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早催熟防烂铃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440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棉花早催熟防烂铃方法,在棉花开花期后进行两次药物喷施:棉花开花期后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棉花早催熟防烂铃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棉花防烂铃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棉花早催熟防烂铃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棉花是河北省重要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邢台市、邯郸市、沧州市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河北省夏季气候条件影响,在8月上中旬易出现连阴雨造成棉花下部出现烂铃,既造成棉花减产,又使纤维品质变劣,严重影响棉花高产优质。棉花烂铃率不同年份差异较大,一般烂铃5%

10%,重度年份高达30%,在烂铃中约有50%完全不能形成产量,30%烂铃吐絮级别降低,只有20%烂铃可完成吐絮形成部分产量。因此解决棉花烂铃问题,将会对于提高河北省棉花产量,改善棉花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棉花早催熟防烂铃方法,以解决现在棉花容易出现烂铃,造成棉花产量降低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棉花早催熟防烂铃方法,在棉花开花期后进行两次药物喷施:棉花开花期后30

35天,进行第一次喷药,向地面喷施吡唑醚菌酯7.5

10.0 g/亩,兑水30千克/亩,向第二果枝以下部位喷施乙烯利20

40 g/亩,吡唑醚菌酯5.0

7.5 g/亩,兑水15千克/亩;棉花开花期后40

45天,进行第二次喷药,向地面喷施吡唑醚菌酯7.5

10.0 g/亩,兑水30千克/亩,向第二果枝以下部位喷施乙烯利80

120 g/亩,吡唑醚菌酯2.5

5.0 g/亩,兑水15千克/亩。
[0005]棉花的种植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模式,等行距种植时行距为76cm,大小行种植时大行距为85

95cm,小行距为45cm,留苗密度5000

6000株/亩。通过控制种植行距,以便于后期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药物的喷施,提高工作效率。
[0006]所述吡唑醚菌酯可以选用25%吡唑醚菌酯水乳剂,所述乙烯利可以选用40%乙烯利水剂。也可以选用其他浓度的吡唑醚菌酯水乳剂或乙烯利水剂,只需保证每亩所用药物的总量符合要求即可。
[0007]棉花从现蕾期开始使用缩节安进行化控,将果枝长度控制在30

40cm。对棉花植株进行化控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果枝的长度,防止相邻两行植株的果枝相互交叉阻碍喷药机械的运行。
[0008]第一次喷施30天后收获下部吐絮成铃一次,全株吐絮完毕后进行第二次收获。
[0009]本专利技术采用推株分行喷药机对棉花进行喷药,能够实现药物喷施的机械化操作。
[0010]推株分行喷药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顶架以及设置于所述顶架两侧的侧架,在所述侧架上设置有行走轮,在所述顶架上设置有横杆,在所述横杆上设置有两个向下的竖杆,所述竖杆位于所述行走轮的前方,在每个所述竖杆上设置有推株分行器、竖直喷头以
及水平双向喷头,所述竖直喷头位于所述竖杆的下端,在所述顶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药桶和第二药桶,所述第一药桶为所述竖直喷头供液,所述第二药桶为所述水平双向喷头供液。
[0011]侧架与两行植株之间的间隙对应,顶架具有一定的高度,且其高度高于棉花植株,这样顶架上的横杆、第一药桶以及第二药桶等都避开了棉花植株,在工作时棉花植株和推株分行喷药机之间没有影响。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推株分行器是横截面呈V型的折角板,且其尖部朝前方设置。折角板用于推开两侧棉花植株的枝叶,防止枝叶缠绕入车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顶架的长度可调,所述竖杆可调节安装在所述横杆上,所述竖直喷头和所述水平双向喷头可调节安装在所述竖杆上。
[0014]在顶架上还设置有水泵组,由水泵组将药液泵送至喷头,水泵由柴油机或电动机等驱动装置进行驱动。
[0015]行走轮通过链轮链条等传动机构由驱动装置驱动,实现推株分行喷药机的自行走。
[0016]在使用所述推株分行喷药机对棉花进行喷药时,根据棉花的种植模式调节两个侧架使其间距等于两倍行距或大行距与小行距的和,调整两个所述竖杆使其位于所述侧架正前方,调节所述水平双向喷头使其高度位于第一果枝与第二果枝高度之间。
[0017]推株分行喷药机一次能够对四行棉花进行药物喷施,四行棉花形成三行间隙,两个侧架分别对应两侧的间隙,每个侧架前有一个竖杆,竖杆上设有一套喷头,对地面和植株进行药物喷施。
[0018]根据推株分行喷药机的行走速度调节各个喷头的喷淋速度,使其满足药物的喷施要求。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棉铃腐烂之前,向下部成铃喷施乙烯利催熟,使其提早吐絮而避免腐烂,形成有效产量,提高棉花纤维品质,同时向地面喷施吡唑醚菌酯切断土壤中导致烂铃的病菌向上传播,杀死下部棉铃上已经感染的病菌,避免下部成铃吐絮过程中腐烂。
[0020]本专利技术利用推株分行喷药机,设置有两套喷头装置,每套喷头装置喷施两行,两套喷头装置一次喷施4行,根据喷药机行走速度,调整喷头喷施量。结合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以及棉花从蕾期开始全程化控,实现药物喷施的机械化操作,提高药物喷施的效率。
[0021]本专利技术彻底解决了棉花烂铃问题,使下部成铃在腐烂之前提早吐絮,同时降低了吐絮棉花纤维的马克隆值,起到了增产提质的效果,增加了棉农收益。
附图说明
[0022]图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对照组的棉花植株对比。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推株分行喷药机的侧视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推株分行喷药机的前视图。
[0025]图中:1、顶架;2、侧架;3、行走轮;4、竖杆;5、推株分行器;6、竖直喷头;7、水平双向喷头;8、把手;9、水泵组;10、第一药桶;11、第二药桶;12、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
[0027]一种棉花早催熟防烂铃方法,2021年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枣元乡东张庄村棉田200亩进行应用实施。
[0028]实施例一,包括以下步骤:4月18日播种,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95cm,小行距45cm,留苗密度5500株/亩。棉花6月24日进入开花期。
[0029]6月10日进行第一次化控,亩用缩节安1.0克,6月25日进行第二次化控,亩用缩节安2.5克,7月10日进行第三次化控,亩用缩节安4.0克,7月25日进行第四次化控,亩用缩节安4.5克,8月10日进行第三次化控,亩用缩节安5.0克。
[0030]采用推株分行喷药机进行药物喷施,在药物喷施时,将竖直喷头6固定于竖杆4的最下端,竖直喷头6斜向前方与竖直夹角成45度,调节水平双向喷头7高度位于第一果枝与第二果枝高度之间。
[0031]7月25日—26日进行第一次药物喷施。将竖直喷头6喷量调整至每亩喷水30千克,按照每亩喷施25%吡唑醚菌酯水乳剂40克的用量,配制水溶液200千克,装入第一药桶10。将水平双向喷头7喷量调整至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花早催熟防烂铃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棉花开花期后进行两次药物喷施:棉花开花期后30

35天,进行第一次喷药,向地面喷施吡唑醚菌酯7.5

10.0 g/亩,兑水30千克/亩,向第二果枝以下部位喷施乙烯利20

40 g/亩,吡唑醚菌酯5.0

7.5 g/亩,兑水15千克/亩;棉花开花期后40

45天,进行第二次喷药,向地面喷施吡唑醚菌酯7.5

10.0 g/亩,兑水30千克/亩,向第二果枝以下部位喷施乙烯利80

120 g/亩,吡唑醚菌酯2.5

5.0 g/亩,兑水15千克/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早催熟防烂铃方法,其特征在于,棉花的种植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模式,等行距种植时行距为76cm,大小行种植时大行距为85

95cm,小行距为45cm,留苗密度5000

6000株/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早催熟防烂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菌酯选用25%吡唑醚菌酯水乳剂,所述乙烯利选用40%乙烯利水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早催熟防烂铃方法,其特征在于,棉花从现蕾期开始使用缩节安进行化控,将果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林张谦王燕董明祁虹冯国艺梁青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特种经济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