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86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40
本申请涉及低温热水供暖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目前市场上主流板式散热器的基础上,改进了散热器的水分配集管的形式,散热翅片的形式和分布方式,增设对流罩和扰流风机,散热器的低温热性能。在供水温度为50℃,回水温度为40℃条件下,在不开启对流风机时,散热量较相同尺寸的原单板单对流散热器提高15%~20%;在开启扰流风机时,散热量较相同尺寸的原单板单对流散热器提高50%~70%。散热器提高50%~70%。散热器提高50%~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


[0001]本申请涉及低温热水供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供暖散热器直接用于低温热源系统时,散热量会大幅度衰减,钢制板式散热器在供回水温度从95/70℃变为50/40℃时散热量的衰减率约为60%。现有做法是增加散热器使用面积来弥补这种衰减,这增加了供暖设备的购买成本,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金属材料浪费。因此,通过优化现有供暖设备的结构,在基本不改变散热器的制造工艺的前提下,提高散热量,尽量减少金属用量,降低成本增量,对促进散热器行业发展有利,也是低温供暖产品的发展方向。
[0003]目前低温供暖技术主要以地板辐射和风机盘管等强制对流型末端为主,地板辐射供暖热惰性比较大,在调控灵活性上先天不足,造价较高,后期清理维护成本比较大,在建筑中推广应用面临瓶颈。强制对流型供暖末端需要解决热风强吹带来的不舒适感和近地风口送风产生的扬尘对室内空气的污染的问题。在以新能源供暖为代表的低温热源供暖技术不断扩大发展的背景下,对更适合低温热源的末端供暖设备的研发成果不足,传统的散热器产品在低温热源条件下的选用方法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进行指导,导致新能源供暖效果欠佳。
[0004]在研究对流型散热器热性能提升上,国外热衷于强制对流型散热器的研究,在通风型散热器的热性能改良上成果较多,这方面国内缺乏相关研究。国内研究主要考察强化自然对流的技术手段。目前在散热器的对流强化传热的动态研究方面,即采用强制对流方法对介质温度降低散热量减少补偿强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室内温度分布、空气流场的影响、室内噪声的控制、以及对整体热舒适的影响,缺乏研究成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
[0006]根据本申请的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包括:上盖板、下盖板、散热器板体、对流罩,其中,
[0007]所述散热器板体的内侧面沿纵向垂直设有散热翅片,在所述散热翅片上设有涡流发生器,
[0008]所述对流罩位于散热器背侧,包围所述散热器换热翅片,与所述散热器板体共同围合成对流腔体,所述对流罩的上、下分别设置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设有条缝送风口,所述下盖板设有回风口,
[0009]在所述散热翅片的下端设置扰流风机,通过上供水集管向所述散热器板体供水,所述散热器板体的水道为并联结构,流经所述散热器板体的热水最终通过下回水集管汇集后流出;
[0010]在所述下盖板中部设有新风风机,在启动后可以通过房间新风管路为散热器补充新风,经散热器加热后送往室内;
[0011]在所述下盖板的两端设有下回风口,在所述扰流风机开启后,回风经过回风口进入散热器。
[0012]根据本申请的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其中,所述扰流风机设有变速调节器。
[0013]本散热器优化了散热器上供水集管的形状,采用可变管径集管,散热器分水集管采用矩形截面渐变管,沿着水流方向管径减小,以实现每一个支路水量的均匀分配。
[0014]根据本申请的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其中,在所述散热翅片的外表面增设攻角为45
°
、间距为40mm矩形涡流发生器。
[0015]根据本申请的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其中,所述外部对流罩与所、散热器板体的前面板之间的间距为80mm。
[001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申请的适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供暖散热器在供水温度为50℃,回水温度为40℃条件下,在不开启对流风机时,散热量较相同尺寸的原单板单对流散热器提高15%~20%。在开启扰流风机时,散热量较相同尺寸的原单板单对流散热器提高40%~60%;同时,兼顾供热和提供一定量的新风功能。
[0018](2)本申请的适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优化改进的基础为单板单对流钢制板式散热器,其设计加工制造基本不改变原有的生产工艺,仅为在原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尺寸、结构优化和增加组件,为原有散热器供暖系统的能效提升提供技术路径。
[0019](3)本申请的适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内置12V绕流风机,电压等级低,安全性好。同时,扰流风机在开启时,具备一定的送风能力,通过变电流的方法,可以实现风量调节,从而实现其风机开启时的散热量调节功能。
[0020](4)本申请的适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设置两组进风通道,一组为室内进风,一组为室外进风。新风通道上设置新风机,可以根据负荷、室外空气质量、室内空气品质综合判断,调节方式灵活多变,满足多种场景需求。增设风扇的供暖设备在供暖时热响应速度快,便于实现供暖系统的间歇运行。
[0021](5)本申请的低温供暖散热器通过结构优化提高散热量,减少实际工程应用时的散热器使用面积,从而节约金属材料用量。该散热的尺寸为薄体设计,标准尺寸为长、宽、高为1000x100x600mm,占用房间空间较小,金属热强度较高。从节约材料和减少投资的角度考虑,均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的对流型板式供暖散热器的整体示意图;
[0023]图2本本申请的对流型板式供暖散热器的组件构成示意图;
[0024]图3为本申请的对流型板式供暖散热器翅片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申请的对流型板式供暖散热器增设主要元件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上盖板;2:散热器上供水集管;3:散热翅片;4:涡流发生器;5:扰流风机;6:散热器下回水集管;7:新风风机;8:下盖板;9:对流罩;10:散热器下回风口;11

散热
器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全面的描述。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所述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在目前市场上主流板式散热器的基础上,改进了散热器的水分配集管的形式,散热翅片的形式和分布方式,以及增设对流罩和扰流风机,以提高现有单板单对流散热器的低温热性能。
[0029]根据本申请的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包括:上盖板、下盖板、散热器板体、对流罩,其中,
[0030]对流罩位于散热器背侧,包围所述散热器换热翅片,与散热器板体共同围合成对流腔体;
[0031]所述对流罩的上、下分别设置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设有条缝送风口,所述下盖板设有回风口,
[0032]所述散热翅片在所述散热器板体的内侧面沿纵向垂直设置,在所述散热翅片上设有涡流发生器;
[0033]在所述散热器板体与所述外部对流罩之间、在所述散热翅片的下端设置扰流风机;
[0034]散热器通过上供水集管向散热器板体供水,散热器板体水道为并联结构,流经散热器的热水最终通过散热器下回水集管汇集后流出散热器;
[0035]散热器的新风风机位于下盖板中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低温热源的对流型板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型板式散热器包括:上盖板、下盖板、散热器板体、对流罩,其中,垂直于所述散热器板体的内侧面沿纵向设有散热翅片,在所述散热翅片上设有涡流发生器;所述对流罩位于所述散热器板体的背侧,包围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散热器板体共同围合成对流腔体,所述对流罩的上、下分别设置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设有条缝送风口,所述下盖板设有回风口,在所述散热翅片的下端设置扰流风机,在所述扰流风机开启后,回风经过回风口进入散热器;通过上供水集管向所述散热器板体供水,所述散热器板体的水道为并联结构,流经所述散热器板体的热水最终通过下回水集管汇集后流出;在所述下盖板中部设有新风风机,在启动后通过房间的新风管路为散热器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江徐伟李忠张林华李爱松冯爱荣聂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