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489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及设于机壳内的新风模块,机壳上限定有换热进风口和混风出风口,换热进风口与混风出风口连通形成第一换热风道;新风模块包括新风蜗壳及形成于新风蜗壳内的新风腔,新风蜗壳上形成有新风蜗壳出风口,新风蜗壳出风口与第一换热风道连通;新风腔内设置有蜗壳隔板,蜗壳隔板将新风腔分隔为第一新风腔和第二新风腔,第一新风腔和第二新风腔内分别设置有新风风扇。新风模块采用两个新风风扇并且对应设置两个新风腔室,可以增加引入室内的新风风量,由新风模块引入的新风从新风蜗壳出风口进入第一换热风道内,与换热后的室内空气混合,减小新风的温差,提高舒适度。提高舒适度。提高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关注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在室内空气调节中选用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新风功能可以向室内引入室外风,维持室内空气的流动性。
[0003]但现有的用于实现空调新风功能的模块,其提供的新风风量小,引入室内的新鲜空气有限,无法有效起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0006]机壳,其上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混风出风口,换热进风口与混风出风口连通形成第一换热风道;
[0007]换热器,其设于机壳内,用于与室内空气换热;
[0008]第一换热风机,其设于第一换热风道内,用于将换热后的空气从混风出风口吹出;
[0009]新风模块,其设置于机壳内,用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新风模块包括:
[0010]新风蜗壳,其上形成有新风蜗壳出风口,新风蜗壳出风口与第一换热风道连通;
[0011]新风腔,其形成于所述新风蜗壳内;
[0012]蜗壳隔板,其设于所述新风腔内并将所述新风腔分隔为第一新风腔和第二新风腔,所述第一新风腔和第二新风腔均与所述新风蜗壳出风口连通;
[0013]新风风扇,具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新风腔和所述第二新风腔内。
[0014]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风模块包括由蜗壳隔板隔开的两个新风腔室并且两个新风腔室内分别设有新风风扇,两个新风腔室内均吹出新风,可以增加引入室内的新风风量,由新风模块引入的新风从新风蜗壳出风口进入第一换热风道内,与换热后的室内空气混合,减小新风的温差,提高舒适度。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混风出风口设于机壳的顶部,改变了传统的只从前方出风的方式,解决了空调直吹用户的问题。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件,导风件的内部限定出导风风道,导风风道的一端与新风蜗壳出风口连通,导风风道的另一端与第一换热风道连通,由新风模块的新风蜗壳出风口吹出的新风经由导风风道引导至新风出风口吹入室内。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0018]摇头部件,其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壳的顶部,摇头部件面向用户开设有摇头出风口,摇头出风口与混风出风口连通;
[0019]摇头驱动装置,其可驱动摇头部件往复旋转,经摇头出风口吹出的换热后的冷风或热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广角送风,且送风角度可调,送风方式更加灵活。
[00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的两侧分别设有换热出风口,两换热出风口和换热进风口连通形成第二换热风道,第二换热风道内设置有第二换热风机,两换热出风口分别位于第二换热风机的径向两侧,可以增加引入机壳内进行换热的室内空气量,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并且实现在不同方向上的送分。
[00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风机采用后向离心风扇,后向离心风扇的出风方式更加灵活,旋转所产生的风压较小,送风效率高,适用于在大范围的区域内送风。
[00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风机采用前向离心风扇,第一换热风机的外部罩设有风道蜗壳,风道蜗壳与换热进风口连通,风道蜗壳的顶部沿第一换热风机的径向形成混风出风口,风道蜗壳内限定出第一换热风道,前向离心风扇旋转所产生的风压较大,适用于在较为集中的区域送风。
[00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两新风风扇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新风腔内的第一离心风扇以及位于第二新风腔内的第二离心风扇,第一离心风扇和第二离心风扇同轴设置且同步旋转,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新风电机,所述新风电机与所述第一离心风扇或所述第二离心风扇连接且驱动所述第一离心风扇和所述第二离心风扇同步旋转,采用双联离心风扇可以在增加新风风量的同时节省成本。
[00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蜗壳隔板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新风腔和第二新风腔的开口部,第一离心风扇和第二离心风扇通过开口部同轴对接设置,实现蜗壳隔板与两侧双联离心风扇的安装。
[002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离心风扇和第二离心风扇均为前向离心风扇,前向离心风扇旋转所产生的风压较大,适用于在较为集中的区域送风。
附图说明
[00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0029]图3为图1中所示空调室内机的分解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新风模块的立体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新风模块的正视图;
[0032]图6为图5中新风模块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新风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新风蜗壳与新风风扇的分解图;
[003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联离心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新风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去掉机壳后的示意图;
[0038]图12为图11中所示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
[0039]图13为图12中空调室内机沿B

B方向的剖视图;
[0040]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导风板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0041]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导风板的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0042]图中:
[0043]10、机壳;101、前面板;102、进风面板;11、换热进风口;12、空调出风口;121、换热出风口;122、新风出风口;123、顶部出风口;20、换热器;30、换热风机;31、第一换热风机;311、风道蜗壳;32、第二换热风机;301、第一换热风道;302、第二换热风道;40、新风模块;401、新风进风口;41、新风机壳;411、新风风道;42、新风蜗壳;421、新风蜗壳出风口;4211、第一新风蜗壳出风口;4212、第二新风蜗壳出风口;422、第一新风蜗壳进风口;423、第二新风蜗壳进风口;43、新风腔;431、第一新风腔;432、第二新风腔;44、新风风扇;441、第一离心风扇;442、第二离心风扇;443、新风电机;45、蜗壳隔板;46、新风管;461、第一管腔;462、第二管腔;463、新风管隔板;50、导风件;60、摇头部件;601、摇头出风口;70、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将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上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混风出风口,换热进风口与混风出风口连通形成第一换热风道;换热器,其设于所述机壳内,用于与室内空气换热;第一换热风机,其设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内,用于将换热后的空气从所述混风出风口吹出;新风模块,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用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蜗壳,其上形成有新风蜗壳出风口,所述新风蜗壳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连通;新风腔,其形成于所述新风蜗壳内;蜗壳隔板,其设于所述新风腔内并将所述新风腔分隔为第一新风腔和第二新风腔,所述第一新风腔和第二新风腔均与所述新风蜗壳出风口连通;新风风扇,具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新风腔和所述第二新风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出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件,所述导风件的内部限定出导风风道,所述导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新风蜗壳出风口连通,所述导风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摇头部件,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壳的顶部,所述摇头部件面向用户开设有摇头出风口,所述摇头出风口与所述混风出风口连通;摇头驱动装置,其可驱动所述摇头部件往复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合庆逯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