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长材料移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513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细长材料移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细长材料移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移动小车;将移动小车移动至待移位的细长材料处,并使移动小车的承重梁位于细长材料的正上方;将移动小车中支柱两侧的倒链分别通过吊绳与细长材料连接;通过倒链将细长材料提升至悬空状态;推动移动小车、并带动细长材料移动至预定位置,然后通过倒链将细长材料下落在预定位置的支撑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细长材料移位方法,利用移动小车辅助作业人员对细长材料进行移位作业,在整个移位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无需手动搬运材料,这样就显著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与现有的人工搬运方式相比,还提高了管材、型材、线材等材料的移位效率。线材等材料的移位效率。线材等材料的移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长材料移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细长材料移位
,尤其是一种细长材料移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管材、型材、线材等细长材料的移位作业,但是受场地、时间、成本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大部分情况下无法采用吊装机械、运输车辆进行配合倒运移位,而只能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进行移位,但是人工搬运存在单次搬运量少、搬运效率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细长材料移位方法,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细长材料移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S1、提供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包括承重梁;所述承重梁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两个向下延伸的支柱;两个支柱对称布置在承重梁的两侧,且支柱的下端安装有车轮;所述承重梁上、且位于支柱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吊耳;每个吊耳的下方连接有倒链;
[0006]S2、将移动小车移动至待移位的细长材料处,并使移动小车的承重梁位于细长材料的正上方;将移动小车中支柱两侧的倒链分别通过吊绳与细长材料连接;
[0007]S3、通过倒链将细长材料提升至悬空状态;推动移动小车、并带动细长材料移动至预定位置,然后通过倒链将细长材料下落在预定位置的支撑座上。
[0008]进一步的,步骤S3中,采用交替操作支柱两侧倒链的方式将细长材料提升或下落。
[0009]进一步的,步骤S3中,当细长材料处于悬空状态时,所述细长材料底部至地面的距离为300~500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吊耳活动安装在承重梁上、并可沿承重梁的轴向移动;所述承重梁的端部安装有限位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吊耳上设置有滑孔;所述承重梁从吊耳的滑孔中穿过。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吊耳上设置有吊孔;所述倒链钩挂在吊耳的吊孔中。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梁上、且位于支柱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吊耳。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柱包括竖直段和设置在竖直段上方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从下向上朝靠近承重梁的方向倾斜。
[0015]进一步的,两个支柱的倾斜段的上端通过连接杆与承重梁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柱与承重梁之间固定有斜撑。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长材料移位方法,利用移动小车辅助作业人员对管材、型材、线材等细长材料进行移位作业,在整个移位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无需手动搬运材料,这样就显著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与现有的人工搬运方式相比,还提高了管材、型材、线材等细长材料的移位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移动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21]图3是图1的左视图;
[0022]图4是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图6是通过移动小车对细长材料进行移位作业时的两个状态图。
[0024]图中附图标记为:1

移动小车,10

承重梁,11

支柱,12

车轮,13

吊耳,14

倒链,15

限位件,16

连接杆,17

斜撑,18

细长材料,19

吊绳,20

支撑座,111

竖直段,112

倾斜段,131

滑孔,132

吊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长材料移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S1、提供移动小车1;参见图1至图4,所述移动小车1包括承重梁10;所述承重梁10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两个向下延伸的支柱11;两个支柱11对称布置在承重梁10的两侧,且支柱11的下端安装有车轮12;所述承重梁10上、且位于支柱1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吊耳13;每个吊耳的下方连接有倒链14;
[0028]S2、将移动小车1移动至待移位的细长材料18处,并使移动小车1的承重梁10位于细长材料18的正上方;其中,细长材料18支撑在放置在地面的支撑座20上,两个支柱11位于细长材料18的两侧;将移动小车1中支柱11两侧的倒链14分别通过吊绳19与细长材料18连接,如图5所示;
[0029]S3、通过倒链14将细长材料18提升至悬空状态,优选的,所述细长材料18底部至地面的距离为300~500mm,如图6所示;推动移动小车1、并带动细长材料18移动至预定位置,然后通过倒链14将细长材料18下落在预定位置的支撑座20上。优选的,采用交替操作支柱11两侧倒链14的方式将细长材料18提升或下落,这样可使细长材料18平稳地提升或下落。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长材料移位方法,利用移动小车辅助作业人员对管材、型材、线材等细长材料18进行移位作业,在整个移位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无需手动搬运材料,这样就显著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与现有的人工搬运方式相比,还提高了管材、型材、线材等细长材料18的移位效率。
[0031]参见图1至图4,所述移动小车1主要包括承重梁10、支柱11、车轮12、吊耳13、倒链14。
[0032]所述承重梁10为呈直线状的承重钢梁,其用于在移位作业时承受细长材料18的重量。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梁10为工字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梁10可以为槽钢、H型
钢等。
[0033]所述支柱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柱11对称布置在承重梁10的两侧,支柱11的上端与承重梁10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这样使支柱11与承重梁10两端的距离相等。通过设置两个对称布置的支柱11,不仅用于对承重梁10进行支撑、并提供一定的支撑高度,而且使得两个支柱11之间形成位于承重梁10的正下方、且用于放置细长材料18的空间。
[0034]所述支柱11可以为直线状结构,这样两个支柱11就形成倒V形结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柱11包括竖直段111和设置在竖直段111上方的倾斜段112;所述倾斜段112从下向上朝靠近承重梁10的方向倾斜。所述竖直段111和倾斜段112优选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它们均与承重梁10相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细长材料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移动小车(1);所述移动小车(1)包括承重梁(10);所述承重梁(10)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两个向下延伸的支柱(11);两个支柱(11)对称布置在承重梁(10)的两侧,且支柱(11)的下端安装有车轮(12);所述承重梁(10)上、且位于支柱(1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吊耳(13);每个吊耳的下方连接有倒链(14);S2、将移动小车(1)移动至待移位的细长材料(18)处,并使移动小车(1)的承重梁(10)位于细长材料(18)的正上方;将移动小车(1)中支柱(11)两侧的倒链(14)分别通过吊绳(19)与细长材料(18)连接;S3、通过倒链(14)将细长材料(18)提升至悬空状态;推动移动小车(1)、并带动细长材料(18)移动至预定位置,然后通过倒链(14)将细长材料(18)下落在预定位置的支撑座(2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长材料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采用交替操作支柱(11)两侧倒链(14)的方式将细长材料(18)提升或下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长材料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当细长材料(18)处于悬空状态时,所述细长材料(18)底部至地面的距离为300~5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春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