌丝可以固定土壤颗粒,起到固沙作用。人工生物固沙材料应用于野外治理荒漠后,经过3个月培养,土壤结皮硬度和厚度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增强,缩短了荒漠地区生物结皮形成的时间,提高了荒漠生态系统的营养水平。且操作施工简便,后期的维护成本低。
[0021]保藏说明
[0022]菌种名称:石果衣共生菌
[0023]拉丁名:Endocarponpusillum
[0024]菌株编号:F07020
[0025]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0026]保藏机构简称:CGMCC
[0027]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0028]保藏日期:2010年05月31日
[0029]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 No.3893
[0030]菌种名称:石果衣共生藻
[0031]拉丁名:Diplosphaera chodatii
[0032]菌株编号:A07020
[0033]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0034]保藏机构简称:CGMCC
[0035]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0036]保藏日期:2010年05月31日
[0037]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 No.3892
[0038]菌种名称:地衣内生菌
[0039]拉丁名:Coniolariellahispanica
[0040]菌株编号:F147
‑9[0041]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0042]保藏机构简称:CGMCC
[0043]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0044]保藏日期:2020年12月07日
[0045]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 No.21087
附图说明
[0046]图1为实施例一形成的土壤结皮的硬度差异。
[0047]图2为实施例一形成的土壤结皮的厚度差异。
[0048]图3为实施例一处理后土壤中脲酶活性的差异。
[0049]图4为实施例一处理后土壤中蔗糖酶活性的差异。
[0050]图5为对照组土壤结皮(a)、石果衣共生菌与共生藻及地衣内生菌处理形成的土壤结皮(b)。
[0051]图6为石果衣共生菌Endocarp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人工生物结皮治理荒漠的成套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石果衣共生菌、石果衣共生藻和地衣内生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套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果衣共生菌为石果衣共生菌Endocarponpusillum;所述石果衣共生藻为石果衣共生藻Diplosphaera chodatii;所述地衣内生菌为地衣内生菌Coniolariella hispanica。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套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果衣共生菌、石果衣共生藻和地衣内生菌分别独立包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套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果衣共生菌、石果衣共生藻和地衣内生菌的接种量比例为15:5:4。5.一种用于人工生物结皮治理荒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石果衣共生菌、石果衣共生藻和地衣内生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鑫丽程向敏张婷婷杨秋霞王延延魏江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