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盐碱地建植草坪的改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629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盐碱地建植草坪的改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的混合物撒施在土表,混合物使用量为7~24kg/m2;从地块边缘起将土壤挖起,撒匀到就近的地块中,露出较为平坦的深土层,向该深土层撒施草木灰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使用量为5.05~20.10kg/m2;将土表撒施的有机肥混合物和表层土进行异位耕翻,覆盖于防返盐碱层上,继续依次向露出的深土层撒施草木灰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完成整片地块耕翻改良后,碎化表层土,整平即可铺植草坪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阻滞了盐碱地的深层盐碱离子往表层迁移进程,防止了二次返碱,降低了盐碱地表层土的改良成本,减少了后期的草坪灌溉用水量。减少了后期的草坪灌溉用水量。减少了后期的草坪灌溉用水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盐碱地建植草坪的改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盐碱地园林植物栽培
,具体是一种在盐碱地建植草坪的改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盐碱地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积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盐碱地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度盐碱地pH值为7.1~8.5、含盐量0.1~0.2%,中度盐碱地pH值为8.5~9.5、含盐量0.2~0.4%,重度盐碱地pH值为9.5以上、含盐量0.4~0.6%。土壤浸出液的电导率能反映出土壤中的总盐量。根据《DB440300

T

34

2008

园林绿化种植土质量》中的草坪建植对土壤的要求,以pH值5~7.5、电导率(EC)小于1300μs/cm为适宜草坪草生长的范围。因此,在盐碱地区域的绿化工程项目中建植草坪,除了要选择如剪股颖、细叶结缕草、夏威夷草、高羊茅等耐盐碱性较强的品种外,还要进行科学的土壤改良。一般的改良方法主要是采用农业、水利工程、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技术等综合措施来对表层种植土进行处理。建植草坪地块的改土通常采取施用有机肥的方法。然而,在一些中、重度盐碱地建植草坪对改土技术要求高,更具有特殊性,是一项专业性强、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铺植草坪后期的管理和效果。在许多工程项目的盐碱地草坪建植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土壤改良措施和方法不当,常规的施用有机肥的方法效果改良不佳,普遍存在二次返盐的现象,导致建植后的草坪管理操作极为繁琐、事倍功半;(2)大量使用有机肥的改良成本过高,不利于实现工程项目预期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强的在盐碱地建植草坪的改土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在盐碱地建植草坪的改土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6]a、土壤表层撒施改土材料:将总养分含量不超过20%的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的混合物撒施在土表,混合物使用量为7~24kg/m2;
[0007]b、土壤底层施用防返盐碱材料:从地块边缘起沿边缘方向将土壤挖起,撒匀到就近的地块中,挖土深度15~20cm,宽0.3~1.0m,露出较为平坦的深土层,向该深土层撒施草木灰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使用量为5.05~20.10kg/m2,形成防返盐碱层;
[0008]c、异位耕翻:将土表撒施的有机肥混合物和15~20cm的表层土向撒施草木灰的地块耕翻,覆盖于防返盐碱层上,确保有机肥和土壤混匀,形成厚度为15~20cm的改良土壤层;同时也露出了深度15~20cm,宽0.3~1.0m的待撒施草木灰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
的深土层,继续依次向该露出的深度15~20cm,宽0.3~1.0m的待撒施草木灰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的深土层,重复步骤b的撒施草木灰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的操作;
[0009]d、土表平整:依次重复步骤c,完成整片地块的异位耕翻改良后,碎化表层土显露的较大颗粒,整平,使地块无明显坑洼和凸起,即可进行草坪块铺植。
[0010]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在盐碱地建植草坪的改土方法,所述步骤a中的混合物中有机肥和过磷酸钙配比为5~20kg/m2︰2~4kg/m2。
[0011]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在盐碱地建植草坪的改土方法,所述步骤b中的混合物中草木灰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配比为5~20kg/m2︰0.05~0.10g/m2。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表层盐碱土的有机肥改良措施,增加了过磷酸钙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对表层土的降碱降盐的改良效果;在种植层底部采用的草木灰,不仅具有良好的蓄水作用,还可大量吸附各种金属离子,有效阻滞了深层的盐碱离子随水分往表层迁移,对防止二次返碱具有关键作用;采用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遇水溶解后呈现高粘结性,大幅增加了草木灰微小颗粒的粘结度,对盐碱离子形成了一道厚重的阻隔层。本专利技术还有利于缩短草坪建植的返绿时间,大幅减少后期管理中的灌溉用水量,且对草坪建植土层的改良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技术要点容易掌握,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有机肥和过磷酸钙不同配比量对表层土pH值的影响示意图
[0014]图2为有机肥和过磷酸钙不同配比量对表层土电导率(EC)的影响示意图
[0015]图3为草木灰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不同配比量对表层土pH值的影响示意图
[0016]图4为草木灰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不同配比量对表层土电导率(EC)的影响示意图具体实方式
[0017]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盐碱地建植草坪的改土方法,该方法包括土壤表层撒施改土材料、土壤底层施用防返盐碱材料、异位耕翻和土表平整等4个主要操作步骤,具体按下述步骤进行:a、土壤表层撒施改土材料:将总养分含量不超过20%的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的混合物撒施在土表,混合物使用量为7~24kg/m2,混合物中有机肥和过磷酸钙配比为5~20kg/m2︰2~4kg/m2;b、土壤底层施用防返盐碱材料:从地块边缘起沿边缘方向将土壤挖起,撒匀到就近的地块中,挖土深度15~20cm,宽0.3~1.0m,露出较为平坦的深土层,向该深土层撒施草木灰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使用量为5.05~20.10kg/m2,形成防返盐碱层,混合物中草木灰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配比为5~20kg/m2︰0.05~0.10g/m2;c、异位耕翻:将土表撒施的有机肥混合物和15~20cm的表层土向撒施草木灰的地块耕翻,覆盖于防返盐碱层上,确保有机肥和土壤混匀,形成厚度为15~20cm的改良土壤层,同时也露出了深度15~
20cm,宽0.3~1.0m的待撒施草木灰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的深土层,继续依次向该露出的深度15~20cm,宽0.3~1.0m的待撒施草木灰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的深土层,重复步骤b的撒施草木灰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的操作;d、土表平整:依次重复步骤c,完成整片地块异位耕翻改良后,碎化表层土显露的较大颗粒,整平,使地块无明显坑洼和凸起,即可进行草坪块铺植。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盐碱地建植草坪的改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土壤表层撒施改土材料:将总养分含量不超过20%的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的混合物撒施在土表,混合物使用量为7~24kg/m2;b、土壤底层施用防返盐碱材料:从地块边缘起沿边缘方向将土壤挖起,撒匀到就近的地块中,挖土深度15~20cm,宽0.3~1.0m,露出较为平坦的深土层,向该深土层撒施草木灰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使用量为5.05~20.10kg/m2,形成防返盐碱层;c、异位耕翻:将土表撒施的有机肥混合物和15~20cm的表层土向撒施草木灰的地块耕翻,覆盖于防返盐碱层上,确保有机肥和土壤混匀,形成厚度为15~20cm的改良土壤层;同时也露出了深度15~20cm,宽0.3~1.0m的待撒施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金术鄢春梅吴文雯叶云许诺朱江丽孙艳青柯玥周建凯吴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