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揉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433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揉捻机包括安装底板、支撑柱和揉捻筒,支撑柱设有两个并分别与揉捻筒的两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支撑柱上安装有转动电机,揉捻筒通过支撑柱与安装底板连接,且揉捻筒横向设置在安装底板的上方,揉捻筒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两端均穿出揉捻筒并通过轴承分别与两个支撑柱一一对应转动连接,并且转动杆的一端与安装在支撑柱上的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动杆上均匀设有若干的第一揉捻盘,每个相邻第一揉捻盘之间设有第二揉捻盘,第二揉捻盘的中心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转动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对茶叶进行快速揉捻加工,单次可揉捻茶叶量较大,茶叶揉捻效率高,提高了对茶叶的加工效率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揉捻机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茶叶揉捻机。

技术介绍

[0002]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荈。茶叶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0003]现阶段在对茶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茶叶揉捻装置对茶叶进行揉捻杀青,茶叶揉捻可以破坏杀青后茶叶组织,让茶叶内含物质渗透在叶的表面,同时对茶叶进行造型,但现有的茶叶揉捻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单次可揉捻茶叶量较少,揉捻速度较慢,导致揉捻效率低,需要投入多台茶叶揉捻装置进行揉捻加工,增加了加工成本,难以满足茶叶产业的加工使用需求,现在急需一种茶叶揉捻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茶叶揉捻机,具有便于对茶叶进行快速揉捻加工,单次可揉捻茶叶量较大,茶叶揉捻效率高,提高了对茶叶的加工效率的优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叶揉捻机包括安装底板、支撑柱和揉捻筒,所述支撑柱设有两个并分别与所述揉捻筒的两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支撑柱上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揉捻筒通过支撑柱与安装底板连接,且揉捻筒横向设置在安装底板的上方,所述揉捻筒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两端均穿出揉捻筒并通过轴承分别与两个支撑柱一一对应转动连接,并且转动杆的一端与安装在支撑柱上的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动杆上均匀设有若干的第一揉捻盘,每个相邻第一揉捻盘之间设有第二揉捻盘,所述第二揉捻盘的中心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转动杆上。所述第二揉捻盘的外侧通过连接块与揉捻筒前后端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6]工作时,先将需要揉捻的茶叶倒入揉捻筒中,转动电机带动转动杆与第一揉捻盘转动,同时第二揉捻盘不会转动,茶叶位于第一揉捻盘与第二揉捻盘之间,通过第一揉捻盘与第二揉捻盘的相对转动对茶叶进行揉捻,并且转动杆上设有多个第一揉捻盘和第二揉捻盘,通过多个第一揉捻盘与第二揉捻盘实现茶叶的多层揉捻,提高揉捻效率
[0007]进一步的,所述揉捻筒的上端铰接有第一活动门,揉捻筒的下端铰接有第二活动门,所述第一活动门与第二活动门均为与所述揉捻筒相配合的弧形板,第一活动门与第二活动门闭合后与揉捻筒整体呈圆柱形。
[0008]所述第一活动门与第二活动门上均设有锁具。
[0009]打开第一活动门用于向揉捻筒中添加茶叶原料,打开第二活动门用于取出揉捻完成后的茶叶,同时通过锁具保证第一活动门与第二活动门关闭后的稳定性,避免第一活动门与第二活动门在揉捻时打开影响揉捻流程。
[0010]进一步的,所述揉捻筒左右两端的内壁、第一揉捻盘和第二揉捻盘上均设有用于揉捻茶叶的揉捻块。
[0011]所述揉捻块为弧形的长条块,弧形的长条块的设置使得茶叶能够被更加方便的揉捻成长条形,提高揉捻效果。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底板的上端面设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位于所述第二活动门的正下方,用于收集揉捻完成的茶叶。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多个第一揉捻盘和第二揉捻盘实现多层的茶叶揉捻,即单次揉捻量多能够同时揉捻整个揉捻筒中的全部茶叶,提高揉捻效率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揉捻筒的俯视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揉捻筒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转动杆的示意图。
[0018]图中:1、安装底板;2、支撑柱;3、轴承;4、揉捻筒;5、第一活动门;6、转动杆;7、第二揉捻盘;8、第一揉捻盘;9、转动电机;10、收集箱;11、第二活动门;12、揉捻块;13、锁具;14、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

图4所示,一种茶叶揉捻机,包括安装底板1、支撑柱2和揉捻筒4,所述支撑柱2设有两个并分别与所述揉捻筒4的两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支撑柱2上安装有转动电机9,所述揉捻筒4通过支撑柱2与安装底板1连接,且揉捻筒4横向设置在安装底板1的上方,所述揉捻筒4内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转动杆6沿所述揉捻筒4的轴线方向贯穿揉捻筒4,且转动杆6的两端与揉捻筒4的接触部分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6的两端穿出揉捻筒4的部分通过轴承3分别与两个支撑柱2一一对应转动连接,并且转动杆6的一端与安装在支撑柱2上的转动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通过转动电机9来带动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上均匀设有若干的第一揉捻盘8,若干的第一揉捻盘8沿转动杆6的轴线方向排列,并且每个相邻第一揉捻盘8之间都设有第二揉捻盘7,所述第二揉捻盘7的中心处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在转动杆6上,第二揉捻盘7的外侧通过连接块14固定与揉捻筒4前后端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连接块14与轴承3的配合,转动杆6与第一揉捻盘8转动时,第二揉捻盘7固定不动,茶叶在第一揉捻盘8的转动下完成揉捻,同时所述揉捻筒4左右两端的内壁、第一揉捻盘8的左右两端面和第二揉捻盘7的左右两端面均设有用于揉捻茶叶的揉捻块12,所述揉捻块12为弧形的长条块,由于第一弧形的长条块的设置使得茶叶能够被更加方便的揉捻成长
条形,提高揉捻效果。
[0021]具体的,所述揉捻筒4的上端铰接有第一活动门5,揉捻筒4的下端铰接有第二活动门11,所述第一活动门5与第二活动门11均为与所述揉捻筒4相配合的弧形板,第一活动门5与第二活动门11闭合后与揉捻筒4整体呈圆柱形,所述第一活动门5与第二活动门11上均设有锁具13。
[0022]具体的,所述安装底板1的上端面设有收集箱10,所述收集箱10位于所述第二活动门11的正下方,用于收集揉捻完成的茶叶。
[0023]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对本技术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构思和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揉捻机,包括安装底板、支撑柱和揉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设有两个并分别与所述揉捻筒的两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支撑柱上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揉捻筒通过支撑柱与安装底板连接,且揉捻筒横向设置在安装底板的上方,所述揉捻筒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两端均穿出揉捻筒并通过轴承分别与两个支撑柱一一对应转动连接,并且转动杆的一端与安装在支撑柱上的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动杆上均匀设有若干的第一揉捻盘,每个相邻第一揉捻盘之间设有第二揉捻盘,所述第二揉捻盘的中心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转动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揉捻盘的外侧通过连接块与揉捻筒前后端的内壁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绿源春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