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科护理用宫寒暖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98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科护理用宫寒暖宫器,包括床板、第一电热丝、织物层、第一转轴、第一电机、第一电热器、发热药敷器、第一气缸、第一软管等;通过设置的床板中第一电热器带动第一电热丝进行加热让孕妇躺上去不觉得冷,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带动床板进行角度调整,给孕妇最合适的姿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发热药敷器,通过第一气缸带动发热药敷器进行下移,接触到孕妇小腹处,通过顶部配药器中输送药剂浸润医用棉布巾进行药敷,同时第二电热器带动第二电热丝进行加热,防止过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配药器中水箱内的水与药剂混合,进入第一混合室和第二混合室,底部通过第三电热器带动第三电热丝进行加热,使药剂变温和。使药剂变温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科护理用宫寒暖宫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护理
,特别涉及一种产科护理用宫寒暖宫器。

技术介绍

[0002]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通过暖宫能够调经养血、温暖子宫,起到抗炎修复、科学调理子宫环境、有效保护身体健康和生育能力的作用,在产妇分娩后,可以通过暖宫的方式来对产妇进行护理,现有的产科护理用宫寒暖宫器在使用时,只能通过加热的方式对产妇进行暖宫,且一般不具有敷药的功能,影响暖宫的效果,且在产妇暖宫时不能让孕妇好好的休息,不利于产妇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产科护理用宫寒暖宫器,解决了现有的产科护理用宫寒暖宫器在使用时,只能通过加热的方式对产妇进行暖宫,且一般不具有敷药的功能,影响暖宫的效果,且在产妇暖宫时不能让孕妇好好的休息,不利于产妇的恢复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产科护理用宫寒暖宫器,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床板、第一电热丝、织物层、第一转轴、第一电机、第一电热器、发热药敷器、第一气缸、第一软管、横梁、配药器、液压缸、头枕、第二转轴、第二电机和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中间设有床板,所述床板左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第一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装置底座相连接;所述床板右侧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第二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装置底座相连接;所述床板上表面铺设有一层第一电热丝,所述第一电热丝下端中间设有第一电热器,所述第一电热器输出端与第一电热丝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热丝上表面铺设有一层织物层,所述织物层底部设有绝缘层;所述装置底座右侧上端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表面设有配药器;所述横梁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发热药敷器,所述发热药敷器右端通过第一软管与配药器相连通;所述织物层上表面右侧设有头枕。
[0005]作为优选,所述发热药敷器的具体结构为:包括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装置外壳、弹簧、滑动平台、第二电热器第二电热丝、医用棉布巾、输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装置外壳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万向节,所述第二万向节上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万向节,所述第一万向节与第一气缸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装置外壳下端设有第二电热丝,所述第二电热丝左侧上端设有第二电热器,所述第二电热器输出端与第二电热丝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装置外壳腔室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下端设有滑动平台,所述滑动平台下端设有输药管,所述输药管下端设有医用棉布巾;所述输药管上端固定连通有一根第二软管,所
述第二软管向上沿伸出装置外壳与第一软管相连通。
[0006]作为优选,所述配药器的具体结构为:包括水箱、配药器外壳、第一混合室、第一水泵、第一管道、储药池、第三电热丝、第三电热器、过滤网、第二管道、第二水泵、第三管道、第三水泵、第二混合室、第四管道和第四水泵;所述配药器外壳左侧下端设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输入端通过第一管道与储药池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输出端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软管相连通;所述储药池设置在配药器外壳腔室内部中下方;所述配药器外壳上表面设有水箱;所述配药器外壳腔室内部右侧上端设有第二混合室;所述配药器外壳腔室内部左侧上端设有第一混合室;所述配药器外壳中间设有过滤网;所述配药器外壳右侧下端设有第三电热器,所述第三电热器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三电热丝;所述水箱右侧设有第四水泵,所述第四水泵输入端通过第四管道与水箱相连通,所述第四水泵输出端通过第四管道与第二混合室相连通;所述第二混合室左侧设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输入端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混合室相连通,所述第三水泵输出端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一混合室相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室右侧下端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输入端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混合室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输出端通过第二管道与过滤网相连通。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电机为步进电机。
[0008]作为优选,所述弹簧不锈钢弹簧。
[0009]作为优选,所述医用棉布巾为一次性可更换棉布巾。
[0010]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为活性炭吸附过滤网。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通过设置的床板中第一电热器带动第一电热丝进行加热让孕妇躺上去不觉得冷,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带动床板进行角度调整,给孕妇最合适的姿势,解决了产妇暖宫时不能让孕妇好好的休息,不利于产妇的恢复的问题。
[0013](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发热药敷器,通过第一气缸带动发热药敷器进行下移,接触到孕妇小腹处,通过顶部配药器中输送药剂浸润医用棉布巾进行药敷,同时第二电热器带动第二电热丝进行加热,防止过冷,解决了现有的产科护理用宫寒暖宫器在使用时,只能通过加热的方式对产妇进行暖宫,且一般不具有敷药的功能,影响暖宫的效果的问题。
[0014](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配药器中水箱内的水与药剂混合,进入第一混合室和第二混合室,底部通过第三电热器带动第三电热丝进行加热,使药剂变温和,解决了药剂混合不充分造成局部药量过大,影响护理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发热药敷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配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1-床板;2-第一电热丝;3-织物层;4-第一转轴;5-第一电机;6-第一电热器;7-发热药敷器;8-第一气缸;9-第一软管;10-横梁;11-配药器;12-液压缸;13-头枕;14-第二转轴;15-第二电机;16-装置底座;17-第一万向节;18-第二万向节;19-装置外壳;20-弹簧;21-滑动平台;22-第二电热器;23-第二电热丝;24-医用棉布巾;25-输药管;26-第二软管;
27-水箱;28-配药器外壳;29-第一混合室;30-第一水泵;31-第一管道;32-储药池;33-第三电热丝;34-第三电热器;35-过滤网;36-第二管道;37-第二水泵;38-第三管道;39-第三水泵;40-第二混合室;41-第四管道;42-第四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产科护理用宫寒暖宫器,包括床板1、第一电热丝2、织物层3、第一转轴4、第一电机5、第一电热器6、发热药敷器7、第一气缸8、第一软管9、横梁10、配药器11、液压缸12、头枕13、第二转轴14、第二电机15和装置底座16;所述装置底座16中间设有床板1,所述床板1左侧设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输出端与第一转轴4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与装置底座16相连接;所述床板1右侧设有第二电机15,所述第二电机15输出端与第二转轴14相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4与装置底座16相连接;所述床板1上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科护理用宫寒暖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1)、第一电热丝(2)、织物层(3)、第一转轴(4)、第一电机(5)、第一电热器(6)、发热药敷器(7)、第一气缸(8)、第一软管(9)、横梁(10)、配药器(11)、液压缸(12)、头枕(13)、第二转轴(14)、第二电机(15)和装置底座(16);所述装置底座(16)中间设有床板(1),所述床板(1)左侧设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输出端与第一转轴(4)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与装置底座(16)相连接;所述床板(1)右侧设有第二电机(15),所述第二电机(15)输出端与第二转轴(14)相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4)与装置底座(16)相连接;所述床板(1)上表面铺设有一层第一电热丝(2),所述第一电热丝(2)下端中间设有第一电热器(6),所述第一电热器(6)输出端与第一电热丝(2)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热丝(2)上表面铺设有一层织物层(3),所述织物层(3)底部设有绝缘层;所述装置底座(16)右侧上端设有液压缸(12),所述液压缸(12)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横梁(10),所述横梁(10)上表面设有配药器(11);所述横梁(10)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8),所述第一气缸(8)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发热药敷器(7),所述发热药敷器(7)右端通过第一软管(9)与配药器(11)相连通;所述织物层(3)上表面右侧设有头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科护理用宫寒暖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药敷器(7)的具体结构为:包括第一万向节(17)、第二万向节(18)、装置外壳(19)、弹簧(20)、滑动平台(21)、第二电热器(22)第二电热丝(23)、医用棉布巾(24)、输药管(25)和第二软管(26);所述装置外壳(19)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万向节(18),所述第二万向节(18)上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万向节(17),所述第一万向节(17)与第一气缸(8)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装置外壳(19)下端设有第二电热丝(23),所述第二电热丝(23)左侧上端设有第二电热器(22),所述第二电热器(22)输出端与第二电热丝(23)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装置外壳(19)腔室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20),所述弹簧(20)下端设有滑动平台(21),所述滑动平台(21)下端设有输药管(25),所述输药管(25)下端设有医用棉布巾(24);所述输药管(25)上端固定连通有一根第二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彩霞田晶晶顾艳顾宏梅冯丽萍赵雨君储小梅高霏丁林娟吴朝霞范水云陈薇薇王建平仲秀丽王徐辉陈露露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