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合型银基纳米溶菌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3548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溶菌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嵌合型银基纳米溶菌酶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取硝酸银溶液、高分子分散剂溶液进行反应,使用氢氧化铵调节pH值为6~12,反应的溶液颜色变为深黄色即为反应终点;S2、将深黄色溶液和天然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溶液混合均匀,即得到含有所述嵌合型银基纳米溶菌酶的溶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嵌合型银基纳米溶菌酶具有“模板高分子——纳米银——天然有机小分子”的复合结构,对细菌、真菌、病毒,尤其是耐药菌,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与生物溶菌酶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嵌合型银基纳米溶菌酶具有更宽的微生物杀灭谱、生物相容性高、生物活性强、稳定性高、可模块化设计等优点。可模块化设计等优点。可模块化设计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合型银基纳米溶菌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溶菌酶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嵌合型银基纳米溶菌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耐药性问题日趋严峻,已经发展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存。目前,临床常见的重要耐药革兰阳性菌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球菌(PRSP)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我国各地报道耐中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发生率在20%~80%之间,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引起的感染也明显增多。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特性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此外,耐氟康唑的念珠菌、耐药的结核杆菌的比例也在增加。另外,畜牧业大量使用糖肽类药物,使得多种动物产生VRE,间接影响人类健康。为攻克耐药菌问题,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是:研制新型卫生消毒产品,加强环境、物表、空气、皮肤、手等的洁净卫生,将致病性微生物隔绝于人体可触及范围之外。现有消毒剂由于存在刺激强、不稳定、毒性大等问题,因此急需研制经济、高效、安全、环保的新型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研发方向是开发抗菌抗病毒的新型溶菌酶。
[0003]溶菌酶是一种糖苷水解酶,能催化水解粘多糖的N

乙酰氨基葡萄糖(NAG)与N

乙酰胞壁酸(NAM)间的β

1,4糖苷键。研究表明,部分纳米酶对致病性微生物具有一定类似的抑制效果,可以用生物医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用于对致病性和耐药性微生物的防控。2007年,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中首次提出纳米酶(Nanozyme)概念,指出纳米酶是一类类酶活性的新型纳米材料,具有和天然酶类似的催化活性和酶促反应动力学。其中,纳米溶菌酶(Nanomlysozyme)是一类对致病性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活性、具有溶菌酶酶学特性的纳米酶,具有全新的拟酶结构的功能性材料。其抗菌机理是:通过合理结构设计的纳米酶,具有调控环境中ROS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破坏其顽固性生物膜,能高效杀死多种致病性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从而达到抗感染作用。因此,纳米溶菌酶可用于对传染性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杀及感染防控。CN113975459A公开了一种纳米酶水凝胶片的制备方法及在创可贴中的应用,核心材料具有TA

CDs/AgNPs纳米酶和Cu,Fe

N

C纳米酶的复合结构,该结构的纳米酶表现出很高的抗菌催化活性,可用于制备创可贴类产品。CN111742941A公开了一种纳米酶制剂

稀土类复合抗菌剂及其应用,该纳米酶与生物酶协同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植物的生根效果,在保证植物生长的前提下,又能杀灭栽种基质菌株,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与天然溶菌酶相比,纳米溶菌酶具有制备简单、可大规模生产、环境耐受性强、制备及储存成本低廉和可重复使用等优势。
[0004]目前,部分专利利用天然产物制备纳米溶菌酶,其合成反应速度较快,合成条件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然而,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包含有机酸、生物碱、多糖、蛋白质、类黄酮、萜类、甾体、皂甙和鞣质等物质,组成相当复杂,得到的纳米银颗粒,即AgNPs纳米溶菌酶的
结构可控性较差。相关分析如下:
[0005]CN109702218A公开了一种利用余甘果提取液制备纳米银颗粒的方法;利用余甘果提取液与AgNO3溶液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反应制得纳米银颗粒,制得的纳米银颗粒结构稳定且对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病原物RS

2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0006]CN107671305A公开了一种利用小叶女贞果实提取液快速制备纳米银抑菌剂的方法,包括,采集成熟的小叶女贞果实,通过加热回流等步骤制备小叶女贞果实提取液;使小叶女贞果实提取液与AgNO3溶液混合后超声处理,同时予以阳光照射,得到纳米银抑菌剂。
[0007]上述方法在合成AgNPs纳米溶菌酶过程中需要用到植物提取物,而植物提取物存在影响因素复杂、操作过程较为繁琐等缺点,且所制纳米银的抑菌效果不稳定。此外,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可用于合成纳米银颗粒的植物种类较少,另外,植物提取物存在批间重现性差、反应机理多样、难以规模化生产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急需研制出一种对病源性微生物杀灭效果优异的AgNPs纳米溶菌酶的简便合成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嵌合型银基纳米溶菌酶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嵌合型银基纳米溶菌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取硝酸银溶液、高分子分散剂溶液进行反应,反应前使用氢氧化铵调节pH值为6~12,反应的溶液颜色变为深黄色即为反应终点;其中,反应的温度为0

100℃;反应过程中需要持续搅拌;
[0011]其中,所述高分子分散剂溶液中的高分子分散剂包括鞣酸、
ɑ

环糊精、β

环糊精、γ

环糊精、羟丙基

β

环糊精、黄原胶、黄蓍胶、瓜儿胶、阿拉伯胶、桃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深黄色溶液和天然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溶液混合均匀,即得到含有所述嵌合型银基纳米溶菌酶的溶液。所述混合均匀的方法优选为:室温下搅拌4~48小时。
[0013]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硝酸银溶液、高分子分散剂溶液中的硝酸银与高分子分散剂的摩尔比值为1:0.01~10;
[0014]和/或,步骤S1中,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0.01~5%;
[0015]和/或,步骤S1中,所述高分子分散剂溶液的浓度为0.01~10%。
[0016]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氢氧化铵的用量为硝酸银溶液和高分子分散剂溶液体积的0.01~5%。
[0017]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氢氧化铵包括十二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氢氧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氢氧化铵、双十烷基二甲基氢氧化铵、双癸氢氧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天然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溶液中的天然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包括青蒿素、黄芩苷、穿心莲内酯、苯甲酸、水杨酸、延胡索酸、松香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咖啡酸、肉桂酸、绿原酸、迷迭香酸、甘草次酸、麝香草酚、香芹酚和木犀草素中的一种或
多种。
[0019]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天然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的天然有机小分子化合物与硝酸银的摩尔比值为1:0.01~1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合型银基纳米溶菌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取硝酸银溶液、高分子分散剂溶液进行反应,反应前使用氢氧化铵调节pH值为6~12,反应的溶液颜色变为深黄色即为反应终点;其中,所述高分子分散剂溶液中的高分子分散剂包括鞣酸、
ɑ

环糊精、β

环糊精、γ

环糊精、羟丙基

β

环糊精、黄原胶、黄蓍胶、瓜儿胶、阿拉伯胶、桃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深黄色溶液和天然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溶液混合均匀,即得到含有所述嵌合型银基纳米溶菌酶的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硝酸银溶液、高分子分散剂溶液中的硝酸银与高分子分散剂的摩尔比值为1:0.01~10;和/或,步骤S1中,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0.01~5%;和/或,步骤S1中,所述高分子分散剂溶液的浓度为0.01~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氢氧化铵的用量为硝酸银溶液和高分子分散剂溶液体积的0.0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氢氧化铵包括十二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十二烷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正有蒋用李天林何艳凤汪静杨雨婷黄巧凤田玉婷郭欣玲鄢丹毕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伊洁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