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缆线收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3875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缆线收纳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缆线收纳装置,所述卷线机构包括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内腔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螺纹管,两侧所述第一螺纹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一皮带,本电气工程施工用缆线收纳装置通过转动第二螺纹管使齿轮套与第三齿轮处于啮合的状态,启动第一电机即可使第二转轴进行转动,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从而使第一转轴进行转动,通过在第一转轴外壁的两侧与两侧控制管的外壁均套接有第二皮带,从而使两侧控制管进行转动,通过调节安装架的位置,从而使两侧插块嵌入至两侧插槽的内部,从而可以使绞线筒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回收缠绕在绞线筒表面的缆线。绞线筒表面的缆线。绞线筒表面的缆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缆线收纳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缆线收纳装置
,具体为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缆线收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线就是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
[0003]通信工程施工时,需要大量使用缆线,缆线铺设后,需要将多余长度的缆线进行收纳,便于对缆线进行整理,目前主要是由工人手动将缆线卷绕在卷绕装置上,但是依靠手动卷绕的方式使缆线卷绕在卷绕装置上,使得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现需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缆线收纳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通信工程施工时,需要大量使用缆线,缆线铺设后,需要将多余长度的缆线进行收纳,便于对缆线进行整理,目前主要是由工人手动将缆线卷绕在卷绕装置上,但是依靠手动卷绕的方式使缆线卷绕在卷绕装置上,使得工人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缆线收纳装置,包括卷线机构和收纳机构,所述卷线机构位于所述收纳机构的右侧;
[0006]所述卷线机构包括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内腔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螺纹管,两侧所述第一螺纹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一皮带,两侧所述第一螺纹管的外壁螺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连接有绞线筒,所述绞线筒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槽,所述收纳盒内腔的两侧均连接有控制管,两侧所述控制管的相对侧均连接有插块,两侧所述插槽均与两侧所述插块相匹配,所述收纳盒的内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壁的两侧与两侧所述控制管的外壁均设置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收纳盒的内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收纳盒内腔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三转轴,前侧所述第三转轴的外壁设置有齿轮套,所述齿轮套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套的外壁设置有调节板,所述齿轮套的外壁设置有定位环,所述调节板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环位于所述定位槽的内部,所述收纳盒外壁的左侧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三转轴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传动端相连接,所述收纳盒前壁的两侧均连接有安装板,两侧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连接有第二螺纹管,所述调节板螺接在所述第二螺纹管的外壁上。
[0007]优选的,两侧所述第一螺纹管的外壁均设置有第一限位盘,两侧所述第一皮带位于两侧所述第一限位盘的左侧。
[0008]优选的,两侧所述第一螺纹管的外壁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左侧设置有软垫。
[0009]优选的,所述收纳盒外壁的左侧连接有安装座,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在所述安装座的顶部。
[0010]优选的,前侧所述第三转轴外壁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齿轮套内腔的两侧均连接有限位块,两侧所述限位块均位于两侧所述限位槽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收纳机构包括第四齿轮,前侧所述第一螺纹管的外壁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齿轮套相啮合,所述收纳盒内腔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三螺纹管,两侧所述第三螺纹管的外壁均螺接有螺纹套,两侧所述第三螺纹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三皮带,两侧所述螺纹套的相对侧连接有定位套,所述收纳盒的后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传动端与上侧所述第三螺纹管的后端相连接。
[0012]优选的,两侧所述第三螺纹管的外壁均设置有第二限位盘,所述第二限位盘位于所述第三皮带的前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转动第二螺纹管使齿轮套与第三齿轮处于啮合的状态,启动第一电机即可使第二转轴进行转动,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从而使第一转轴进行转动,通过在第一转轴外壁的两侧与两侧控制管的外壁均套接有第二皮带,从而使两侧控制管进行转动,通过调节安装架的位置,从而使两侧插块嵌入至两侧插槽的内部,从而可以使绞线筒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回收缠绕在绞线筒表面的缆线;
[0015]2、通过转动第二螺纹管,使齿轮套与第四齿轮处于啮合的状态,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即可使两侧第一螺纹管进行转动,从而能够通过两侧第一螺纹管同时转动,使安装架可以进行前后移动,从而能够将缠绕在绞线筒表面的缆线收纳至收纳盒的内部,从而能够对缆线提供保护;
[0016]3、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且两侧第三螺纹管的外壁套接有第三皮带,从而能够使两侧第三螺纹管同时进行转动,从而使两侧螺纹套进行前后移动,从而能够使定位套进行前后移动,从而在回收缆线的时候,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即可使缆线回收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第三螺纹管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绞线筒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安装架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定位套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00、收纳盒;200、第一螺纹管;201、第一皮带;202、第一限位盘;203、安装架;204、绞线筒;205、插槽;206、控制管;207、插块;208、第一转轴;209、第二皮带;210、定位板;300、第一齿轮;301、第二转轴;302、第二齿轮;303、第三齿轮;400、第三转轴;401、齿轮套;402、调节板;403、定位环;404、定位槽;405、第一电机;406、安装板;407、第二螺纹管;500、第四齿轮;501、第三螺纹管;502、螺纹套;503、第三皮带;504、定位套;505、第二限位
盘;506、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缆线收纳装置,包括卷线机构和收纳机构。
[0027]请参阅图1,卷线机构位于收纳机构的右侧。
[0028]请参阅图1

5,卷线机构包括收纳盒100,收纳盒100内腔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管200,两侧第一螺纹管200的外壁套接有第一皮带201,两侧第一螺纹管200的外壁螺接有安装架203,安装架20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绞线筒204,绞线筒204的两端均开设有插槽205,收纳盒100内腔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控制管206,两侧控制管206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连接有插块207,两侧插槽205均与两侧插块2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缆线收纳装置,包括卷线机构和收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机构位于所述收纳机构的右侧;所述卷线机构包括收纳盒(100),所述收纳盒(100)内腔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螺纹管(200),两侧所述第一螺纹管(200)的外壁设置有第一皮带(201),两侧所述第一螺纹管(200)的外壁螺接有安装架(203),所述安装架(203)的内部连接有绞线筒(204),所述绞线筒(204)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槽(205),所述收纳盒(100)内腔的两侧均连接有控制管(206),两侧所述控制管(206)的相对侧均连接有插块(207),两侧所述插槽(205)均与两侧所述插块(207)相匹配,所述收纳盒(100)的内部连接有第一转轴(208),所述第一转轴(208)外壁的两侧与两侧所述控制管(206)的外壁均设置有第二皮带(209),所述第一转轴(208)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齿轮(300),所述收纳盒(100)的内部连接有第二转轴(301),所述第二转轴(301)的右端连接有第二齿轮(302),所述第二齿轮(302)与所述第一齿轮(300)相啮合,所述第二转轴(301)的外壁设置有第三齿轮(303),所述收纳盒(100)内腔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三转轴(400),前侧所述第三转轴(400)的外壁设置有齿轮套(401),所述齿轮套(401)与所述第三齿轮(303)相啮合,所述齿轮套(401)的外壁设置有调节板(402),所述齿轮套(401)的外壁设置有定位环(403),所述调节板(402)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槽(404),所述定位环(403)位于所述定位槽(404)的内部,所述收纳盒(100)外壁的左侧安装有第一电机(405),所述第三转轴(400)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电机(405)的传动端相连接,所述收纳盒(100)前壁的两侧均连接有安装板(406),两侧所述安装板(406)的内部连接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磊饶军周毛林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顺通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