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弱胶结卵石岩体再生结构形成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484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弱胶结卵石岩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弱胶结卵石岩体再生结构形成试验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两组立柱,两组所述立柱远离底板的一端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上安装有若干组加载杆,所述加载杆上安装有压杆,所述压杆远离加载杆的一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远离压杆的一端安装有加帽盖,所述加帽盖上开设有小孔,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模具,所述模具内安装有试样和两组透水石,两组所述透水石分别位于试样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通过模具、加帽盖、透水石的相互配合使用,在加载过程中将岩体内的气体和水分能及时排放,使岩样在脱模时不被破坏,保证再生结构的形成。结构的形成。结构的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弱胶结卵石岩体再生结构形成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弱胶结卵石岩体
,特别涉及一种弱胶结卵石岩体再生结构形成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第四系上更新系统冲击卵石(有轻微泥质胶结),局部有粉土夹层,分布无规律,内部结构较复杂,变形与力学性质复杂多变,破坏过程循序渐进,破坏之后的岩体,在一定固结条件和含水量条件下,可以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再生结构。
[0003]为探究弱胶结卵石再生结构岩体的力学性质,现借鉴土工试验,在其基础上,通过杠杆原理设计加载系统,设计模具(约束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研制出一种弱胶结卵石岩体再生结构形成试验装置。现有的试验装置在加载过程中岩体内的气体和水分无法及时的排放,导致岩样在脱模时,容易被破坏,从而不利于再生结构的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弱胶结卵石岩体再生结构形成试验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两组立柱,两组所述立柱远离底板的一端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上安装有若干组加载杆,所述加载杆上安装有压杆,所述压杆远离加载杆的一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远离压杆的一端安装有加帽盖,所述加帽盖上开设有小孔,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模具,所述模具内安装有试样和两组透水石,两组所述透水石分别位于试样的两端。
[0005]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底部加固件和梁柱连接件,所述底部加固件安装在底板上,所述梁柱连接件安装在横梁上,所述立柱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
[0006]进一步的,所述横梁靠近立柱的一侧安装有若干组连接块,若干组所述连接块均位于两组立柱之间,若干组所述连接块分别铰接在若干组加载杆远离压力传感器的一端。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加载杆上安装有若干组砝码架,若干组所述砝码架呈等距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模具包括圆盘,所述圆盘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圆盘上均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安装有延伸板,所述圆盘上开设有第一螺栓孔。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技术通过通过模具、加帽盖、透水石的相互配合使用,在加载过程中将岩体内的气体和水分能及时排放,使岩样在脱模时不被破坏,保证再生结构的形成。
[0011]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底板;2、立柱;3、横梁;4、连接块;5、加载杆;6、压杆;7、砝码架;8、压力传感器;9、加帽盖;10、模具;11、底部加固件;12、位移传感器;13、梁柱连接件;14、透水石;15、试样;16、圆盘;17、第一螺栓孔;18、固定板;19、延伸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19]一种弱胶结卵石岩体再生结构形成试验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安装有两组立柱2,两组所述立柱2远离底板1的一端安装有横梁3,所述横梁3上安装有若干组加载杆5,所述加载杆5上安装有压杆6,所述压杆6远离加载杆5的一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压力传感器8远离压杆6的一端安装有加帽盖9,所述加帽盖9上开设有小孔,所述底板1上安装有模具10,所述模具10内安装有试样15和两组透水石14,两组所述透水石14分别位于试样15的两端。
[0020]模具内腔为圆形。加帽盖9上开设有小孔,加载时试样15顶部和底部各设置一块透水石14(直径为50mm),用于加载时排出气体和水分。透水石14材料采用“透水混凝土”,它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是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不含有细骨料,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等特点。压力传感器8用于检测压杆6的压力。压杆6铰接在加载杆5上,使压杆6保持垂直移动。
[0021]所述立柱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底部加固件11和梁柱连接件13,所述底部加固件11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梁柱连接件13安装在横梁3上,所述立柱2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12。
[0022]底部加固件11和梁柱连接件13用于将加强立柱2和横梁3与底板1之间的稳定性。位移传感器12用于检测压杆6移动的距离。
[0023]所述横梁3靠近立柱2的一侧安装有若干组连接块4,若干组所述连接块4均位于两组立柱2之间,若干组所述连接块4分别铰接在若干组加载杆5远离压力传感器8的一端。
[0024]所述加载杆5上安装有若干组砝码架7,若干组所述砝码架7呈等距设置。
[0025]砝码架7用于放置砝码,从而调节压杆6的压力。
[0026]所述模具10包括圆盘16,所述圆盘16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圆盘16上均安装有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的两侧均安装有延伸板19,所述圆盘16上开设有第一螺栓孔17。
[0027]圆盘16由两组半圆盘组成。固定板18设置为两组半圆筒状,外侧设有延伸板19,圆
盘16的两组半圆盘和固定板18的两组半圆筒分别采用焊接形式,形成两组半圆盘加半圆筒结构。第一螺栓孔17用于将圆盘螺栓连接在底板1上,用于提高模具10的稳定性。延伸板19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延伸板19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用于方便脱模。模具采用45#钢,内径100mm,模具壁厚20mm,高200mm,圆盘16的直径为300mm,厚度为20mm。
[0028]使用时,通过在砝码架7上增加砝码,砝码架7带动加载杆5进行移动,加载杆5带动压杆6进行垂直移动,压杆6通过加帽盖9和透水石14对试样15进行加载,通过透水石14和加帽盖9上的小孔,在加载过程中将试样15内的气体和水分排出,使试样15在脱模是不会被破坏,保证再生结构的形成。
[002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弱胶结卵石岩体再生结构形成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安装有两组立柱(2),两组所述立柱(2)远离底板(1)的一端安装有横梁(3),所述横梁(3)上安装有若干组加载杆(5),所述加载杆(5)上安装有压杆(6),所述压杆(6)远离加载杆(5)的一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压力传感器(8)远离压杆(6)的一端安装有加帽盖(9),所述加帽盖(9)上开设有小孔,所述底板(1)上安装有模具(10),所述模具(10)内安装有试样(15)和两组透水石(14),两组所述透水石(14)分别位于试样(15)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弱胶结卵石岩体再生结构形成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底部加固件(11)和梁柱连接件(13),所述底部加固件(11)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梁柱连接件(13)安装在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海方张磊赵赢张一鸣龚晓琴马俊李昂谢达承赵宏宝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西互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