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阳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谐振正-反激变换器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598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谐振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谐振正-反激变换器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谐振正-反激变换器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谐振正-反激变换器通过共用变压器和主开关将正激变换器和反激变换器合并,从而能以更简单的结构通过恒定频率对输出电压进行调节,并利用变压器的磁化能量实现更高的效率,所以其在一些低功率领域,如低功率光伏系统和LED驱动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该面向用于谐振正-反激变换器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有以下优点:

高转化效率,降低开关损耗,从而提高开关电源的效率;

高功率密度、软开关和同步整流技术可大幅提高工作频率从而显著减小无源元件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谐振正-反激变换器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所述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包括第一、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和第一、二E型磁芯;所述的第一E型磁芯位于第二E型磁芯上方且与第二E型磁芯相对接触设置,且相对设置的E-E型磁芯中柱设有气隙;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分别绕制在第一、二E型磁芯相对设置的E-E型磁芯的左边柱上,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分别绕制在第一、二E型磁芯相对设置的E-E型磁芯的右边柱上;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由里到外依次排列为第一绝缘薄膜、第一导体薄膜、第二绝缘薄膜、第二导体薄膜、第一漏感薄膜、第三绝缘薄膜、第三导体薄膜、第一电介质薄膜、第四导体薄膜;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由里到外依次排列为第四绝缘薄膜、第五导体薄膜、第五绝缘薄膜、第六导体薄膜、第二漏感薄膜、第六绝缘薄膜、第七导体薄膜、第二电介质薄膜、第八导体薄膜。
[0004]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一导体薄膜输入端与第一二极管相连,第一导体薄膜输出端与输出电容和输出电阻的中点相连;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二导体薄膜输入端与第二二极管相连,第二导体薄膜输出端与输出电容和输出电阻的中点相连;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三导体薄膜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管相连,第三导体薄膜输出端与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七导体薄膜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四导体薄膜输入端悬空不接入电路,第四导体薄膜输出端与输入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五导体薄膜输入端与第三二极管相连,第五导体薄膜输出端与输出电容和输出电阻的中点相连;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六导体薄膜输入端与第四二极管相连,第六导体薄膜输出端与输出电容和输出电阻的中点相连;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七导体薄膜输入端与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三导体薄膜输出端相连,第七导体薄膜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管相连;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八导体薄膜输入端悬空不接入电路,第八导体薄膜输出端与输入电源负极相连。
[0005]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一导体薄膜构成第一变压器的第一副边,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二导体薄膜构成第一变压器的第二副边,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三导体薄膜构成第一变压器的原边,位于第一变压器原边与第一变压器副边之间的第一漏感薄膜用于调节变压器的漏感大小,变压器的漏感构成第一并联谐振电感,所述的第一E型磁芯和第二E型磁芯构成的E-E型磁芯中柱中开气隙,从而形成第一变压器的第一励磁电感,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三导体薄膜、第一电介质薄膜和第四导体薄膜共同构成第一并联谐振电容;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五导体薄膜构成第二变压器的第一副边,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六导体薄膜构成第二变压器的第二副边,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七导体薄膜构成第二变压器的原边,位于第二变压器原边与第二变压器副边之间的第二漏感薄膜用于调节变压器的漏感大小,变压器的漏感构成第二并联谐振电感,所述的第一E型磁芯和第二E型磁芯构成的E-E型磁芯中柱中开气隙,从而形成第二变压器的第二励磁电感,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七导体薄膜、第二电介质薄膜和第八导体薄膜共同构成第二并联谐振电容。
[0006]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形成的集总参数模型为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第一变压器的第一、二副边、第一励磁电感、第一并联谐振电感和第一并联谐振电容;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形成的集总参数模型为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第二变压器的第一、二副边、第二励磁电感、第二并联谐振电感和第二并联谐振电容。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一种适用于谐振正-反激变换器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其采用柔性多层带材集成技术以提高功率密度为目标,提升集成单元在电力电子装置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集总参数模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如图1-图3所示,一种适用于谐振正-反激变换器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包括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1、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2、第一E型磁芯3和第二E型磁芯4;所述的第一E型磁芯3位于第二E型磁芯4上方且与第二E型磁芯4相对接触设置,且相对设置的E-E型磁芯中柱设有气隙;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1分别绕制在第一E型磁芯3和第二E型磁芯4相对设置的E-E型磁芯的左边柱上,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2分别绕制在第一E型磁芯3和第二E型磁芯4相对设置的E-E型磁芯的右边柱上;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1由里到外依次排列为第一绝缘薄膜5、第一导体薄膜6、第二绝缘薄膜7、第二导体薄膜8、第一漏感薄膜9、第三绝缘薄膜10、第三导体薄膜11、第一电介质薄膜12、第四导体薄膜13;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2由里到外依次排列为第四绝缘薄膜14、第
五导体薄膜15、第五绝缘薄膜16、第六导体薄膜17、第二漏感薄膜18、第六绝缘薄膜19、第七导体薄膜20、第二电介质薄膜21、第八导体薄膜22。
[0014]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1的第一导体薄膜6输入端与第一二极管23相连,第一导体薄膜6输出端与输出电容24和输出电阻25的中点26相连;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1的第二导体薄膜8输入端与第二二极管27相连,第二导体薄膜8输出端与输出电容24和输出电阻25的中点26相连;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1的第三导体薄膜11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管28相连,第三导体薄膜11输出端与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2的第七导体薄膜20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1的第四导体薄膜13输入端悬空不接入电路,第四导体薄膜13输出端与输入电源29的正极相连;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2的第五导体薄膜15输入端与第三二极管30相连,第五导体薄膜15输出端与输出电容24和输出电阻2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谐振正-反激变换器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包括第一、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和第一、二E型磁芯;所述的第一E型磁芯位于第二E型磁芯上方且与第二E型磁芯相对接触设置,且相对设置的E-E型磁芯中柱设有气隙;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分别绕制在第一、二E型磁芯相对设置的E-E型磁芯的左边柱上,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分别绕制在第一、二E型磁芯相对设置的E-E型磁芯的右边柱上;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由里到外依次排列为第一绝缘薄膜、第一导体薄膜、第二绝缘薄膜、第二导体薄膜、第一漏感薄膜、第三绝缘薄膜、第三导体薄膜、第一电介质薄膜、第四导体薄膜;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由里到外依次排列为第四绝缘薄膜、第五导体薄膜、第五绝缘薄膜、第六导体薄膜、第二漏感薄膜、第六绝缘薄膜、第七导体薄膜、第二电介质薄膜、第八导体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谐振正-反激变换器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一导体薄膜输入端与第一二极管相连,第一导体薄膜输出端与输出电容和输出电阻的中点相连;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二导体薄膜输入端与第二二极管相连,第二导体薄膜输出端与输出电容和输出电阻的中点相连;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三导体薄膜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管相连,第三导体薄膜输出端与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七导体薄膜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四导体薄膜输入端悬空不接入电路,第四导体薄膜输出端与输入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五导体薄膜输入端与第三二极管相连,第五导体薄膜输出端与输出电容和输出电阻的中点相连;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六导体薄膜输入端与第四二极管相连,第六导体薄膜输出端与输出电容和输出电阻的中点相连;所述的第二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七导体薄膜输入端与第一柔性多层带材集成绕组的第三导体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成姜博邵武
申请(专利权)人:邵阳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